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城市形态描述

高中地理城市形态描述

发布时间: 2021-02-24 22:18:41

『壹』 高中地理知识 如何描述地貌特征

1、地形(地貌)特征——
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
海拔高度、
地势(如我国大致为西高东低)
四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
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PS 高中地理一般考局部小区域,典型的区域需要运用背过的知识,而不出名的地方需要仔细读题看图找信息。

2、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大;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3、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A、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
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叙述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结构完整;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工业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
8、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
中国矿产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9.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之间存在不协调
10、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特征——分段叙述
美国冬季0度等温线走向:
西段大约与海岸线平行(西北段为南北走向,西南段为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PS 补充了些地理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贰』 高中地理,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形态有什么区别有哪些形态

是指城市地域形态在地表上的轮廓形状。地域形态可分为:集中式版 组团式 条带式或放射式几权大形式。形成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地形,政治 经济 文化因素等都影响它形成。 空间形态指的是城市的布局形式吧?基本形态分:集中紧凑 分散疏松。

『叁』 高考地理问城市外部形态答什么

城市外部形态是城市不论用地类型,所有城市设施占地轮廓。比如圆形和版不规则多边权形,条带和放射状等。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是各个功能区组合形式。比如同心圆、多核心等。
城市布局也是指各个功能区的组合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

『肆』 城市地域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

1.从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角度讲,城市地域形态有3类即团块、组团、条版带,影响因素主要权是地形、河流、交通线,平原容易发展为团块,如华盛顿;山区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响容易发展为组团状,如重庆;受交通线,河流走向影响,城市沿交通线延展,可发展为条带状,如重庆。按人教老教材讲,分两类即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组团、团块、放射、条带,学者、教材不同,划分方式不同,而不论哪种教材,城市是建在自然环境中,要受自然环境影响:河流、地形,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城市形态要受人文因素的影响:交通,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2.另外不同的地域形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
团块状城市 优点: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投资,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缺点:环境污染较集中
组团式城市 优点:生产生活上分散可减轻了环境污染 缺点: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也相对较高
条带式 优点:各部分接近郊区,近自然,环境污染小 缺点:集中于两个方向,建设投资大,不便于行政管理,
放射状 各部分接近郊区,接近自然,环境污染小 缺点:
集中于多个方向,各部分联系不便,建设投资大

『伍』 高一地理关于聚落定义的描述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

世界上的聚落千差万别,大小相差悬殊,大至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小到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总而言之,就是有人的地方。

『陆』 地理位置怎么描述(高考用)

(1)纬度位置:包括大致的纬度范围、高中低纬度区、纬度较高或纬度较低等;版
(2)海陆位置:包括临权海还是内陆;位于大陆东岸还是大陆西岸、北岸、南岸等;
(3)相对位置:如附近的国家或地区,特别是邻近的热点地区;
(4)交通位置:如靠近主要的铁路、海峡、运河等;
考试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有侧重的回答,祝你高考。

『柒』 高中地理。城市分布特点有哪些和怎样描述城市分布特点呢帮帮忙!

就位置而言:沿铁路线分布,沿海岸线分布(如日本),沿河流分布(如长内江附近),沿容湖泊分布(如太湖附近)就组团状况:分布叫均匀,分布叫分散,分布叫密集形成城市群就分布形状而言:成条带状,成环状,成棋盘状等 答题时,可结合这集合情况一起来答。比如:该图的城市大体上沿XX河成条带状分布,分布叫均匀。

『捌』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形态问题

功能分区,你刚刚已经说了,主要是看市中心的服务能力,市中心是否具有对周围完善的服务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否非常集中。哎呀,丢了大半年了,不怎么记得了,希望有用

『玖』 高中地理,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形态有什么区别

城市地域形态就是该城市的外部轮廓, 分为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受地形影响,几块几块的就是)
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啊,组合啊,就是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拾』 城市形态的主要内容

