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Ⅰ 帮我查一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属于地理的哪一个章节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从春分到夏至 直射点由赤道向内北回归线运动
从夏至到秋容分 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
以上太阳都是直射北半球的 所以北半球昼长夜短
秋分到冬至 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运动
冬至到春分 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
以上太阳直射南半球 所以南半球昼长夜短
Ⅱ 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纬15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5度。
2。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版北纬23度26分)权时,北纬15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1度34分。
3。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南纬23度26分)时,北纬15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1度34分。
4。当太阳直射北纬15度时,北纬15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附: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式中的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点与直射点间相差的纬度数)。
根据这个公式,自己可以算出太阳直射地球任何一个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Ⅲ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例如,北京约在北纬40°,在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3.5°;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6.5°。
因为地球的公转致使一年内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一次。以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例:一年中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夏至节气,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即太阳高度角为90°,为一年中的最大值;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冬至节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43°,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
Ⅳ 初一地理初一科学(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请详细解答,谢谢!(613:10:17)
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长度最短。
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的太阳高度都不一样,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所以影子也就最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
夏至日到冬至日,影子由长渐短。
Ⅳ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春秋分时从赤来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源
夏至日时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附公式一份(正午太阳高度角的=90°—/当地地理纬度+—直射地理纬度/)
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地理纬度同半球用“—”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地理纬度不同半球用“+”
Ⅵ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你好!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规律就是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希望可以帮到你!
Ⅶ 初一 地理 初一科学(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请详细解答,谢谢! (6 13:10:17)
中午太阳高度角最高,影子最短,两边减小,影子变长
第二个,不一样,冬至日最小,夏至日最大
Ⅷ 初一 地理 怎么分清太阳在四季中的高度变化,是大是小还是 请详细解答,谢谢! (23 22:38:23)
要是想知道请把你的城市坐标告诉我
我先拿香港(N22°20’)为例 为你解答你的纠回结
太阳直射在N23°答26--S23°26’之间徘徊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N23°26’)
此时香港的太阳高度角为
90°-(23°26’-22°20’)=88°54’
当太阳直射香港(22°20’)时太阳高度角为
90°此时最大
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香港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
90°-22°20’=67°40’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S23°26’)此时香港的太阳高度角为
90°-23°26’-22°20’=44°14’
所以香港一年的太阳高度角在[44°14’—9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