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湖泊作用高中地理

湖泊作用高中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2 17:52:12

❶ 湖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泊能够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并且还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

(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❷ 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地理问题

湖泊是调节河流水量的重要因素,位于河流源头和上游的湖泊起到保证河流水量的作用内;位于容河流中下游的河流在汛期可以蓄水分洪,在旱季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失去了湖泊的调节,河流的流量变化将加大,甚至能变成季节性河流。

❸ 湖泊的性质河流的类型高中地理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雷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鄙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更多的高中地理学习资料请看 http://www.dilifu.com

❹ 高中地理河流和湖泊

塔里木河位抄于西部非季风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流量与气温变化一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水水位高;冬季气温低于0度,没有融水,河流断流。
松花江、怒江、淮河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控制,降水丰富,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❺ 湖泊的性质是什么高中地理

湖泊水属于地表水,湖泊水有淡水湖泊水和咸水湖泊水,一般外流湖属于淡水湖泊水,内流湖属于咸水湖泊水。
地下水一般都是淡水。沿海地区如果海水入侵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

❻ 湖泊功能衰退是什么意思 高二地理

1、区域地理试来题一般多运用有自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所以书本上的一些局部地图会是前期复习的考试点,要先定位再分析,学会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也是区域地理中答题比较常用的答案)2、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象、资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也有政区、人口、城市、农业、农产品、工业、工业品、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与发展等人文方面的内容,总而言之,就是给你一地图让你分析此地发展优势,一般是地理位置》交通,地区》资源,政策》人为,3、地域优势+人造优势来答题,一般老师会给答题模板的(就是政策基础设施劳动力等等一些)

❼ 高中地理湖泊的成因

文/钟诗贺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由于地壳变动,地面上出现深大谷地,积水之后回形成湖泊叫做答构造湖;冰川的刨蚀,使地面上出现洼地,积水成湖叫做冰蚀湖;冰川末端融化后,冰川携带的岩块、泥沙堆积成一条堤坝,堤坝之上水流蓄积形成的湖泊叫做冰碛湖;过去的海湾演变成的湖泊;火山喷发时,岩浆流入河道,冷却凝固后会形成截断河流的拦水坝,坝的上方蓄水成湖,这种湖叫火山堰塞湖;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叫火口湖。

世界上著名湖泊的类型

1.构造湖:地壳变动,断层、褶曲、地震作用形成的湖泊。

如:贝加尔湖、坦干伊喀湖、青海、巢湖、裏海、大盐湖……。

2.火山湖: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湖泊,如

①火口湖:东北长白山的天池、纽西兰的陶波湖。

②堰塞湖:火山熔岩堵住流水而成的湖:如镜泊湖。

3.山崩湖:因山崩的崩积物堵塞河谷而成的湖泊。

4.冰蚀湖:因冰河作用而成的湖泊。

①冰斗湖—博格多山区的天池—漏斗状。

②槽湖—瑞士的苏黎世湖—长条状。

③冰蚀湖—北美五大湖、芬兰千湖国—不规则状。

④冰碛湖—俄罗斯阿尼加湖、拉多加湖—不规则状。

5.河成湖:如牛轭湖。

6.海成湖;如潟湖。如:台湾高雄港

7.人工湖;如亚斯文大坝、三峡大坝的淹没湖区。

❽ 高中地理:湖泊的生态、经济意义

1调节地区气候,带来收入(渔业,旅游业)3,参加大自然的循环,保持生态平衡。湖泊不仅具有大量淡水资源、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等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生态系统具有超强的服务功能,它能够为经济系统提供四种服务:第一,从传统的资源经济学观点来看,湖泊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来源,如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等多种资源;第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成分为维持生命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包括地表水的蓄积、控制土壤侵蚀、洪水控制、调节气候等;第三,湖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包括娱乐机会、野生生物观赏、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其他一些与环境使用没有直接联系的服务,如文化、信仰的需要;第四,湖泊生态系统还能够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所产生的残留物、污染物。
供给水源调节径流。
净化水质,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当水体进湖泊时因水生植物的阻挡作用,缓慢的水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从而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污染物储存、转化。许多植物如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高出10万倍以上,水浮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湖泊中的芦苇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有机氯、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的净化作用尤为明显。
维持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湿地调节气候功能包括通过湿地及湿地植物的水分循环和大气组分的改变,调节局部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状况,调节区域内的风、温度、湿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减轻干旱、风沙、冻灾、土壤沙化过程,防止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状况。水体的调节作用,缩小了年较差和昼夜温差。芦苇湿地能够大大缓解湿地排放温室气体对环境的破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❾ 高中地理,湖泊对调节局部气温作用大吗还是降水作用更大

理论上有调节水资源(时空分配)、发电、航运(仅对上游有利)、防洪等积极意义和作回用,但我认为从答自然生态的维护角度和实际的利用效果来看,负面作用要更大:1、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雨季(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通常表现为季节性或短时间段暴雨)通常起不到有效的泄洪作用,泄洪通常还会加剧对河流中下游地区的破坏;旱季时,利益相关方通常为了自身经济利益需要蓄水发电,给河流中下游地区造成生活、生产(主要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困难(国内的相关实例不胜枚举,包括一些著名水利工程);2、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其河床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加剧洪涝灾害;3、人为地切断破坏河流生物(主要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鱼类资源日益枯竭(很多鱼类都有洄游产卵习性,水库坝体很大程度上切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4、如果是大型特别是特大型水库,还会因为巨大的水利工程强烈改变地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相关实例同1)。

❿ 高中地理洞庭湖有哪些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啊?1.调节径流(也就是调节长江径流量,干旱时放水,洪涝时临时蓄水专)
2.调节局部小气属候(调节季节、昼夜温差,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
3.为城市周围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为农民提供生产用水(养殖与种植)
4发展生态旅游
当然上面的回答只是用于考试与交作业的,但事实上,现在洞庭湖的作用已经大大不如以前,,原来的湖面现在已经有2/3变成了农田与滩涂,渔业资源逼近衰竭,蓄水防洪能力甚至已经比巢湖强不了多少了。更不用说生态旅游了,因为应经难以将生态两个字和洞庭联系在一起了。
呵呵,现实与教科书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