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纲考点
『壹』 高考地理考纲中世界区域地理中考哪8个国家
应该是国家和地区吧。它们是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中亚,西亚和北非,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美(美国),拉丁美洲(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贰』 安徽省怀远县2017生物地理中考考纲
作为上一届考过的学姐,我来给你说说重点
安徽地理一定要看,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器官什么的一定要会,图也要看懂
各种生物知识点掌握,最后几天不要刷卷子了!去看书本知识看透,有些知识点懂了就好,不要反复去看,耽误时间,背着后面的要复习前面的,多几次就好了
地理一定要知道每个国家的图,首都什么的,大致就是图比较重要
加油吧,
『叁』 2013郴州市地理中考考纲
是闭卷复考的, 贴身家教 会考是不难制的我是转学到天津来上初三的,
现在马上面临历史和政治两门会考。但 1
是我原来在北京考的生物地理在这里不能算分, 1 所以要
跟着初二的同学一起参加地理生物会考。请问一下这 4四科考到什么水
平才能报考南开?市五所?一定要 d
科优秀吗?还有另外问一下,生物确实是有提纲,而且 a
发了一张;但是地理的提纲(我也不知道算不 y
算)实在是太多了,有10多张,而且还有很多图。我现 i
在是应该主要背这份提纲还是做一做前一年的会考题呢?另外
地理还有很多专题练习,要不要做?如果你有相同
的经验或者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请告诉我,谢谢!真
的很着急,还有24天就考试了.... 主要问题就是两
个:A.这四科要考什么水平才能报考南开?才能报考五所?B
.我现在针对地理复习应该做些什么,做
卷子,还是被提纲呢?
『肆』 2015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复习大纲
2015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复习大纲
七年级上册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
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
像朝左下方移动。
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
染色(滴碘液、吸水)
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
不应染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
(滴碘液、吸水)
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
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
细胞体积的增大.
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
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
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
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
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
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
湿度,增加降水。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
到叶)
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 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
七年级下册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维生素A: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C:牙龈出血、坏血病;D: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
B1:脚气病,粗粮; B2:口角炎,粗粮;缺铁:贫血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
白质。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顶端下降,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从外界吸入气体。 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
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个部位被利用。
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
氧分离。
心脏的肌肉组织发达,因而能够有力地收缩。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
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至肺 。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给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并带走废物;肺循环过中程血液由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尿的形成过程: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
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形成尿液。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排尿的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或: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八年级上册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
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
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
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鸟类消化特点:
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
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3、直肠短,排便频繁。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细菌、真菌相同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不同点:细菌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真菌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
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酵母菌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酵母菌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纲 < 亚门 < 门
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八年级下册
无性生殖的应用:(1)嫁接(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成活,开花结果与接穗保持一致)(2)扦插(3)压条
以上都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注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两栖动物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性状:
可以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形式。
性状的遗传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子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只有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如人的精子有23条染色体,而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为23对。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如太空椒);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不改变,仅由外界环境直接作用引起的变异(如光照的差异引起同种作物叶片颜色差异)
亲代将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而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对直发夫妇生了一个卷发的孩子,则直发由显性基因控制,卷发由隐性基因控制,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卷发的可能性是1/4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叫做常染体
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1 对,常染色体22对;
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XY为男性,XX为女性。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
可写成:44+XY或44+XX ,则精子中的染色体可以写成 22+X或 22+Y 。
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和Aa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Aa的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
⑴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型和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不同。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适者生存。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 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命起源的历程:无机物、有机物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体系、生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动物的进化次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注意顺序的先后)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位病原体,例如: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引起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引起蛔虫病的蛔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有效成分、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 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伍』 中考地理,就是初中的地理问答题整理,详细一点的!急需帮助 ,谢谢,一定给财富多多!!!
