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2 17:43:03

Ⅰ 关于2011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里的一道地理题(修水坝的那个)

水坝高度越高,积水越多,而坝底长度越大,工程量越大,相对不稳定。
这个题目回,首答先你的选好坝址,人家要求坝高只有13M,所以你选的坝址要足够精确。坝高13m就要求你的水坝设计不能超过图中三条等高线。坝址选择要工程量小,蓄水多,要充分利用地形。图中1~2处最狭窄的部位正适合选坝址。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得到坝址处坝底的海拔高度,要求不超过13m,就意味着你的坝顶的海拔高度最多是:坝底+13m,就是必须要把坝修在50m等高线以下,不能超过50m即可。拿着尺子在图中量出坝址处50m等高线之间的间距,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即可

Ⅱ 20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题的选择题,地理的9--11题组的11题求解

1、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中国东南地区是丘陵分布最广、最专集属中的地区,这一地区统称为东南丘陵。其中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境内的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江、福建两省境内的为浙闽丘陵。
2、中纬度那只能是江南丘陵了。
江南丘陵范围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 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包括中国湘、赣两省中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中纬度为30——60,而江南丘陵在25——31,有重叠的

Ⅲ 2011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绝密 启用前
2011年普来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自一考试(全国Ⅱ卷)(大纲版)
文科综合地理解析
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读:试题以一幅自然景观图为切入点,展示火山喷发的情境,着重考查岩浆来源、岩石转化。第1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火山喷发中的岩浆冷凝,而岩浆则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2题,该山体的岩石为喷出岩,在地球表层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可转化为沉积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

Ⅳ 求2011年四川高考文综卷39题地理部分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内巨大成就;容(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Ⅳ 2011年高考浙江省文综卷 地理部分 选择第十题

此题用排除法做比较好。根据题中信息,北半球,MQ1为晨线时,应该版直射点在北半球,当权MQ2这晨线时,应该直射点在南半球。又由于Q1、Q2与L1间时差不等(即两点与L1间的经度间隔不相等)所以MQ1和MQ2与L1的夹角也不相等。所以两点不可能同时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如果同时为切点,必须保证两点与L1间隔相等,所以A错误。又由于不知Q1、Q2与L1之间的距离,所以两者当然可以在同一个时区,C错误;当然也可以都位于东北球,B正确。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可知1至6月前太阳直射点南北半球都有,所以D错误。故B正确。

Ⅵ 2011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选择题求解

有疑问欢迎追问,或在空间给我留言
2011全国文综的答案已经公布,在高考学习网。A卷(你这是a卷)9——11DBD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解析:由题干可知密度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低密度越大,那此时甲的2500米上空,温度大约为6度左右,小于于乙和丙,故密度最大,对流最强烈。乙和丙相比,乙处近地面等温线略向上凸,用切线法得出中间温度大于周围,温度越高对流越强烈,故乙的对流强于丙。排序对流由小到大为丙《乙《甲,所以选D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正午即再过4小时,该等压线将向东平移80km,可以推断甲地气温(注意是气温不是地温)从等压线趋势科判断—— 变低。所以甲地气温在逐渐下降(这个好像不能用14点气温最高解释,应该是来了冷空气,有锋面存在。) 故A错;
正午时,图中40km处的等压线移到了120处,即乙处,所以乙处出现强对流天气(原理同第9题的甲处)。故B对。
4小时后甲处和乙处相似,高空气温变低,密度变大,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丙的东侧有低压,故丙应吹西北风(北半球右偏);同理,甲应该吹偏北风或偏西风,总之不会吹偏南风。因为低压区在东部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11、从海拔即可得出,图中海拔为500左右。选D

Ⅶ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地理试题难度怎么样

其实这次难度和去年持平。我们复习班算是比较好的班级。复习一年。文综总共大部分都是十几个。所以不用急,我平时练题错5个以内。这次也错了8个。难度偏难吧

Ⅷ 2011文综高考的前11题,地理的,谁有答案。请回答。

地理选择题答案:BDDBC CDACA B
这次高考,地理选择题比较简单。

1. 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答案选B。甲乙丙三处应该分别是断层、背斜和向斜。记住一点: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像个驼背的老头。这点已经跟学生讲过无数次了。

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答案选D。下游由淤积变成冲刷,为什么冲刷力会加大?流速加快、径流增大都可能是原因

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答案选D。A由材料可知是错的,BC明显是常识错误。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答案选B。注意关键词:低于全国水平。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选C。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比较单一。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答案选C。考察暖锋的特点,暖锋是锋前雨,冷锋是锋后雨。首先排除BD,而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明显不符。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徙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切迁入量逐年增加
答案选D。迁入率减去迁出率就等于机械增长率,一直都是正值,迁入人口必然是持续增加。

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答案选A。答案太明显了,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答案选C。注意关键词:溶蚀与生产力。必然与石灰岩有关。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是有、天然气等)
答案选A。注意P属于汽车制造环节。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答案选B。汽车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往往与市场有关。

Ⅸ 2011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全国卷)之地理的选择题答案

2011全国文综的答案已经公布,在高考学习网。A卷(你这是a卷)9——11DBD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

Ⅹ 2011年高考浙江省文综卷 地理部分 选择第九题

题前边有句话是这个: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 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9~10题。

可知:M点位于赤道,Q1、Q2位于北半球
从某日晨线经过M、Q1和昏线经过M、Q2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
所以排除D,D选项应该是太阳直射在赤道,至于现在影子在那个方向不考虑,考试的时候没有时间
由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可知M、Q1、Q2位于三条不同的经线,所以这三点不可能位于同一经线圈,排除C,
由题意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时,可以为180°,此时Q1、Q2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且刚好是该日晨线、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以答案为A。

第10题 由Q1、Q2与L1的地方时差不等,可知Q1、Q2与两点不可能以经线L1对称,即不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当晨线经过M、Q1时,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晨线经过M、Q2时,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题中只说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Q1、Q2距经线L1 距离可大、可小,只要不相等就满足题意。 所以应该选B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