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考地理特点类

高考地理特点类

发布时间: 2021-02-27 16:44:36

高中地理,中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我国分布着来世界上最大源的温带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是第三阶梯的气候分布;
第二阶梯中,西部的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在分布青藏高原。
我们注意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会发现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侧的尼泊尔等国的高山区相连,形成一个类似鹿一般的图形,而鹿身子就在青藏高原。
说到什么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最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东部季风区是什么造成的。答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Ⅱ 地理题关于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类型题怎么答

1选c
梯田应该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修建,而且还有一定的降水要求,我们国家如北方,西北这样的地方都不可以,只有在东南沿海可以,所以a错;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极少,农业用水不够,所以应该发展畜牧业,所以b错;虽然我国耕地面积不多,但是围湖造田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湖体对水的控制能力会下降等等,所以不可以围湖造田,所以d也错。
2选d
这道题我也不大确定,第四个选项肯定有,那么只剩下c和d其中一个,选项一我可以提出疑点,因为我国的地形应该是以山地为主,我国山地占33.3%,高原26%,盆地18.8%,丘陵9.9%,而平原只有12%。所以我认为选d
3选a
我记得老师讲过的,有点印象。
4选a
本人觉得这道题题目有点问题,当然这只是个人感觉,也许题目没错
首先,华南双季稻的原因肯定是热量,因为纬度够低,所以才可以种双季,这样就可以确定是a了,然后给你解释后面的,上海的乳畜业和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一样,都是由于市场需求才形成的,宁夏的水稻,水稻要求雨热同期,本来在西北部已经没什么降水了,但是宁夏那边是黄河流经,可以进行灌溉,所以可以发展水稻。
现在讲我认为错的地方,我如果没记错吐鲁番的瓜果应该是由于热量因素的,不过因为其它三个都确定是a了,所以我还是选择了a
自己写的,答得不好,希望能帮上你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特征答哪些

地形从两个方面回答:区域内地貌类型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以哪种地貌类型为内主。
地势从两个方面回答容:
1海拔是高还是低(一般平原区答海拔较低,丘陵、山地、高原区答海拔较高),
2地势的起伏即起伏是大还是小,哪边高、哪边低(一般山地、丘陵区起伏较大,平原起伏较小,高原区则不同高原不一样)。
目前中学地理答题要求是:问地势的时候只回答地势特征,但问地形特征的时候需要地形、地势特征都回答。

Ⅳ 高中地理地形特征指什么

先答由那一种或哪几种地形类型构成(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内),这些地形类型是怎样分容布的。如果能把海拔高度答出来更好。再答地势起伏(讲清楚哪高哪低),再答地貌类型(比如流水冲积地貌 冰蚀地貌等等)。

Ⅳ 高中地理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是什么

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褶皱包括了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内层向容上拱起,从岩层新老关系看,背斜中间岩层老,两边岩层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边岩层老。

断层基本上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Ⅵ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 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Ⅶ 高考地理区位分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回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答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Ⅷ 高中地理 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记忆技巧

这个没有什么捷径的 真的是只有多看
说说我当年的经验吧 在书桌玻璃板下面压一张综合内地图 基本上天天都容能看到 看久了 自己对地理就有了那种感觉 做题得心应手
我当年地理从来不复习 就上课认真听 基本上每次地理单科考试都在85以上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Ⅸ 求高中地理各气候类型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及判断方法谢谢

气温:(摄氏度以下简称度)
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15度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0度<最冷版月权气温<15度
温带:-15<最冷月气温<0度
极地气候:最热月气温<0度
降水:
热带雨林: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
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
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
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判断了

Ⅹ 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特点及对策是什么

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特点及对策
1、以试题组的形式来组织命题
试题组是在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小题组成的试题组合。试题组综合性特别强,小题之间联系密切,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策】:在解题的时候,不一定按照试题的顺序,而应从最容易的小题突破,然后再根据各小题之间的联系来相互印证,这样既大大提高正确率,又能节省时间。
例1.下图是我国某地近50年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率小 B.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率小
C.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率大 D.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率大
(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的东部 B.南疆地区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3).该地的自然带属于
A.温带森林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高寒草原带
【解析】解答此题突破口是在第二问,根据图中年降水量低于100mm,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南疆地区,然后再根据南疆的自然特征很快就可以推出,该地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率大,属于温带荒漠带。
2.等值线型选择题常“考”不衰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值线图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等值线数值的判读;二是等值线变化原因的探究;三是实际应用。
【对策】:等值线图的判读可以根据其内在规律分析判读:(1)等值线数值大小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2)等值线疏密程度。等值线的疏密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若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数值差就越大;若等值线较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就较小。(3)“高低低高”规律。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的因素,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低;反之,则该地区等值线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高。
例2 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等值线向高纬凸出,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有关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A处海拔高,气温高 ②A处海拔低,气温高
③B处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④B处受海陆因素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甲、乙两地最可能的数值是
A.甲为160、乙为140 B.甲为140、乙为160
C.甲这180、乙为120 D.甲为160、乙为120
【解析】(1)根据A处封冻线向北(高值)凸出,可知其封冻期比两侧短,说明其温度较高;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其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选B。
(2)甲乙两处都位于平原地区,由于甲位置偏北,相对的封冻期较长,乙的封冻期较短。但它们为闭合等值线,分布在140和160之间,因此其数值最大为160,最小为140。故选A。
3.计算型选择题思维能力要求高
地理思维方法在地理计算部分体现最“深刻”,不仅强调思维的过程,还强调逻辑推理;有的要求计算准确,有的还要讲求估算,与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即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对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法,然后进行深刻剖析试题,挖掘题目计算信息,最后进行严谨规范的计算。
例3 下图中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度线,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若一架飞机在该日的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
【解析】F地的地理坐标为(0°,72.5°E),T地的地理坐标为(30°N,10°W),则飞机的飞行方向为西北方向,F地与T地经度相差82.5°,地方时相差5.5小时,又由于T地白昼长为11小时,即日出相对F地地方时6点日出晚0.5小时,所以飞行时间为6小时。
4.统计图型选择题变化多样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
【对策】:(1)表格 ①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题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②对统计数据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映射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即从理论上作定性分析。多数表格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多少等相对数量变化规律。若题目要求做精确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并计算数据,做出定量分析。
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坐标图 ①读取纵横坐标所示内容:在阅读坐标图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如时间、人口、气温、降水量、流量、产量、面积等),分析纵横坐标所示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②读取坐标数值或趋向:通常坐标图上的点、线、柱等,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可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既要从坐标图上准确读取相关数据,做出定量认识,又要联系相关地理知识,做出定性分析。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取对应的坐标数值或变化趋向。③综合分析数据趋向原因:在解答坐标图时,对地理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变化特点,要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与地理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和图像蕴含的地理规律。④结合分析准确选择答案:通过对地理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去伪存真,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3)结构图 ①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②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③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
5.比较、排序型选择题不断增加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考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对策】: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