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针对训练
① 高考地理复习:如何复习效率高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我认为高考强调考查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计划紧跟规律,老师紧跟计划,学生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学生地理在基础年级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二、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三、做到两个提前形成习惯
一是尽早训练答题规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学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二是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地理特征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
② 高考地理主观题怎么训练
很简单的,自然地理你每种题型找一个典型例题,多做几遍,理解做题方法,人文地理就要靠你自己背了
③ 高中地理要怎么复习
因为不了解你的实际情况,无法提出针对性建议,我是教高三地理的,只能就高中地理方面简要说明一些共性原则,希望能够帮到你。 首先注意观念上的改变:高中地理不像初中地理,决不是考前突击背一下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因此要改变主副科的沉旧思想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其次明确中学地理的特点:高中地理更注重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优劣评价及发展方向,因此注意以下细节。(1)建立完整的要素框架有益于知识的记忆:地理要素分为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社会经济要素主要包括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贸易、旅游、人口、民族、城市、市场、科技等。(2)复习过程中特点关注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地形如何影响气候、气候如何影响水文、水文如何影响地形、自然条件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变化受哪些地理因素影响..........(3)多总结各地理要素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有利与不利),人类发展中应该如何尽量克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影响..........(可持续发展观) 第三在知识记忆过程要注意:1、毅力与决心是最关键的。2、知识记忆过程中,多进行归类、对比。例如,复习中国北方地区的时候,不要只记忆零碎的知识点,而要将北方的各种自然、人文背景知识做系统记忆,而且可以将北方与我国另外三个地理区域做个对比,如果能总结出表格式的内容纲要最好。世界知识同理。3、知识记忆过程中,注意课本教材描述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在答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使用教材术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建立空间、时间概念,地理要素均存在一个时空变化的问题,因此记忆过程中头脑中一定要有清晰的时空概念,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结合地图记忆。5、多练习审题,现在的高考中,许多解题的信息都或明或暗地储存在题目中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中,一定要善于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这方面一要靠知识的熟练度和理解深度,二要靠勤加练习即多做题。 最后,祝你成功。加油吧!
④ 北京高考地理备考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一、要进一步熟悉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从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熟悉,则很难进行知识迁移和进行灵活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复习中,应该紧紧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即主要地理原理来复习,在梳理和归纳教材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特别关注应该如何构建知识网络和分析比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联系。
在具体的复习中可以将地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个大专题,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如“日照图(地球的运动);时间的计算(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和等高线;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逆温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热状况(大气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和对人类的影响)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季风);天气与气候;水循环、河水补给、水资源利用;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工农业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等专题。通过专题复习和一些重点和疑难问题的小专题针对性复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程度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二、要进一步强化地理专题和综合训练
在地理复习中,学生只依靠知识复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在知识复习的基础上,主动地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尤其要针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要求,进行强化性的地理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以便在思维过程中领会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题目中所蕴藏的学科思想;通过训练,让学生反思解答试题中存在的知识缺漏和能力方面的弱点,并思考解决的办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试题的命题新趋势,从中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方向。例如2007年山东卷(课改区)选做题30、31、32“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其中“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一大趋势。当然通过地理训练,还能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逐渐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同时还能够逐步消除在地理复习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解答失误。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三、要进一步关注热点,贴近现实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命题材料,来源于生活,这种类型的试题内容和考查角度,都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体现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此在今后的地理复习中,不仅要重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和学科热点问题,也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在热点复习中,应该围绕时政材料为核心来进行,同时应该注意时政材料的生活性:1.时政材料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2.时政材料要与体现人地关系、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思想相结合;3.时政材料要与地理主干知识相结合。在结合时政材料进行复习时,应该从多角度设题,或者从不同侧面来与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以便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应用地理知识和原理,从而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地理复习中,还应该仔细和深入研究近几年不同省份和已经实行新课改方案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趋势、命题方式以及特点和规律,从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依然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路,以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⑤ 推荐几本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及配套练习书
个人认为:
曲一线复的《五制年高考三年模拟》系列挺好的
教材配套的像《教材完全解读》系列也是我用过感觉比较好的参考书
另外还有一些针对某一部分内容的专题练习书,如《各个击破》系列
地理学习必备资料一本地图册,复习用的话最好买针对考试的。
地理学习主要的目的还是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一定要多看地图,结合地图来记忆分析知识。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自己主动思考,遇到不会的题,不管怎么样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在根据参考答案对比调整自己的答题思路,一步步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的成绩!
⑥ 有高三地理冲刺复习的具体策略吗
可适当作专题练习。感觉地理就那几个模式,掌握规律就行了。既然是针对版高三生,可以研究下权前几年文综题目中地理题型,至于时区计算一般只出现在选择题中,大题多分析城市工业区位等···好久没有接触地理了,曾经很喜欢的东西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冲淡。
⑦ 高考地理怎么学才可以考得好呢
谈及高考地理,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是文科中的理科,既要注意记忆,又要学会分析论述。
一、 熟悉地图是考好高中地理的前提
区域地理。学习区域地理要将各区的经济、自然、文化详细分析。比如某区的经济以第几产业为主,该区的资源有哪些,适合发展哪种工业布局哪种农业,该区的人种和文化特色等。这些知识点是我们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并结合实际的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习的重点在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将成为重点。学习人文地理,要与生活结合,关注生活实际,了解生活常识。比如交通线路应怎样布局,城市的分区,不同工业的分布特点等。
四、做好笔记,用好帮手
学习地理也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地理笔记是地理学习的好帮手,不仅要记录课上的知识点,也要记录课后的错题。好的地理笔记不能只有教科书上的内容,我们要学会去拓展,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区别,生长边界上有哪些国家等等。
⑧ 高考生地理不行,应该用什么辅导书啊
十年高考啊,针对考点的真题分类,对点训练,解析提分,望采纳
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用什么资料好麻烦给个意见。thank you!
我也是高三选修地理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上海的高中地理教材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即高中地理上下册),高三还有一本高中三年级的配套教材(绿色封面)。另外还有《中国地理》(绿皮书,已绝版,能跟上届借到最好不过,借不到也没关系,多数学校会组织统一复印的~)《世界地理》 1 我觉得我的知识来源很多都是来自非书本的内容。有的是老师自编的一些讲义,比如针对某个专题的训练。还有一些比较程式化的解题方法和模式,大多也是在老师的反复强调和针对性的训练下培养的。 2 因为上海加试地理的学生本身非常少,再加上教材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我们这届学生能够配合使用的教辅书籍非常非常少。 记得不要去买全国卷和外省市教材配套的练习或者教辅,那些都没什么用。 推荐的教辅有以下这些: 1有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考复习精要》还不错,是配合上海教材的,还有一些例题讲解之类,可以用于第一轮复习扫除盲点~ 但是高三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这本书上的内容还是太少太少,还经常出点小错什么的。 2其实(很多人都不屑去做的)华师大出的《一课一练》(高中地理)上的题很不错,编的题很有针对性,个人感觉很适合把知识梳理过一遍后扫除盲点之用。或者用来边做边看书自学,也是很好用的。等到你一边翻书一边把里面的题做完,基本要掌握的点你也都过了一遍了。 对于上海的地理考生来说,最好的练习题其实是历年的高考卷和各区的模拟卷,都是精华!!! 关于图册~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有时甚至超过课本~能买到的话,那种厚厚一本世界和中国的政区图册最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