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㈠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意义包括哪些
实施长江经来济带战略,推动长江经济源带发展,意义重大:
(1)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2)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3)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4)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㈡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何时首次提出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2个直辖市。[1] 涉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滇中地区,黔中地区。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指出,长江经济带将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渝蓉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黔中和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科学引导沿江城市发展,强化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㈢ 长江经济带战略解决哪些面临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具有全球影响力专的内河经济带;东属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是一个整体,是一条“龙船”,必须有全局意识、一体化安排。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很多:组织协调沿江各省市区的规划和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最大的难点。立体交通体系的建设,特别是高铁、港口、码头的建设需要大量投入,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金甚至海外资本。沿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消除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人才等,都是难题。长江经济带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农业问题突出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同时,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三峡船闸已经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目前年货运量达1亿多吨,处于饱和运行状态,挖掘潜力空间有限。
㈣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三大两小城市群是哪些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解读: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有各国的黄金水道。如美国的黄金水道是密西西比河,德国的黄金水道是莱茵河。“要改善民生、实现中国梦,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必须寻找新引擎,长江经济带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表明我国在提升东部沿海发展质量的同时,重视做好内陆开发开放。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要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力度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城镇化,让的农业人口有序进城,加强城际间联系,把发展潜力和空间释放出来,进而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长江经济带连接三个“板块”,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认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要以上海带动全流域、以武汉带动中游、以重庆带动上游地区发展。沿江城市群发展已具备经济支撑带基础条件,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主战场;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日益显现,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同时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管道运输,形成现代化运输体系,长江经济巨龙腾飞的时机已经到来。
㈤ 长江经济带拉动大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是什么战路!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专一。在国际环属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㈥ 2、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包括答案【
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的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㈦ 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包括哪些
(1)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
(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4)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纯手打,望采纳!
㈧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突出经济发展,因此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符合题意;题文材料不涉及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和民族精神,BCD排除.故选A
㈨ 什么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覆盖省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