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雾的形成与消散
① 高一地理问题:大雾,霜冻,雾霾形成的气温条件是什么
1.充足的水汽
2.凝结核
3.适合的温度
4.无大风天气
② 雾的形成及影响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版水平能见权度在1公里以下的统称为雾,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的称为轻雾。由于这样分档不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因此气象部门在服务工作中,可根据雾天对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分为轻雾、雾、大雾、浓雾及强浓雾等几个等级。一般将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以上的,称作轻雾,对交通运输无大影响;将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的,统称为雾,对交通运输有较大影响;将水平能见度为500至1000米的,称作大雾,%B
③ 高中地理 特殊天气形成原因
重庆雾都的由来:1、地形原因,山城,雾气难以消散;
2、气候原因,气候较为湿润,湿气较重;
3、气温条件,大雾天气多出现在春秋季节,因为气温相对比较低,给大雾天气创造条件。
昆明春城的由来:1、地形条件,云贵高原,海拔相对较高,夏季温度相对不会很高;
2、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不寒冷。
北方雾霾的原因:1、大气污染严重,
2、多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发生,气流运动受到限制,雾霾难以消散;
3、冬春季节,植物对大气的进化作用明显减弱;
4、冬春季节,北方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降水较少,雾霾难以消散。
至于其他的特殊天气,你可以在网络里自己搜索。建议你看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的形成;云贵高原准静止锋的形成;我国雨带的推进和消退过程; 世界范围内的: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北大西洋暖流近年来的变化(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洋流的流动变化(特别是印度洋的洋流在冬夏季节的变化),等等吧。要是有什么不懂得再来帮你解答。
④ 雾是怎样形成和消散的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了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什么是雾?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
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
1、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3、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4、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5、烟雾: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了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这样说来,雾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自地而出?是空气中凝结的水汽.不过他与天上和地面的温度、湿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哦
⑤ 地理知识:大雾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典型地方麽(国内外)
雾的生成与特定空气湿度及多种气侯要素有关,空气湿度大,流动速度慢,还必须有足回以形成雾的答空气小颗粒(如灰尘、烟尘等)。像中国的重庆,地理位置及特殊的地形(四川盆地边缘),全年气温较高,临近我国第一大河长江,重工业污染严重,特别具备形成大雾的条件,所以当之无愧成为我国的雾都。而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本地区空气湿度大,西欧的工业发展迅速,污染也非常严重(特别是早期的工业国,如:英国),所以欧洲西部的大雾天也很多,英国首都伦敦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雾都。
⑥ 海雾形成的原因,分三种情况,关于寒暖流的,高中地理文科
寒流遇暖 暖流遇寒 寒暖流交汇
⑦ 雾是怎样形成和消散的
一、形成
1、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2、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3、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
二、消散
1、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
2、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7)高中地理雾的形成与消散扩展阅读
大雾天气安全行车,必须注意6大事项
1、正确用灯在雾天行驶时,要遵守灯光使用规定:打开雾灯、尾灯、示宽灯和近光灯,以提高能见度,看清车辆及行人动态,避免追尾或刮擦事故的发生。
2、勤按喇叭雾天视线不好,勤按喇叭可以警告行人和车辆,同时示意自己车辆的位置,避免因能见度太低而发生相撞事故。
3、低速行驶大雾天气,即使在轻雾区也要适当降低行驶速度,适当加大行车间距。
4、在行驶中可以勤用雨刷刷去水汽,也可以打开冷气或稍微打开车窗,这样可消除或避免玻璃起雾。
5、适时靠边停车遇到浓雾突然降临,来不及进入就近的服务区时,应尽快把车停靠在高速公路紧急停靠带上,同时打开雾灯、示宽灯和尾灯。
6、耳听八方在高速公路上,听觉对驾驶员同样重要,一旦听到前方有车辆撞击的声音,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车停在路边,开启所有灯光。
⑧ 雾气形成及消散的过程200字作文
几句话很简单,雾气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无数小水珠,就形成了雾气,
而消除的原理相反,雾气中的小水珠遇热,就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天空中,即是
气本遇冷变液体,完后升华过程变为气体,逐渐消失!
⑨ 高中地理。。关于雾霾的
那啥大气半天不动又不下雨,污染累积,就容易形成雾霾。。。
高压低压都版可以产生权雾霾,主要还是看:1,大气层结是否稳定 2,风力不太大 3,足够的气溶胶(颗粒物)
楼上说的逆温不是必要条件,只是逆温会导致大气层结稳定,致使扩散很差
个人感觉空气湿度也不是霾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会决定到底产生的是雾还是霾,比如北京就很干燥,但是依旧会产生雾霾。颗粒物提供凝结核后,水蒸气在其上凝结,湿度只影响在颗粒上凝结的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