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发布时间: 2021-02-26 14:59:09

高中地理:什么叫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性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在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② 高中地理人口

人口变化: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加
变化原因:主要应该是计内划生育政策,其次还有生容育观念的改变等
出生性别比先升后降,性别比例失调(一般105),男多女少,在将来会出现男性婚配困难等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流动原因:打工赚钱,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此外城市生活水平、教育、基础设施好也是原因
有利影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城乡之间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交流
不利影响——也可能造成土地的荒芜,以及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失

③ 高中地理:反映人口合理容量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

应该是A,都说了“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
所谓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④ 地理选择 人口容量的特点

1、环境人口容量没有绝对的数字标准,它是当地资源条件与人文活动的理论结合产版物,所以具有相对权性。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要素如科技水平、可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生活消费水平等,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区域的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所以具有可变性。3、环境人口容量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可以当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参考标准,只有维持在合理的人口容量范畴内,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人口超过了的容量限度,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具有警戒性。

⑤ 关于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关系对于同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哪个大

环境承载力:一般指的是某个区域的行政规划大小,比如一个县、内市的实有可用面积.
环境人口容容量:指的是在固有的区域可用面积和绿化等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容纳的人口总量.
人口合理容量:在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实际可以容纳的人口总数.

⑥ 高中地理~(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受生活消费水平、资源、科技文化三大因素影响,如果要考察美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除了消费外,还需要考虑资源、科技文化等因素,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满意?

⑦ 高中地理必修2 当实际人口大于合理人口容量,会出现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⑧ 人文地理环境的人口与环境人口容量

人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人口既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又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掌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可以深入理解人口和环境的关系。 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综合反应。在死亡率下降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就必须控制人口的出生率,这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出发点。
世界人口发展经历了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和较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四个历史阶段。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发展都呈现一种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我国经过较长时期的计划生育努力,也逐渐向着这一成熟目标靠近;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然处于在高出生率与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长阶段,人口数量急剧递增。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解决为解决人口问题所采取的宏观性措施。由于人口政策是根据人口问题来制定的,所以学习时要将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结合起来,针对人口问题理解人口政策。譬如,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引人关注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或结构严重失调。但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则主要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的人口政策,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等人口政策。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历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完全相似。比如现阶段,我国云南、贵州等中西部大多数省区,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问题,我国的整体状况也是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但上海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老龄化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伴随我国整体上跨入老龄化阶段,我国的人口政策也将有相应的调整。
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既是阶段性人口问题现状的反应,也取决于人口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项历史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习时要注意关注不同国家或地区最新的人口资料。
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负增长所导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劳动力不足,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二、青壮年负担过重。三、总人口持续减少。相应的人口政策与措施为:采取鼓励生育或接纳外来青壮年移民等人口政策和措施。
人口高自然增长率所导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二、给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三、积累减少,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四、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相应的人口政策与措施为: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控制人口数量。 理解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结合典型事例剖析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生产力水平。人口总是集中在能够提供最有利于生存发展机遇的地点。城市作为最多职业、最具有集聚效应的生产地域,即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地域,成为现代人口分布的最密集地域。
(2)自然条件。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3)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等因素。国家的民族政策、经济政策以及传统的历史文化等,都对人口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首先表现在农村与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的差异上;其次,不同自然、历史文化差异都造成了世界人口分布的极大差异。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很复杂,但又规律可循,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受自然环境变迁、社会经济变迁、政治文化变迁等影响。
人口迁移会对移出和移入地区带来不同的影响:对移出地区而言,人口迁移可以减轻环境的压力,但大量的人口移出会引起劳动力的短缺的人才的流失;对移入地区而言,人口迁移能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会增加环境的压力并有可能引起就业压力。另外,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人口容量”也有人简称为“人口容量”,这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此可见,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环境要素、技术水平、人类的消费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等。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的资源对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不同。像太阳、空气目前对环境人口容量没有限定,而淡水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估算环境人口容量时,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来估算,并要考虑地区的开放程度和人类的消费水平。
而环境承载能力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由此可见,环境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能力。

⑨ 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口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是什么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是什么

一、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动植物、矿产等资源)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的承载能力;二是指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因此“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按一般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由于对环境人口容量确定因素的理解不同,所以存在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定义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考虑到技术条件。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②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③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和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外)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少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定量的分析,即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人类发展史的每一时期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条件的限制都不得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即当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区域利用其自身的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则是在一定地区或国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它受资源生产能力与人的生活水平所制约,受人的行为影响小,比较客观。环境人口容量则受人口政策、人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它可以大于或小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可以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如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就是根据据土地承载力做出的估计。

综上所述,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就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笔者认为:由于考虑的范围、时期、条件和目标不同,人口容量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涵义,因而就有土地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概念。所以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规定性不同,也就有了它们的内涵不完全相同。
我认为环境承载力大于等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包含了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地区的环境和不同的资源,所能承受的人类的活动,包括人口数量、人们经济活动的规模以及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如果只用某一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话,那么环境承载力就等于环境人口容量了。简言之,环境人口容量是从人口的数量角度表达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
合理人口容量=适度人口,也就是多少人口最合适,或者说是理想人口
二人口容量
定义1: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定义2:人口容量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狭义):从生态、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广义):①在可预见的时期内,②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③在保证符合社
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
区能够维持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①合理的生活方式,②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③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如何正确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应从人口增长、人地关系、人口问题等角度来全面理解。

人类是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产物,本来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即人类具有自然属性。人类的生产、生活既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要向环境中排放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故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是环境承载力(考虑资源的供给能力与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但一个区域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也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即一个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而一个区域的人口容量则除了要考虑该区域的资源条件即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外,还应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区域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制约。原始型、传统型人口增长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有限,环境承载力小,人类创造的财富少(因人也是消费者),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导致死亡率高。产业革命后,发达国家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死亡率下降。现在发达国家出生率低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产业革命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进入过渡型增长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时并不存在人口问题。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进入过渡型增长模式则并不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因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粮食、社会财富等缺乏,就业机会少,故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和人口问题。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进入现代型增长模式则因出生率低,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区域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数量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故一个区域考虑其资源条件(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容量。

而一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则还应考虑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即可概括如下:

资源、环境 → 环境承载务

资源、环境
→ 人口容量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资源可持续利用 → 人口合理容量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福利水平

⑩ 高中地理题,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三个谁的范围大和分别表示的意思。谢谢谢谢!!急

环境承载力最高,之后是人口容量,最后是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内资源环容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意即最高人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