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题
❶ 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看这个图就全明白了
❷ 初二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等值线读图题作为一种重要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等值线读图题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分析能力呢?以下是笔者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作的一些探讨。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1)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图上水平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地表每一种地貌形态在等高线图上都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缓陡。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下表)
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❸ 如何解决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内度。
2.在地形图容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❹ 初一地理怎样分辨地形类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有: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种。
如果是大范围的地形图则属于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判读:——结合插图理解吧
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等高线之间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缓,稀疏处坡度缓(水平距离大),上山、开地、建筑易,河流缓;密集处坡度大(水平距离小),上山、建筑、开地难河流急。如图中甲线路坡度缓,上山顶容易;乙线路坡度陡,上山顶难。
2.等高线与山地和盆地:这两种地形的等高线都成
闭合的不规则的圈,等高线数字内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间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顶;等高线数字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洼地)。
3.等高线与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处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线与鞍部:等高线两边高且有山顶,中间等高线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线与陡崖:2条或2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就是陡崖。图中b处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高度=(重叠的等高线条数±1)×等高距
注:有“以下”“不高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则+;有“以上”“不低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则-。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线地形图顺口溜:闭合山顶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线重叠,河流只在山谷中,线稀坡缓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难。地形剖面最直观,分层设色一目了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征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员辽阔,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❺ 各种地形图的判读
你好!
你发的图太小,而且模糊,实在看不清。你可以发一个清晰的图,地理老师希望帮助你,祝你学习进步!
❻ 初一地理,关于等高线地形图
27、(1)400米;
(2)鞍部;
(3)M;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缓;;
(4)丙;丙处是山谷,能够发育河流。乙处是山脊,不会发育河流。
❼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都有什么 像什么盆地啥的都咋画 咋辨认啊
看形状和线上的数值
你比如说,一个等高线的同心圆,数值由内到外的增大,这个很有可能就是盆地,反之就有可能是山峰。
❽ 初一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版降低 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权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从山顶到山麓凸起的高耸部分,等高线凸向低处连线叫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之间低洼部分,等高线凸向高处连线叫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相邻山顶中间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相邻两山顶间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平原:等高线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与高原相似,以数值进行区分 丘陵 :类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