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主要气候类型
Ⅰ 高中地理。。气候~!
海陆受热不均是什么意思?同纬度太阳直射时间太阳高度角相等,辐射热相等,海陆受热一样。
但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热力性质有差异,热的时候陆地升温快,冷的时候陆地降温快。
Ⅱ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
一、气候的形成原因
(1)纬度位置不同
地球上不同的纬度,接收到的太阳光照不同,赤道地区最多,两极地区最少。这导致赤道地区高温炎热,两极地区寒冷。
高中地理必考点——12种气候类型
图1 地球经纬网
(2)海陆位置不同
陆地的扬尘较多,空气往往较为干燥。而海洋上拥有充沛的水汽,因此在沿海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较为湿润,而在内陆地区,水汽匮乏,气候较为干燥。
(3)海拔高度的差异
在初中时我们便学习过: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在高原高山地区,气候往往较为严寒;而在平原或者盆地地区,气候往往温暖湿润。
高中地理必考点——12种气候类型
图2 高海拔的雪山
(4)大气环流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风,风会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得不同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变小。
二、12种气候类型
1. 气候类型的分类
气候类型共有12种,机械性地记忆难度太大,因此我们将其进行人为的归类:热带、温带、寒带
高中地理必考点——12种气候类型
图3 世界气候分布图
(1)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联想记忆:都是热带,本来是一片树林,一阵大季风掠过,树木被连根拔起,变为了草原。又一阵季风掠过,将小草全部带走,只剩下荒漠。
(2)温带(亚热带+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联想记忆:夏季的季风,一点都不凉爽,吹到大陆上,大陆变得问问温热;吹到海洋,海洋也升温了。
(3)寒带(地中海+寒带)
地中海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联想记忆:老师带领同学们春游,刚开始划着小船,一会儿上岸了,发现了许多针叶林,继续往山上爬,越来越冷,但是却阻挡不了同学们看积雪和冰川的热情。
2. 气候类型的特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气温、降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气温
热带地区去年高温;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北半球7、8月高温,而南半球恰好相反,1、2月高温。
高中地理必考点——12种气候类型
图4 气候的温度与降水特点
(2)降水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差异很大,总结一下: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地中海、温带海洋>温带大陆。
(3)雨热同期
雨热同期,指的是降水较多的月份,气温也较高。在这12种气候中,绝大多数都是与热同期,但地中海气候例外,在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 判断气候的技巧
(1)看气温,全年高温的肯定是热带四个气候中的一个,如果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最低温度大于0度,则可能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果最低温度低于0度,则为其他温带气候。如果全年都较为寒冷,则为寒带气候。
(2)看降水。降水全年很多,分布均匀的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不均匀的则可能是季风气候、草原气候或者大陆性气候。
(3)看雨热同期。如果雨热不同期,则很可能为地中海气候。
Ⅲ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整理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
复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难点:怎样区分种气候类型
复习流程:
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面状况 洋流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
1、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9、 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
七大洲 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 缺少的气候类型
亚洲 三种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气候
非洲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
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
温带所有气候类型
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
三种季风气候
冰原气候
北美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大洋洲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南极洲 冰原气候 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
四、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1、 模式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典例剖析: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
分析:A地纬度为46°N,可知该地为温带,148°E为东亚季风区,故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地为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地纬度为6°S,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134°E为东南亚,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51°S为温带,75°W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 数据法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A、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见下表)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最冷月>15℃ 最冷月0-15℃ 最冷月<0℃ 最热月10℃ 最热月<5 ℃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冬
气候类型
四种气候 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B、 从降水上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见下表)
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6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50
3、 八字方针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步骤如下:
A、 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见下图)
气候类型 降水特征 气候类型 降水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多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均匀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Ⅳ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分布
我就把我知道的写给你吧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分布:赤道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
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
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
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
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
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极地气候:
气候分布:极圈内;
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
气候成因: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Ⅳ 高中地理,中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我国分布着来世界上最大源的温带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是第三阶梯的气候分布;
第二阶梯中,西部的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在分布青藏高原。
我们注意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会发现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侧的尼泊尔等国的高山区相连,形成一个类似鹿一般的图形,而鹿身子就在青藏高原。
说到什么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最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东部季风区是什么造成的。答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Ⅵ 高中地理13种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
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2、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大致每年5-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盛行从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
11月到次年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哈马丹风),十分干燥,形成干季。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3、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季风显著,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很多,比如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等等。终年干旱炎热,尤其热季更是酷热难耐。
5、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约占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 如果将地中海地区全年降水量制成条形统计图,就会发现它会形成一个盆状弧线。
7、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削弱。季风性显著,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9、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全年雨季,冬雨较多,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10、亚寒带针大陆性气候
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少是因为本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但这里蒸发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11、极地冰原气候
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2、极地苔原气候
因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13高原山地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海平面起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海拔高、气温低。
Ⅶ 高中地理 气候类型
1为热带季风气候,4为温带季风气候,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先根回据最冷月温度确答定1大于20度在热带,5大于0度在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气候,4小于0度在温带,1年降水量1500-2800之间,不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年雨量大于2000)热带草原气候(年雨量750-1000)所以1是热带季风气候;5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4雨热同期,年雨量500左右,不可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只能是温带季风气候;6最热月温度大于10度可确定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54季风气候只在大陆东岸,6大陆东西岸都有,所以按纬度地带性排列为1546或6451.
Ⅷ 有关高中地理气候类型
不知道你的疑问从哪里来,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回水量约1300毫米。
中美地峡降水答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加勒比海侧(东侧)山麓年降水2000—3000毫米,太平洋沿岸和内陆盆地年降水500—1000毫米。
因此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少于中美地峡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Ⅸ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分布原因
下面是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寒带
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间.冬季长,一年中至少有9个月为冬季.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小,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冬温极低.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
Ⅹ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 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