华北平原的春旱的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 越 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北→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 朝鲜俄国和蒙古 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 印尼马文菲日韩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2000年我国总人口:12.95亿,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3)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4)华侨(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与华人
侨乡 :广东、福建
(5)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四、我国的民族
(1)分布: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4)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区名称 分 布 特 点
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②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
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 我国北部
祁连山麓——大兴安岭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
②地面坦荡
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
长城——秦岭之间 ①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石灰岩广布
③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北 ①周围高山环绕
②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 ①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
②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东部 ①周围山岭、高原环绕
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称 分 布 特 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国最大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
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
②地势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关注: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③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六、气候
1.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雨愈大。
2.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原因:①南北太阳高度;②昼长时间;③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④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兴安岭除外)。
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0°C等温线——秦岭—淮河
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
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
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
兰州附近河谷
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⑤最低温处——漠河
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
②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
③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
(2)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区别:
分类
内容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温润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以外的广大地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
活动规律 每年9,10月至第二年4、5月,爆发式活动,快速南下 由南向北推进。5月到南部沿海,6月到长江流域,7、8月到华北、东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
对气候的影响 使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到达地区降水增多
(3)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
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一月均温 大于0℃ 小于0℃
干湿状况 湿润地区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小于800毫米
河流结冰否 冬季河流不结冰 冬季河流结冰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高粱
经济作物 甘蔗、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棉花
1.降水
(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
①东北800mm年降水量——长白山以东
②新疆西部迎风坡
③雅鲁藏布江谷地
④湟水谷地
⑤东南部湿润区的山地迎风坡
⑥台湾岛、海南岛东西部降水差异
⑦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风
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年均5.9mm,原因:地形、内陆
⑧降水与建筑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时间分配规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中旬:华南一带。注意南岭对雨带的影响
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7月中旬、八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长江以南。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冬半年——地形影响——锋面坡度小,降水面广,强度小。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4)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
(5)干湿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①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
②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区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区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区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③海南岛西侧的半湿润区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④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甘肃、西藏、陕西、内蒙古
4.气候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同纬度地区多沙漠的原因。
(2)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界限偏北。
(3)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动植物生长。
七、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区 域 范围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总水量
内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区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风盛行时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东北 黑龙江、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附:坎儿井的神奇
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坎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
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3.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各湖泊所在省区:
青海湖——青海省 鄱阳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泽湖、太湖——江苏 巢湖——安徽
4.主要河流——长江、黄河
长 江 黄 河
源头 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渠)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甘豫象(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源、横断山区、云贵高源、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 度 6300千米 中国第一大河 5500千米 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 480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口 河口、旧孟津
开
发
水
利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哥开发占全国一半,上游最丰富,开发利用率低。已建成葛洲坝等、正在建设三峡工程;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全国2/3,航运条件好是黄金水道。与铁路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流域内资源、农产丰富、人口城市众多;航线与成昆、川黔、焦柳、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有巨大运输价值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宁夏平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黄灌溉。
主
要
危
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田还湖;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维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注意:长江入海口附近流域变窄与黄河下游流域狭窄、泰山附近流域变大的原因。
5.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概况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6.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7.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于中国西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水灾特别严重。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于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号陆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李霍芬的赞美之词道出了都江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她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傲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随着开发西部宏伟战略的实施,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魅力无比的都江堰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国,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
[考纲要求]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众多 海拔较高,差异显著 海拔高,4000米以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湿润 降水少,气温变化大 高寒气候
植被土壤 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 大部为荒漠、部分草原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
水文 外流河,以雨水为主要来源 多内流河和咸水湖 多大河源头、冰川、湖泊
人类活动 影响广泛深刻,最主要农耕区 影响不如季风区深刻 影响微弱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陆』 普宁中考考纲
初中历史中考考纲(七年下册)
(2007-11-15 15:55:04)
转载▼
标签:
人文/历史
初中历史中考考纲(七年下册)
考点一:隋唐科举制度
1、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初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1905年结束。
2、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文帝,开考的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还有制举。虽然在隋朝开始,但不是经常举行。
3、唐朝科举制度: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发展和完善,唐太宗十分重视科举考试和选拔人才,后武则天又开创了殿试制度,还创立武举。唐玄宗反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4、科举制度的影响:
A、科举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利从地方转移到中央。
B、科举制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把读书、考试、和任官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古诗的繁荣也起了促进作用。
C、科举制度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英国借鉴中国考试办法,创设了文官制度。
5、由隋转向唐的概况:科举制初创于隋朝,开考的科目主要有明经科和进士科,还有制举.后来在唐朝得到发展和完善,唐太宗十分重视科举考试和选拔人才,后武则天又开创了殿试制度,还创立武举.英国工业革命后,借鉴中国考试办法,创设了文官制度.
