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膜覆盖的利弊
㈠ 地膜覆盖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环境污染
它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提前播种一个月左右。至于污染,值得商榷。
㈡ 高三地理。覆膜种植的好处有哪些
地膜覆盖栽培,即将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在膜下播种并保护农作物幼苗生长;待气温转暖后揭开薄膜,使幼苗转入正常气候条件下生长。
这种措施在低温冷凉、热量不足的地区起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般说,相当于为农作物延长生长季节20~30天.在冬春季节膜内0~5厘米地温提高2~4℃,近地层气温提高4~8℃;炎热夏天又可以降低膜内地温。覆膜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还起到蓄水保墒的效果。在地膜的保护下施入土壤的肥料不会因风吹、日晒、雨淋而损失,也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无色薄膜反射光的能力很强,可使距地面15厘米高处的阳光增加10%,改善近地面气层的光热条件。覆膜栽培还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结构,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农作物覆膜栽培已成为世界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发展最快、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就要算中国了。我国覆膜栽培从冷凉地区发展到城郊平原,从果蔬作物扩大到粮棉作物,显著提高了劳动效率,急取农时,节省用地,投资少,效益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覆膜栽培面积达6000多万亩。特别是在高寒冷凉地区,增产效果更为显著,被誉为山区脱贫致富的“温饱工程”。
地处高寒冷凉的雁北地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长期以来是玉米生产的“禁区”,一般年景种玉米都不能成熟,采用覆膜栽培以后,增加了有效积温,玉米在当地能够安全成熟,每亩产量达到400~500公斤。甘肃省旱作地区采用小麦覆膜穴播技术,解决了水分紧缺和热量不足的问题,实现节水增温高产栽培,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
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其废弃物造成农田污染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塑料残物中聚乙稀或聚氯乙稀含有毒物质,对畜禽以及土壤微生物有害。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已成功地用农副产品为原料制成农用降解薄膜或淀粉薄膜,其中还添加除草剂和各类营养成分。覆盖的农膜随着作物的生长和温度的升高经微生物降解而逐渐渗入土壤,不仅彻底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而且成为防除杂草的药剂和根系吸收养分的来源。
农作物覆膜栽培是我国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英国科学家在考察中国发展覆膜栽培的成就之后赞叹:现代塑料工业革命发源于欧洲,兴于日本,但却首先在中国农业生产上绽放灿烂之花,它无疑将对未来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㈢ 目前关于地膜覆盖有很多优点,但也造成了严重的残留,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本身现在的地膜覆盖本身就是那个塑料,它肯定会残留在那个地里面。
㈣ 采用地膜覆盖有什么好处
地膜覆盖栽培,最大效应就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内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容有降低湿度的功能。
一般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夏季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但在有作物遮荫时,或地膜表面有土或淤泥覆盖时,土温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湿时土温还会比露地低0.5~1.0℃,最高可低3℃。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
㈤ 利用地膜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利用地膜的好处: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二十年来,地膜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增产、增收效果也特别显著。1979年以蔬菜为主进行小面积试验开始,1983年各种作物地膜覆盖面积猛增至62.9万公顷。1982年-1992年的11年间,推广地膜覆盖面积2506.7万公顷。1996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亿亩,达到700万公顷,其中达到和超过38万公顷的作物有玉米176.1万公顷,棉花181.6万公顷,水稻育秧60.5万公顷,花生58.9万公顷,蔬菜74.3万公顷,西甜瓜60万公顷,烟草38万公顷。
这项技术用于“老、少、边、穷”地区,高寒山区及边远地区,能有效增加积温量,克服了低温干旱,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条件,使晚熟高产优质玉米良种获得丰收,产量成倍增加,1989年-1991年在16个省市实施的“温饱工程”中,这一技术,使3200余万农民越过了温饱线,1993年-1996年4年间,共推广地膜覆盖玉米育苗移栽及水稻育苗抛秧栽培2866.7万公顷,其中地膜覆盖2333.3万公顷,共增产各种农产品1亿多吨,增产值1143.12亿元,增加纯收入达971.65亿元。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也有力地促进了化工、轻工、农机制造、农资供销、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由地膜覆盖技术发展到大棚蔬菜,使人们在寒冷的季节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蓬勃发展的地膜覆盖技术,使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农业高产稳产的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副作用
地膜种植在田地内覆盖大量的塑料薄膜,作物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损害。
随着塑化剂风波的漫延,地膜无法沉降是否会导致土壤中塑化剂含量过高而影响人们的健康仍在检测,急需权威部门的信息公布。
参考链接:地膜_网络
http://ke..com/view/381428.htm#4_2
㈥ 地膜覆盖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不能分解的塑料会污染环境。
㈦ 高中地理为什么覆膜能抑制杂草
地膜覆盖后,能降低膜下的光照强度,因而使杂草的光合作用得以抑制,从而抑制杂草生长。
㈧ 地膜的作用及地理原理
地膜的作用:
1、可增加耕层土壤温度,利于作物的发芽出苗,尤其是春播作物和秋播作物,气温相对较低,效果比较明显。
2、地膜的保水保肥能力强,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快速蒸发,特别是干旱地块,浇水后有利于保墒。
3、地膜铺设以后,让杂草得不到阳光和呼吸,可以有效预防其生长甚至杀死杂草。
4、因为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增加耕层土壤温度,导致一些作物生长加快,生育期提前,促进作物的成熟。
地膜的原理:
地膜覆盖本身并不能产生热能,地膜覆盖后土壤增温主要是通过“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阻碍近地面气层热量交换、增加净辐射”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的。
覆盖地膜后,白天由于地膜的透光率很高,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而直接透射到膜下的地面上,把光能转化为热能后,由于地膜上凝结露珠可以阻隔长波通过,因而地面升温。
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气层的一部分热,以及因水份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能被保存下来,并向下层土壤输送,所以,地膜下面各土层的温度都高于露地。
到了夜间,将这些多贮存起来的热量,不断地输送给膜内的地面,因而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同时由于夜间低温,会使土壤中的水气沿着膜面大量凝结,又放散出一部分凝结热,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均高于露地。
(8)高中地理地膜覆盖的利弊扩展阅读: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㈨ 现浇混凝土覆盖地膜的问题!什么情况要覆盖地膜什么情况不需要覆盖优点和缺点
在使用大坍落度的情况下都要覆盖地膜,这样可以减少因表面水分损失内过快出现的收缩裂缝。容覆盖地膜没什么缺点。在使用小坍落度、无风阴天的情况下,可以才用二次收面的方法减少收缩裂缝,可以不覆盖(覆盖地膜主要是防治收缩裂缝的一种方法,如果不存在明显的收缩裂缝都可不覆盖地膜)。
㈩ 地膜覆盖的作用 地理
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腾作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