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初中地理教育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育新理念

发布时间: 2021-02-22 19:27:32

『壹』 如何才能在地理考试和测验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首先,经度只有东经和长肌拜可之玖瓣雪抱磨西经;纬度,只有南纬和北纬。
N是north(北)的缩写,所以是指北纬!

『贰』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什么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还从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特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2、有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1、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2、有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1、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2、有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1、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2、有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1、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

『叁』 如何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正确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一)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我国人口素质偏低。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二)人口现状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用于消费的部分就越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则相应减少,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过多,人均占有量却处在世界后列。过多增加的人口,给就业、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严重。
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上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我国已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
(一)正确认识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又是资源小国,这是我国在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二)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的体现
1.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耕地锐减。2.水资源严重不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损失严重。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三、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全球环境恶化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的污染和浪费问题突出
在我国,有近一半的河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质较差,鱼类减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上人们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据报道,2010年,我国已进入严重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缺水量将达400-500亿立方米。
(二)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合理地滥垦乱伐,超载放牧等,导致了我国草地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后果。
(三)其他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的粉尘和酸雨(二氧化硫)含量增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排名中,我国有包括北京在内的7个,山西省的太原市名列第一,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重的城市。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施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当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目前我国已有七成城市不适合居住。由于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草原开垦,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此外,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大。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过多,经济发展的方式不对,就会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资源的过多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生存。例如,1998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造成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多种粮食,在长江流域大量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造成了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湖泊萎缩等后果,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排洪能力。
(一)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归根结底是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公民的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还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措施。
只有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做到既能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又能保证子孙后代的需要。

『肆』 地理课教学怎样把握新课标理念

一、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确立,师生关系角色的扮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讲者,教师在讲台把知识点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在课堂听得津津有味,一动也不动,学生不能有提问或发表见解的机会。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旧的师生关系就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冲破师生之间“管理--服从”的单向关系,变为双向关系。如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是严父;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是医生,为学生开良方;学生碰到挫折而垂头丧气时,教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指导者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出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课“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节课上,我就设计了:①什么是临空型工业布局?②临空型工业布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地区有哪些?我国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与临空型工业布局有什么关系?③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就上述某个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④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析小组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虚心倾听,并可与之进行辩论。⑤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由于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贴近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既学到了新的知识,又使师生关系在交流中更加融洽,教师的角色也由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了。
三、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要把握其在社会地理生活中的规律,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亲身实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经历去领略社会生活的内涵。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得到发现的乐趣。

『伍』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回,提供未来公答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陆』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中贯彻创新理念

古人常讲,一个人知识渊博,表现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见,地理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体系,一直以来就被人们所看重。不过,在教学中,有些外行人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很简单,不过是背背、记记,其实这种观点是很不科学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体会新课标中的全新理念,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创新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已经是现在初中教学公认的理念,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也是新课标理念中的重要环节。怎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深深吸引学生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是新时期初中地理教学的工作重心,让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上好地理课,笔者从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精彩的课前设计引人入胜。
为了让初中生对初中地理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教师应该做足课前引入的文章。俗话说文要凤头,同样,好的地理课的课前设计也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精彩的课前引入将学生深深的吸引住以后,尽管知识的逐渐深入,学生也还会保持足够的热情。
如何打造精彩的地理课凤头呢?一方面要学会吊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有急于探究知识的迫切心理,那么接下来的讲解和探究便会水到渠成。初中生,正是好奇心极强的时候,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引导到地理学习当中,这无疑是一个捷径。若教师只顾偷懒,不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照本宣科的讲,那么学生初次接触初中地理自然会心生厌烦,更谈不上后续热爱地理课了。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个性。有时,我调节课前设计,让学生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比如,在学习时区这一部分时,我先卖个关子:“今天,我想知道谁是咱们班计算能力最强的学生,谁想试试?”学生们一听,纷纷摩拳擦掌,各不相让。只等我给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于是我将时区的相关知识详细的讲解,接着让看时区的转换,并计算时差。这样一来,学生对地理不断积累浓厚的兴趣。
二、合理巧妙地发挥地图的功用
地图一直是初中地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地理知识更形象,更直观,教师要巧妙地和文本知识相结合,让地图既吸引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好奇心,又帮助学生事半功倍的解决学习中的相关知识。
为此我采用了两种策略,一种是让学生会识别,看谁识别的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讲各省的形状时,我先考查学生的识别能力。我准备了一个由全国各省组成的拼图模型,上边没有字,将学生分成组,看哪一组拼的快。计时开始,学生们手忙脚乱的拼起来,出的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将一些省份搞混了,次序不对,导致省跟省之间无法严丝合缝的吻合。有的学生急得满头大汗,不得不借助别的同学的指点。有的同学则善于观察,飞快的就拼好了。另一种是画,我组织学生在听到我报出的省名字时,看谁画出的最快,最像。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的绘图和记忆能力,学生分组画,将每组累计时间算作最终成绩,各组评比,选出优胜奖。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地图教学中应该从识图开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对位置以及相关事项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
三、借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开辟初中地理教学新天地
初中地理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式的讲法,除去上面的尝试外,可以引进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引入多媒体等高科技形式,一方面使知识直观、形象,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方面,可以模拟课本上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再现知识。例如,在讲如何判断极地方向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使学生迅速判断出所给地点的方位。除此外,教师还要丰富授课语言,将语言打造的风趣幽默。还可以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炼的板书、板画,就能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人,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人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综上所述,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的努力和合作,单独哪一方唱独角戏都不可能将新理念贯彻到位,教师尤其要多吸收名师们的优秀思想和做法,开放的教育观必然会造就优秀的不断超越自我的好课堂,反之闭塞的教育观念只能让自己陷入僵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每一个教育者不断努力的写照!

【参考文献】
1《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东
2吴思为;伍新春;;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泰州市朱庄中学 周奎松;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柒』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一、使教学内容接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兴趣。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地理教师,可以及时灵活地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将更有乐趣,地理课堂将更具魅力。

二、巧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探究的催化剂。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实际上,在探究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标准的需要。

三、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扩充学生知识容量

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因此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所谓学习成果的迁移就是利用所学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储存地理信息和应用地理信息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进行地理考查。在这些地理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探索性与创造性。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相信,只要大胆尝试、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必定会不断地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来。初中地理教学将独具魅力,初中地理课堂也将会焕发异彩。

『捌』 新课标指导下的地理课课程开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标指导抄下的地理课课程开袭展的基本理念是:(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玖』 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

联系实际,最好可以带领学生们出去感受大自然,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接受

『拾』 21世纪初我国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新理念具体是指什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 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 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 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