6、由唐走向结束: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影响很大,于1905年结束.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从此,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考点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西汉: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中兴 隋朝:开皇之治 清朝:康乾盛世
1、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君明臣贤、励精图治,唐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祥和安定气象,国力增强,历史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2、出现的原因:
A、唐太宗能吸取隋亡教训,改善统治。
B、主张廉洁奉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任用贤才,善于纳谏,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3、开元盛世: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有“贞观遗风”之称。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A、唐玄宗前期注意任用人才(姚崇、宋王景),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地方官。
B、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
C、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杜甫诗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4)繁荣的具体表现: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5)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出现了“安史之乱”,唐王朝日趋衰落,907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了。
考点三:“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以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少数民族,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2、唐与吐蕃(藏族的祖先)“和同为一家”:
(1)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2) 唐太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时说:与唐“合同为一家”。
考点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印度),带回650多部佛教经典,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300多年来,中印人民把他视为两国友好的象征。
2、中日交往开始于汉代,隋唐时期,两国交往频繁,日本人曾13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学习并参照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唐玄宗时派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广泛传播我国佛教、建筑、医学和艺术成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当时与中国唐朝通商往来的国家有70多个,中外友好交往和商品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4、唐代中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1)唐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吸引世界各国的使臣和商人。
(2)唐政府开明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开展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考点五:宋代经济中心南移
1、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1) 唐中期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
(2) 人口的南迁,既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又引进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3) 南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优越,因此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到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2、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农业方面:
(1) 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秧马和牛转翻车
(2) 占城稻、棉花也推广到了江淮流域,水稻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方面:
(1) 南宋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2) 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商业方面:
(1)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唐代,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广州设置了“市舶司”,出现了主要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考点六:元朝的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元朝的统一
1、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隋唐时蒙兀室韦是它的祖先。
2、1206年,铁木真(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政权。
3、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迁都大都,忽必烈是元世祖。
4、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省,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溯源于此。
2、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3、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
三、元朝民族关系的民展
1、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周边民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力的促进了民族融合。
2、元朝时,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迁入我国,和汉族、蒙古
族长期通婚、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考点七: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一、皇权的加强(政治方面)
1、废除丞相制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丞相制度,我国古代延续了1000多年的这一制度从此完结。
2、撤销中书省:朱元璋让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设立特务组织:朱元璋设立特务组织锦衣卫,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和侦察,加强统治,明成祖时又设立东厂,由宦官统领,特务制度进一步强化。
4、施行“廷杖”制度:为了显示皇帝的绝对权威,明朝从朱元璋开始施行“廷杖”制度,在宫殿上杖责大臣,有的被当场打死。
5、设立军机处:清朝制度承袭明朝,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二、加强思想控制(思想文化方面)
1、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这时期的科举考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文章必须写成规定的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八股取士是在为专制皇权训练忠实奴仆。
2、大兴文字狱:明清两朝还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片言只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这就是文字狱。它是统治者实行思想专制政策的极端表现。
考点八: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加强了 对整个蒙古地区的控制。
三、乾隆时期,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此后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四、顺治帝时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有力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五、明朝中期,日本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日益严重,民族英雄戚继光先后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平定倭寇,安定了东南沿海地区。
六、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皇帝派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对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起了重要的作用。
七、康熙帝进行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边疆。
考点九:明清“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一、主要表现
1、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
2、严格限制西方商船数量和华商出海。
3、减少对外贸易港口的数量。
4、排斥西学。把西方的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拒绝引进吸收。
二、出现的原因:
1、统治者保守自大的思想。
2、害怕外来侵略和人民的反抗。
3、重农抑商。
