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及美国高中地理
㈠ 北美 美国的地理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
楼主我看你问了很多区域性地理的问题,我建议你买一本北斗地图的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 定价33元。这本书里对区域地理的介绍很详细。
北美就是指美国和加拿大 把这俩国家概况都打出来工作量太大- -
㈡ 概括一下美国地理知识(高中)。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1]。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包括四十八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而阿拉斯加州位于大陆西北岸,东接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则位于太平洋中部。此外,美国同时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域内拥有众多的联邦及海外领地。
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2][3]。其人口总量也超过3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美国是全球最多元文化的国家,几乎囊括了全球各地的移民。同时美国也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4.3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3%(按购买力平价为21%)。
美国源自于脱离英国统治的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1776年7月4日,13州的殖民地代表共同发表了《独立宣言》。在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于1783年与英国签订了《巴黎条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在建国三百余年来,美国曾经历过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和大萧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等数次严酷的考验。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今天的美国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匹敌的。
面积
面积
中国数据:美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2][3][4]
美国数据:美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国家总审计局)或9,826,63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央情报局)。其中水域面积664,707平方公里(6.76%)。
人口
3.04415亿(2008年估值,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于中国、印度)[5],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77名)。
气候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河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15英寸(38厘米)。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礼拜温度超过华氏100度(摄氏38度)。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尔会带来少见的大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喀斯喀特山脉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雪不多。
水系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生物
美国有超过17,000种本土的植物和树种,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同时,数千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有时也会影响到本土的动植物。美国本土有超过400种哺乳类、700种鸟类、500种爬虫类和两栖类、以及90,000种已经被发现的昆虫。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在1872年联邦政府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护当地环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㈢ 高中区域地理·北美与美国部分知识点
重点书上都列着呢 地理位置(经纬度)气候和气候区周边洋流农业区域地形
㈣ 高中地理:将北美气候与西欧的气候作对比~
欧洲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大陆支离破碎,且山脉(主要是安第斯山脉)走向是东西走向,使从海洋而来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大陆。2、强势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海洋性强且分布广泛。
而在北美洲大陆,1、由于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的阻挡(路基山脉逼近沿海地区),以及阿拉斯加暖流,太平洋暖流的弱势,只分布在北美洲中西部沿岸地区。
相同点:都分布于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原因是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
不同点:其分布北界纬度欧洲比北美高得多,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欧洲比北美宽许多。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影响的纬度范围,欧洲中部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因为欧洲大部分是平原地区,没有山脉的阻挡,所以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
特点:终年温和多雨。成因:季风带位置移动影响。
北美:是带状分布的,因为有山脉的阻挡。特点:冬季温度应该比欧洲的低一点,因为那里有寒流经过。
㈤ 北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北美地形
北美是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20%,海拔200米的平原和丘陵约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区。
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
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
对气候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
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
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居民为
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自然资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主要矿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铀、铅、锌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1]
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及*类,在加拿大东部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
工业
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北美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北美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人文地理
农业
北美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交通
北美铁路总长420,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000多千米。
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
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
㈥ 北美和北美洲有什么区别
北美通常指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与北美洲是两个概念。
北美洲是世界7大洲之一,是巴拿马运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北美,墨西哥,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以南除外),西印度群岛.范围比北美要大。
㈦ 高中地理中关于美国需要掌握哪些内容
美国:25°N-49°N,120°W-75°W
国土组成:本土48个州,1个特区,还有阿拉斯加州(最大州)和夏威夷州(有檀香山)。
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有利的位置——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 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
②便利的海运——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众多的良港。
③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气候具有多样性,水热组合较好。
④庞大而完整的水系——密西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是世界第四长河。
⑤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工矿业、农牧业条件优越,是世界最大矿产生产国。
·矿产地有:阿巴拉契亚北部、西部的煤,五大湖西部的铁,德克萨斯州内陆及墨西哥沿岸的石油。
·不利的条件有:缺乏热带气候,成为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进口国;西部高原山间盆地的干旱区需要灌溉水源;有冬季寒潮、霜冻,夏秋飓风等气象灾害,西部多地震。由于资源的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钢材等产品,也是世界进口石油、矿产最多的国家。
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原因:东北部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港口优良,殖民者最先到达,是世界工业最发达、金融贸易区)。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原因是:南部、西部新兴工业的兴起,提供多种就业机会;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洁净;旅游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特点:现代化和专业化,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但热带农产品需进口。农业实现高度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发达的工业:工业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量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并且进口大于出口。美国在中国的品牌有:麦当劳、肯德基、微软、摩托罗拉、宝洁、通用、沃尔玛等。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其经济地位在下降。
三大工业区:以落基山为线分为①东北部地区(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平原土壤肥沃;集中了钢铁、汽车、化学等部门);②南部地区(有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③西部地区(地域最广,矿产资源丰富,宇航、电子、飞机发展快,加利福尼亚州最发达)。
美国各工业部门:能源-石油消费量占世界1/3,火电占全国的80%,核电发电总量世界第一。
钢铁-匹兹堡曾是“钢都”,后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兴起。
机械-是美最重要工业部门。底特律是汽车城,洛杉矶、亚特兰大也是中心。航空航天-洛杉矶、西雅图是飞机制造;休斯敦是宇航中心,卡纳维拉尔角是火箭发射基地。
主要城市: ①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最大工商业、金融、贸易中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自由女神像是标志,市中心在曼哈顿岛上,华尔街是金融街。大西洋岸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等“波士华”城市带。 ②华盛顿-政治中心,有白宫、国会大厦,70多万居民,黑人占70%(黑人比例最高城)。 ③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密歇根湖南部,有机械、钢铁、肉类加工。 ④休斯敦-南部最大城,全国最大石油工业、炼油中心,发展石化、宇航中心。南部还有重要港口新奥尔良,重要城市伯明翰、达拉斯、亚特兰大,佛罗里达的迈阿密。 ⑤旧金山-美国华人最多城市,东南面的硅谷是微电子工业中心。 ⑥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附近有好莱坞影城。
㈧ 用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北美五大湖形成原因
五大湖的湖盆主要来由冰川刨蚀而成自,第四纪冰期时,五大湖地区接近拉布拉多和基瓦丁大陆冰川中心,冰盖厚2400米,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
五大湖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个相连湖泊的总称,它们从上而下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8)北美及美国高中地理扩展阅读:
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五大湖流域约为766100平方公里,南北延伸近1110公里,从苏必利尔湖西端至安大略湖东端长约1400公里。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除密歇根湖和休伦湖外水平面相等外,各湖水面高度依次下降。
五大湖是始于约100万年前的冰川活动的最终产物,现在的五大湖位于当年被冰川活动反复扩大的河谷中,地面大量的冰也曾将河谷压低,现在的五大湖是更新世后期该地区陆续形成许多湖泊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