初中地理认识区域
㈠ 如何整体把握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
并辅以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区域地理是高中新课程必修三的主要内容,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共同组成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必修三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必修二有关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就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的综合分析的学习过程。因此,必修三是依托具体区域案例,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而认识这一关系则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因此进行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与必修一、必修二的联系,同时突出区域地理特点及教学价值,需要对这部分内容有整体把握。
高中新课程必修三区域地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基础,只有在认识区域内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依托具体区域,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本部分教学设计的主体思路。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学生及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这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为达成目标而设计,而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依据课程标准;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是首要任务,因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只有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学才能顺利实施。因此本讲聚焦于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梳理出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思维主线,找出最核心的知识,从而回答区域地理部分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知识的问题。
1 基于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一般思路
课程标准是对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所需要达成的最终教学目标,因此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进行。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必修三区域地理包括两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其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部分的标准如下: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课程标准如下: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总体来看,课程标准对于区域地理部分的要求,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特定区域为载体,从了解区域的含义入手,认识区域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并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应用,进而达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区域地理教学设计可以运用地理视角,即地理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和综合视角来分析和看待这部分内容,构筑教学设计的思维主线,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有层次的知识结构。因此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思路:
㈡ 求北京西城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主要内容要点说明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国情和我国的人口国策;。 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及产生地理现象差异。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记住濒临的 “四海一洋”,主要海峡、重要岛屿。 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轮廓图。 记住人口国情、国策。根据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民情、服饰的图片、资料,判断主要的少数民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主要内容要点说明 (一)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认识我国地形和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类型。 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及成因;东西干湿差异及成因;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3、河流和湖泊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防灾减灾、治理等措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对策。 (二)自然资源举例说出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举例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分布特点。 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知道我国是一个贫水国。运用地图和资源,联系气候和河流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运用资料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从地势、地形种类、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评价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记住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特征及分布。分析并记住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候类型。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季风等方面综合分析气候影响因素。学会分析有关气候要素分布图、气候要素统计资料图表。知道长江、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记住各河段分界,各河段主要特征;综合分析长江、黄河对流经地区的主要影响。理解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情况、主要成因、危害及防灾减灾对策等。 会辨别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学会运用相关资源的有关资料,与其他主要国家进行对比。记住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主要特点等。了解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有关资源的措施等。联系泉州乡土地理,了解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概况。三、 经济与文化主要内容 要点说明 (一)经济发展1、农业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工业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运用资料初步学会简要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交通运输业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依据;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了解铁路线命名方法,运用地图识记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二)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学会分析有关我国工农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能在图上找出主要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并能简要举例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知道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知道主要工业基地和主要工业地带。 根据需要选择合理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线路;学会使用火车时刻表。了解泉州乡土地理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四、地理差异主要内容要点说明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学习。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分析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资料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五、认识区域主 要 内 容要点说明(一)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二)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三)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和环境保护措施。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新疆、西藏)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掌握认识中国区域基本地理特征的方法。并学会进行区域比较。学会根据一个区域的专题地图,例地形图、政区图、水系图、矿产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以及区域地理景观特色的资料等,分析并归纳总结区域的地理特征。 以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主,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图表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济互补促进作用。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说明福建省的地形、气候、工业、农业等方面特点,知道福建是我国著名侨乡及这一优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运用地图与资料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经济发展特点,分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有利因素。运用地图与资料说出长江沿江地带(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主要省区、自然条件等,分析其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意义,分析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㈢ 求:初中地理自评试卷
考查内容
基本要求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和地球仪
(1)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含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能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图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世界地理
海洋与陆地
(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能识别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居民
(1)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认识大洲
说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区域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主要气候的特点以及主要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2)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美国、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说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
中国地理
疆域与人口
(1)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运用水系图,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经济与文化
(1)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
(2)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3)运用中国交通图,说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4)根据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认识区域
(1)说出台湾、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说出四川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㈣ 初中地理提纲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地区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国际合作
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5.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料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三)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3.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4.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考试形式、时间、分值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卷难度
考试合格率达80%。
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50% (2)非选择题50%
2.内容分值比例
(1)地球地图约15%
(2)世界地理约30%
(3)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共约55%
地理最重要的是记忆,尤其是中国和世界地图,不同地区气候带的分布 ,地形河流湖泊,海峡 和大洋,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灵活记忆 或者你看参考资料 望采纳
㈤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目标中分为“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在教学中如何区别它们的重点
这些抄都是重点,区域目标大洲、地区、国家,由大到小的设计,是想通过第一单元亚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我们把区域地理,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自然地理,一个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等,人文地理包括经济、社会、交通、文化等等。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㈥ 初中的地理提纲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地区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国际合作
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5.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料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三)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3.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4.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