三、历史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故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长期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方面
一、 古代数学和地理学
1、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名著。
2、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1000多年。国际上称为“祖率”。
3、北魏时期我国郦道元著有综合性地理学巨著《水经注》。
4、宋元时期我国算盘开始流行。
二、 古代医学和农学
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四诊法。---望、闻、问、切。
2、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的医生,他还创造了“五禽戏”。
3、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后人誉为“医圣”。
4、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网络全书。
三、 青铜艺术和汉字的演变
1、商朝的司母戊鼎(最大)和四羊方尊(最精美),是青铜艺术的代表。
2、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钟鼎文)。我国有文字可考古的历史是人商朝开始的。
3、甲骨文、金文之后,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四、 诸子百家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儒学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有巨大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提出了“仁政”思想,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反对不正义战争,反对奢侈浪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的韩非,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兵书。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五、 书法与绘画
1、东晋的王羲之是“书圣”,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代表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六、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逐渐流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
七、 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1、西汉时期我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植物纤维纸。
2、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3、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的发展,它为宋元明时期航海事业的发达、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4、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使用。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八、 古代的工程建筑
1、战国开始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现时的长城基本是明修建的。
2、赵州桥是隋朝李春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
九、 四部古典科技巨著
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部网络全书式的科技名著。
2、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3、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的著作。
4、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网络全书”。
十、 光彩夺目的时代文学
1、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文学的发展之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诗坛最耀眼的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和白居易。
3、宋朝词人的代表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合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5、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
6、施耐庵的《水浒传》再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
7、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8、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十一、两部史学名著
1、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2、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二、灿烂的古代艺术
1、“画圣”是吴道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画的代表作。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兆页,他的画被称为“神品”。明朝成就最高的画家是徐渭。
2、唐朝最有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也很有名。元代最有名的书法家是赵孟兆页。
3、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驰名中外的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隋唐时大规模扩建,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
『柒』 2016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地理考试大纲
终点站发车时间到站时间运行时间单程票往返票说明
沈阳-盘锦07:0009:3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07:4010:1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08:2010:5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09:0011:302小时30分51不售终到大洼
沈阳-盘锦09:4012:1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0:2012:5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1:0013:3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1:4014:1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2:2014:5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3:0015:3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3:4016:1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4:2016:5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5:0017:3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5:4018:1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6:2018:5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7:0019:3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7:4020:1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8:2020:502小时30分51不售
沈阳-盘锦19:0021:302小时30分51不售
返程
终点站发车时间到站时间运行时间单程票往返票学生票老年票说明
盘锦-沈阳05:0007:0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06:0008:0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06:3009:0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07:0009:3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07:3009:3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08:0010:0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09:3512:05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10:1012:1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11:0013:0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11:0013:3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11:3013:3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13:0015:3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13:4016:1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12:50大洼发车,13:30兴隆台发车
盘锦-沈阳14:0016:0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14:3017:0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15:0017:002小时0分50不售3333盘山
盘锦-沈阳17:0019:3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盘锦-沈阳17:2019:202小时0分50不售333317:00油田发车,盘山17:20发车
盘锦-沈阳18:0020:302小时30分50不售3333兴隆台
『捌』 高考地理考纲中世界区域地理中考哪几个国家
国家常考的八个,但现在已经没有规定了,因为需要的案例教学。从一个国家的学习然后引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图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