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间距公式高中地理
① 高中地理 楼间距问题
选d
楼间距要大于或等于南楼冬至日的影子长度,才能保证北楼的一层全年见到阳光。
h是南楼的高度,cotα是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余切值。tanα是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
② 楼间距挡光公式,明白人说一下
小区的楼间距要从两个方便来看,一个是前后间距,另一个是左右间距。根据建设部制定楼间距国家标准,住宅室内空间的高度应不低于2.40米,各楼栋之间的距离南北应不小于楼高乘以0.70,东西应不小于0.50这一系数值。
1、前后间距
楼间距(前后距)应该根据日照间距来计算。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小间隔距离。
计算公式为: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其中:h—太阳高度角;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D—日照间距。
一般来讲,普通小区的前后楼间距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的比值计算。市区会略小,郊区会略大。
2、房屋左右间距
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楼间距不足有什么危害
1、采光不好
楼间距应该采光条件,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如果每楼栋之间的楼间距过短,楼盘之间的密度就很大了,太阳能够照射到的面积就越小,造成的后果除了光线比较暗。
2、隐私不够
楼间距过短,对面的住户就能清楚的看到自己家里的状况,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毫无隐私可言,同时距离太近的话噪音也会很明显,两楼之间穿行的行人、车辆的声音会清晰地传进屋内。
3、安全问题
楼间距不足就会使得小区内的过道设计的偏窄,小区内的内部行车拥堵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现在很多小区车位比不足,业主停车会挤占行车道。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消防车辆进出都费劲。
③ 地理计算题目:楼间距问题,几楼不挡光,是如何计算的谢谢
可以由楼间距的公式,来推导计算遮挡的公式,因为要求从一层开始就有阳光,所以被遮挡高度就取地面0的位置。
楼间距=前楼高度cot(90-23.36-当地纬度)
其中23.36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角度,当我们保证了太阳最低的一天一层都能照到太阳以后,其他日子太阳就必定会照到一层。
举例:前楼高33层、每层3米,加上突出装饰我们按100米走。当地纬度为36.64,那么带入公式就是:
楼间距=100cot30=173米
也就是说在纬度36.64的地区,前楼高100米,需要173米的楼间距才可以实现一层在冬至日还有阳光。
(3)楼间距公式高中地理扩展阅读: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各楼、栋之间的距离南北朝向应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7这一系数,东西朝向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5。而房屋的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打个比方,一栋楼有30层,按照2.8米层高来算整栋楼高就是84米,那么楼间距按照1:1.2来说100米较为合适。房屋左右间距一般普通多层(4-6层)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m,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m,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m。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④ 地理公式计算楼间距L=h*cotH是什么意思那么可以转化为L=h/tgH吗其中cot是什么是tan吗tg又是什么
1、来L=h*cotH(h为楼高,H为该地一自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2、可以,因为tanA与cotA互为倒数。
3、cot是余切。
4、cot不是tan,tan是正切。
5、tg是正切,即tan。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正切函数是用tgθ来表示的,现在改为tan
⑤ 如何计算楼间距
楼间距(前后距)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D-----日照间距
当然也可以根据日照间距系数换算过来。在这里我们设置日照间距系数为L
根据日照间距系数L=D/(H-H1) 换算出D=L×(H-H1)
得出:(H-H1)/tanh= L×(H-H1) 1/ tanh=L tanh=1/L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日照间距D= L×(H-H1)
也就是说,得首先得知前幢楼的檐高,才能计算离你家几米建房对自己房间日照有无影响。
另外,还得看日照是否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时长。
⑥ 楼间距采光计算
只要计算一抄下冬至日那天就行,因为冬至日是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
再以总高18层为例,按照层高2.7米来计算,楼栋总高也就是48.6米,楼间距为50米,再以30度角每个地方冬至日的角度都不一样,就以30度为例来计算。
光照的最低高度应该是48.6-50Xtan30°≈19.8米,然后再按照层高2.7米计算,大约就是7层。也就是说总高18层的小高层小区,7层以上的房子采光才没有影响。
(6)楼间距公式高中地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买房的时候,都会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采光的问题。采光不仅仅会影响住房的舒适度,同时在室内潮湿度,身体健康各种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当置业顾问介绍到采光的时候,往往都会一笔带过,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内去了解了房屋的采光。但是这都是片面的,可能这个时间看着采光充足,另一个时间就没有了采光。
⑦ 高中地理的楼距问题
和太阳高度有关。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升高,楼间距要适当增大,以便采光充分。
房屋前后间距:两楼间距不小于前楼高度的1.2倍计算。 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a为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北纬21.5°,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45°,即a=45.楼间距为30m,则北方向上半部30m在冬至日(即一年中太阳处于最南时)是可以得到光照的。下半部分21m(即一至七层)是接受不到光照的。
本题答案:八层及以上在冬至日正午能接收到光照。
要想北方向楼全年均能全部接受到光照,楼间距应大于51m。
房屋左右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附:关于楼间距及采光的国家规定:
在1987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节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中,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赔偿损失。”这条规定给采光权受到侵犯的业主获得赔偿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但是,是否真的侵犯采光权,还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另外,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标准,1987年10月1日起试行)第三章第3.1.2条规定:“建筑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第3.1.3条规定日照标准:“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
此外,国家强制性标准国标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4年2月1日起施行)1.0.5条规定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其中1.0.5.4条规定:“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第5.0.2条规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
⑧ 楼间距计算
通常设计楼间距的采光标准一般是1:1.2,这样的计算是比较标准的。另外就版是实际的间距,计算的话6层以权下的建设楼房应该在6米之间,这样不会影响其他楼的采光效果,另外就是南方和北方的计算方式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问题。
⑨ #高考提分#地理楼间距 和楼层之间挡不挡光及挡光长达的时间的计算
1.作靠太阳那边的楼顶到远离太阳那个楼的楼底的连线
2.连线和地面的夹角专为α
3.太阳和远离他的楼属的楼底连线 为β
4.β大于α的时候不挡光小于就档
5.依照太阳高度角的公式算出不挡光的角度
6.现在就可以推算日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