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产业发展的有效益

高中地理产业发展的有效益

发布时间: 2021-02-26 21:08:54

高中地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 这句话为何是错的

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回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答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的出路问题。 我国一些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初步取得成功。如大庆市以同种资源为基础发展替代产业,抚顺市以替代资源为基础发展替代产业,淮北市以优势产业为主、发展生态城市,枣庄市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煤炭产业,阜新市退出传统的工矿业,发展现代农业。辽宁阜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市。所以升级转型方向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唯一。

⑵ 地理什么时候要分析自然效益和经济效益

简单说一下,社会效益就是民生一类的,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
经济效益说白了就是和钱有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等。
高中地理答题的时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是分不开的。

⑶ 高中地理,评价某事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从哪里方面考虑

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生态环境中的诸多物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虽然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运用不同的手段,主要利用生态环境中的部分物质要素功能,但也会引起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使生态平衡状况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毁林垦荒、围湖造田、乱排“三废”、过量使用化学制品、捕杀野生动物,虽然可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仅是眼前的、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得以满足;而由上述行为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环境污染、食物链中断、物种减少、资源短缺、使生态失衡灾害不断,给人类全局的、长远的、持久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统一的。只要在生产经营者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行经营活动中,突出其三个特征,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突出其社会性,要从微观入手严格宏观调控。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事情,可以说生态经济是全民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求人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使社会再生产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国家密切关注微观经济动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调控人们的利益关系,预防和制止某些利益群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是突出其历史性,要在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继承前人优秀成果,探索新的办法注重不断创新。人类已积累了不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和利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又必须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三是突出其科学性,充分利用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以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因而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两个规律虽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形式不同,但都共同影响着人们生产的物质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决不可忽视这两个规律的共同作用,只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人类在总结无数次自然界的惩罚中,终于在20世纪七十年代,找到了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使世界各国掌握了如何发展经济的科学依据。目前,各国正结合本国以及全球生态变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人类将在新的认识指导下,去创造全面、持久的经济效益。

⑷ 高中地理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都分别需要分析哪些内容

经济:就是指增加收入,增强实力,提高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等;
社会:与人文和生活有关,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等
生态:如优化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⑸ 高科技产业集聚带来的影响高中地理

【摘要】:高科技企业产业集聚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参与产业集聚的企业通过分工、合作、交流与竞争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西安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具有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西安市高科技企业产业集聚发展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相对缓慢,本文将通过与国内典型城市的比较,研究影响西安高科技企业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西安市的比较优势。
1产业集聚的新特点高科技企业往往集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兴的产业集聚。新经济时代,这种产业集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第一,产业集聚的主体是高科技企业。第二,作为智力资源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成为集聚的重要部分,起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增强。而且,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贸易竞争优势的增强,比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http://www.docin.com/p-70755376.html
http://www.doc88.com/p-2189063203938.html
http://ke..com/link?url=bP7eILOx5Mau3KrQbu0u038-

⑹ 高中地理 工业集聚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工业分散呢优缺点

一、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优点:

①大规模和联合企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

③能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生产更多的廉价产品和减少污染;

④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

⑤便于组织各种服务性与辅助性企业统一服务,减少社会消耗;

⑥便于男女职工适当搭配,可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缺点:

①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环境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②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③环境达到饱和、地价工资上涨、用地用水紧张,出现争夺公共设施的现象;

④产业需要升级。

(6)高中地理产业发展的有效益扩展阅读

1、工业集聚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地理条件和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工业集中与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合理限度内,都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果。

(2)随着工业设备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引起同类生产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

(3)由于联合企业和工业成组布局能带来外部经济的节省,必然引起不同类型企业的相互集聚。

2、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

(1)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厂之间的分散。

(2)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3)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迫使部分企业迁出老工业区。

3、两者的趋向:

因受地区地理条件和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工业集中与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合理限度内,都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果。随着工业设备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引起同类生产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

由于联合企业和工业成组布局能带来外部经济的节省,必然引起不同类型企业的相互集聚。从生产联系角度来说是走向全球化,从生产规模角度是中小型企业会逐渐普遍,我国目前还缺少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所以工业分散是未来的主要努力方向。

⑺ 高中地理经常考的类型题,某地有一个优势产业想要大力发展(比如猕猴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二二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二二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一) 原因(自然、人为) 二) 条件(有利、不利) 三) 影响(正面、负面) 四)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陆)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漆)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吧)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一0)降水量中国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一一)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一二)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一)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二)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三)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四)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陆)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漆)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吧)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一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一)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二)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三)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四)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常见行为之答题要领 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指明了答题方向。为了提高答案的质量,我们还要研究提问中的谓语动词。 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指令性的明确,用语文的话说就是"谓语明确"。在我们教学生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这个"谓语"部分,明确答题之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地理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分析、对比、评价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一.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二.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三.有中国问,分中国(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二分或三分.这样如果是吧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四.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 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⑻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关于地理政治主观题回答方面)

经济效益好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小,就是要少投入,多产出,走新型工专业化道路。
社会效益举属个例子吧,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有人在里面坐着不点餐是不会有人赶你走的,其他饭店绝对不这样,这就是企业的一种社会效益。还有做慈善等等。
环境效益: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中的一句话
生态效益就是干什么都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等。
总之,要那么那么多的效益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在提高下层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政权稳定之类的、
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⑼ 关于高中区域地理的几个问题:什么叫调整产业结构什么叫产业升级。。。密集型和。。。导向型有什么区

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
产业升级:所谓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 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
密集型:某一工业所需的东西很多(劳动力密集型)
导向型:一工业的主导。(技术导向型)

⑽ 高中地理:延长产业链有什么用说详点!

延长产业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回值和深加答工层次,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山西省长期以来开采煤炭直接外运、销售,经济效益比较低。把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提升当地产业构成和发展的多元化,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例如山西省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并且把采煤中产生的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使当地产业结构区域合理,煤矸石堆积如山的景象不复存在,保护了环境。
(3)大大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扩大就业。我国建成西气东输工程后,山西的煤炭市场份额下降,在山西省发展煤变油工程后,这个局面将大大改善。
(4)促进多座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和提高,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山西省有朝一日能够从我国的能源大省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