①城市由村落—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自然渐变规律;
②城市内部形态;
③城市形态演化规律。 (town plan analysis)
古典市镇规划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Schlter, 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在康泽恩(M.R.G.Conzen, 1960)的著作中被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城镇,规划设计元素被划分为街道和由他们构成的交通网络;用地单元(plots)和由它们集合成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及其平面安排。依靠创立并运用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周期”(environmental period)、“形态区域”(environment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s),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在上述的概念方法中,“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这一概念指城镇边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型区域,其存在是城镇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对这一“不稳定”区域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变的理解,并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康泽恩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贡献可概括为五点:(1)建立了基本的市镇规划分析体系;(2)第一次在英文地理文献中使用完全的过程演变的方法;(3)确立以独立的基本地块为研究单位;(4)使用详细的地图配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5)发展了城镇景观的概念(Whitehand, 1987)。1980年代初成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系的城市形态研究组(Urban Morphololgy Research Group),继承和发展了康泽恩的思想,是目前这一领域最为活跃的学术组织之一。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已逐渐由欧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洲扩展到了整个西方的城市研究学术领域。尽管市镇规划分析研究发展出许多分支,例如对建立城市“规划控制”和“发展管理”原则的应用,但它对旧城保护实践的意义依然最为重要。 (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形成于美国的形态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第一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被称作文化形态研究的伯克利学派,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居聚落而非城市;第二是形成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运用折衷社会经济学理论强调城市用地分析。在社会学家伯吉斯(Burgess, 1925)创立了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上,霍伊特(Hoyt, 1939)发展出扇形区理论,哈里斯(Harris, 1925)和尤曼(Ullman, 1945)发展出多核心城市理论。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他们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理论作为城市形态研究的一部分是因为它关注城市用地,而规划和建筑设计仅被视为城市用地的载体。另外,相对于解释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克里斯托尔(Christall)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分析了城市之间的空间及规模关系。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反映了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研究城市用地发展关系的城市形态方法。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在这里广义的包括宏观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在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与商品生产过程之间建立了联系。这一领域的代表学者哈维(Harvey, 1985)分析了城市景观形成与变化和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再此基础之上建立了“资本循环”(capital circuits)理论,他指出城市景观变化过程中蕴涵了资本置换的事方法实。鲍尔(Ball, 1986)推进了这一思想,发展出“建筑供给结构”(structure of building provision)模型,他讨论了建筑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社会元素,其中包括发展商、规划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动力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进一步,诺克斯(Knox, 1991)在研究中指出“建筑供给结构”包括更为广泛的范围,通过对美国城市景观的分析,诺克斯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同等重要并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形成过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强调建筑环境产生和变化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资本是主要作用因素,同时城市发展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社会机构所起的作用亦是研究的焦点(Wu, 1998)。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
乔尔(Gehl, 2000),林奇(Lynch, 1958),拉波波特(Rapoport, 1990)和赖特(Whyte, 1980)等的研究建立了人类行为与物质环境关系的理论,他们的探索包括人类如何感知特定的环境并且产生行为反应,进而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利用这些规律。在这些研究中客观科学的方法代替了旧的个人直观的行为研究传统,他们的理论著作改变了现代规划与设计的教育和工作方法。在林奇的一系列研究中,“心智地图”(mental maps)的方法被用来反映个人对环境的感知,通过使用“节点”、“路径”、“地标”和“区域”作为基本元素来分析环境心理趋向。他同时使用“可识别性”来描述环境特质,好的建筑环境使居民感觉舒适,亲切。林奇强调好的城市形态还应包括:活力与多样性(包括生物与生态)、交通易达性(开放空间、社会服务及工作)、控制(接近人体的空间体量)、感觉(可识别性)、灵活性和社会平等一系列要素。拉波波特(Rapoport, 1990)、洛赞诺(Lozano, 1990)和特兰塞克(Trancik, 1986) 讨论了人对特定建筑环境的行为反应,分析了现代城市问题多出于“逆城市”和“逆人”的作用力。基于这个观点,他们建议城市发展演变应与当地生活方式及文化需求相适应,强调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即“环境行为”的方法。 (architectural approaches)
在大量的形态理论研究中,由建筑师与城市设计师发展出的一系列方法对理解城市形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中最为突出的包括类型学(typological studies)与文脉研究(contextual studies)。类型学起源于意大利与法国,意大利建筑师玛拉托利(Mara tori)、坎尼吉亚(Canniggia)和罗赛(Rossi)奠定了类型学的基础。根据罗赛(Rossi, 1982)的解释,类型是普遍的,它存在于所有的建筑学领域,类型同样是一个文化因素,从而使它可以在建筑与城市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类型学关注于建筑和开敞空间的类型分类,解释城市形态并建议未来发展方向。类型学的方法在欧洲建筑设计及城市景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脉研究着重于对物质环境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分析,其目的是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创造有意义的环境空间。文脉研究在艾普亚德(Appleyard, 1981)、卡勒恩(Cullen, 1961)、克雷尔(Krier, 1984)、罗(Rowe, 1978)和赛尼特(Sennett, 1990)著作中被广泛讨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概念是卡勒恩的“市镇景观”(townscape),这一概念的建立基于两点假设,一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规律可以被认知,二是这些规律可以被应用于组织市镇景观元素,从而反过来影响人的感受。通过分析“系列视线”(serialvision)、“场所”(place)和“内容”(content)。卡勒恩指出,英国1950、1960年代的“创造崭新、现代和完美”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建设和富有多样性特质的城市肌理(包括颜色、质感、规模和个性)相比较,后一种更有价值和值得倡导。这一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同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space morphology studies)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由基本空间元素组成,它们构成了不同的开放与围合空间和各种交通走廊等,空间形态研究从不同规模层次分析城市的基础几何元素,其目的是试图描述和定量化这些基本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空间形态研究起源于1950年代由马奇和马丁(March,Martin, 1972)在英国剑桥大学创立的“城市形态与用地研究中心”。随后各种不同概念被发展用以定义和描述建筑和居住聚落(Steadman, 1983:Mitchell, 1990),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空间语法”(space syntax,),这一概念可以被定义为描述、解释和定量建筑或聚落空间结构的技术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强调分析空间集合的几何特性,更重要的是蕴涵其间的社会与人类学意义(Hillier, 1983)。
以上讨论的城市形态理论提供了广泛的方法来剖析城市物质环境,尽管它们有重合之处,但根据所侧重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相关的理论概括起来可以被分为三类: (compactcity或neo traditional development)和交通需求管理(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要求创造较高建筑密度,混合用地,发展步行和公交系统和一系列新的设计原则。作为物质参照的城市形态是“可持续发展”及“城市交通”等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完善和理性的城市形态研究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城市形态研究的意义同时存在于它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尽管城市设计概念自出现到现在的30多年来,还未形成一个全面共识的定义,但是,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实践层面上的认识,可以描述为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学参与的,给予环境以特定形式的活动。其中的活动指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结构元素,用于提高缺乏统一与整体性的城市环境(Schurch, 1999)。城市形态的目标是理解城市结构形成过程与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的作用力的关系,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的同构关系,不仅表现在文字描述上,同时反映在设计实践中,所以系统的城市形态研究可用于加强和整合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