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气候专题
⑴ 高中地理气候问题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等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内陆和西岸
非洲中部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高原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节
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终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大沙漠区
全年高温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等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以外的各
大洲都有分布(罗马/开普敦/珀斯/圣地亚哥/旧金山、洛杉矶等)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大陆东部(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等)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
纬度高,受极地气团控制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 纬度最高,受极
地气团制,冰层反射率大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北美落基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⑵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看看一下是不是你要找的:
环境与环境问题
首先要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地观,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本章学习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的范畴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地理环境的范畴,在不同的书上有不同的定义,本教材选用的是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同学们也可参照其他的资料以便对地理环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材列举了4项基本成因,阐述了四对基本矛盾,其中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并与成因1具有关联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会道德伦理问题,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环境问题的表现在以后的章节要具体讲述,至于特点则一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自己总结完善。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环境观和发展观。新环境观的表述是:人类只有同环境保持协调与平衡,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双赢,并称之为“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和政治课中均出现,此处就内涵和本质作进一步强调。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类污染及其对污染的防与治。本章的目的在于学习某几类环境问题发生的机制、危害和人类目前采取的种种措施。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是重点也是难点,自净作用是环境遭受污染之后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类社会早期没有发生严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于环境的自净能力,这种能力也是环境容量的一种标志,也是环境污染发生的底线。自然界的净化作用发生的范围很广,但限于篇幅,本单元只侧重于水的自净作用,至于大气、固体废弃物的自净作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并不是不存在。本节的第二个重点是水体污染物,三则案例讲述了三类污染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素、石油。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点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广,危害具有隐蔽性、长
期性的特点,一经发现,污染早已扩散,治理难度大,尤其要关注有害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重点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认识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 自然资源地利用与保护
资源地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地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矛盾的突出表现在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进一步加快了资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改善环境问题的核心。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重点学习资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资源侧重点不同。水资源短缺的危害是重点之一,耕地问题重点在中国耕地面临的压力,分析我国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设、耕地质量与耕地问题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重点内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上。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重点依然在人类面对资源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与措施。关于水资源的对策,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人手,并把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结合起来。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总体上说明中国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注意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县、本乡的耕地保护措施为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二是对土壤侵蚀的具体保护措施,主要侧重水土流失区。荒漠化问题出现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与地理环境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对生物生命活动起直接影响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总合,称为生态环境。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森林强大的生态功能是教材的重点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才能通过各种案例和数据体会滥伐森林带来的生态灾难。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产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点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要强调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湿地消失的人为原因是本节的重点,湿地的保护措施是另一个重点,有些是具体的工程措施,可以通过讨论来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详细讲解。作为地理学科,此处着重明确前三节的内容与本节内容的因果关系,即生态系统破坏会引发物种的灭绝,并加速其灭绝。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重点是在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上明确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在讲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时,主要掌握我国的几个大的举措,例如生态工程、重点保护区、重点防治工程等,并充分联系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作为结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观念、认识落实在行动上。环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就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研究人类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经济活动)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在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制定规划、执行规划、评价、调整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考虑经济效果,也重视环境效果,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其重点是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明确环境保护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重点是掌握全球对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明确我国的立场、态度与采取的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重点在于落实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即知与行的统一,建议要在“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关于“行”的活动。
⑶ 关于高中地理气候问题
副热带高压带常年存在,并随季节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由于海陆热内力性质的差容异,夏季副高中心在海洋上,冬季副高中心在陆地上;地中海气候是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在热带雨林气候两侧,纬度较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以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为例,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候,气压带风带南移(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和太阳直射点是一致的),这时,控制它的是北半球的信风带,所以是旱季。当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气压带风带北移,控制它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所以是雨季。所以,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是“交替”)控制的。
热带沙漠气候才是受副高或(是“或”)信风控制的。
⑷ 问一道高三地理气候题目
南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东南信风,是安第斯山脉和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雨量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⑸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整理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
复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难点:怎样区分种气候类型
复习流程:
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面状况 洋流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
1、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9、 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
七大洲 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 缺少的气候类型
亚洲 三种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气候
非洲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
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
温带所有气候类型
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
三种季风气候
冰原气候
北美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大洋洲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南极洲 冰原气候 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
四、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1、 模式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典例剖析: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
分析:A地纬度为46°N,可知该地为温带,148°E为东亚季风区,故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地为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地纬度为6°S,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134°E为东南亚,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51°S为温带,75°W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 数据法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A、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见下表)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最冷月>15℃ 最冷月0-15℃ 最冷月<0℃ 最热月10℃ 最热月<5 ℃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冬
气候类型
四种气候 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B、 从降水上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见下表)
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6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50
3、 八字方针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步骤如下:
A、 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见下图)
气候类型 降水特征 气候类型 降水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多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均匀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⑹ 高三地理气候专题复习要细到什么程度
高三地理气候专题复习要求:
1、十一种典型的气候名称及其分布、气候特点等;
2、不同形式的气候示意图的识读;
3、不同气候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4、气候与生物带的形成影响;
5、气候对农业生产等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最后复习到各种气候的分布图要在脑海中很清晰的呈现,能熟练应用各种不同气候示意图的识读方法。达到每说一个地方,就能知道该地的气候类型,形成此种气候的原因,还有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如上,如有问题,可再交流!
⑺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气候问题
如题,“当前”二字相当重要。“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说明锋线由专南向北移动,“当属前”锋线只影响到乙地,未影响到甲地。当然了,不排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锋线影响甲地。
受锋面控制好像不一定会降水,这是肯定的。生活中很容易体会的。如初春或深秋,突然的降温或升温,不一定有雨水伴随的。
⑻ 高考地理大题中“年降水多”的标准是每年多少毫米
年降水量的多抄少是一个比较值,就全袭球来说,达到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区并不多,所以在初中阶段,可以用它来作为参照.高中的要求高一些,应该分清楚不同的【地带】
就纬度地带性而言,热带一般以1500mm为界去衡量多与少;亚热带一般以800mm,温带以400mm 亚寒带以200mm 寒带以50mm为参照值去确定多少.
经度地带性差异大致相当.
某个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区别,一般是通过季节性变化去描述的;同一类气候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主要通过气候统计图的细节去看季节性变化的差异.
痴哥好久没有接触高中地理,不了解高中地理关于“气候类型”是不是有【热带海洋气候】这个分类,可以借【热带雨林气候】来讨论怎么理解“气候”分类的问题:
广义的热带雨林气候包括两种:赤道地带(辐合带内)的热带雨林气候和信风带迎风坡的热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西印度群岛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地峡等地);我国地理学界根据西双版纳地区的植被特征,将这个地区也划为“热带雨林气候”.按照这个规则,就可以推定“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风气候也应该划分到热带雨林气候【季雨林】”.
⑼ 高中地理 气候类型
1为热带季风气候,4为温带季风气候,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先根回据最冷月温度确答定1大于20度在热带,5大于0度在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气候,4小于0度在温带,1年降水量1500-2800之间,不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年雨量大于2000)热带草原气候(年雨量750-1000)所以1是热带季风气候;5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4雨热同期,年雨量500左右,不可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只能是温带季风气候;6最热月温度大于10度可确定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54季风气候只在大陆东岸,6大陆东西岸都有,所以按纬度地带性排列为1546或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