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考地理黄河玛曲河段主流线

高考地理黄河玛曲河段主流线

发布时间: 2021-02-22 13:35:45

⑴ 急急急 求地理黄河图,长江图,以及中国铁路线的图。最好配有题,和答案

⑵ 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1]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2]
中文名
黄河
外文名
Yellow River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玛曲
注入海洋
渤海
上中下游划分
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
流经重要城市
郑州、济南、兰州、西宁、太原等
黄河全长
约5464公里
流域面积
79.5万平方公里
集流面积
752443平方公里
古 称
大河、河水、浊河
最大含沙量
911kg/m3
最大年沙量
39亿吨
最大支流
渭河
河川径流量
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
最大淡水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
入海口
山东省东营市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

黄河流域图[4]
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黄河左、右岸支流呈不对称分布,而且沿程汇入疏密不均,流域面积沿河长的增长速率差别很大。黄河左岸流域面积为29.3万平方公里,右岸流域面积为45.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河集流面积39%和61%。大于1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左岸96条,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右岸124条,流域面积39.7万平方公里。龙门至潼关区间,右岸流域面积是左岸的3倍。全河集流面积增长率平均为每公里138平方公里。上游河段长3472公里,面积增长率为每公里111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长1206公里,汇入支流众多,面积增长率为每公里285平方公里;下游河段长786公里,汇入支流极少,面积增长率仅有每公里29平方公里。
黄河水系,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地、山前和平原三个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河流,分布于流域各地,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岩性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使水系的平面结构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河网密度各地也不同。[5

⑶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

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托克托(河口镇),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需要说明的是中下游的分界线近年出现争议。在我国初中《地理》课本中,把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确定为“旧孟津”(今洛阳孟津县)。而河南省志第四卷《黄河志》中,又确定为郑州市荥阳的桃花峪。嘉应观也有自己的道理。

黄河河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对于黄河,根据河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坏境和水文情势,将其作了上、中、下游的划分。黄河上游长346公里,从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河口镇),河流穿越青藏高原,流经峡谷,其间分布有20多个著名的峡谷。这里山高坡陡,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多沙少、河水较清、流量均匀是该河段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出青铜峡之后,其地势平坦开阔,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成为黄河上游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黄河中游1234公里,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该段河道的水文特征:由于夏秋季多暴雨,沙源丰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成为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河道淤积与侵蚀河段交互出现,峡谷与宽谷相间。黄河下游767公里,从河南郑州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县,由西向东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缓。加之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渐升高,两岸几乎全靠大堤为屏障。河道滩面一般高出两岸地面约2—5米,有的高达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⑷ 地理高考,黄河

由于黄河有一段流域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而低纬度在春季得时候冰雪融化的比较早而高纬度此时河面还没有完全解冻,从而导致河面较窄上游河水流下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河水流过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凌汛。

⑸ 黄河各段海拔高度

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区
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4]
星宿海以上有三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5]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探源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测图。乾隆年间齐召南撰写的《水道提纲》中指出:黄河上源三条河(黄河源头北源为扎曲,中源为约约古宗列曲(即玛曲),南源为卡日曲[6] ),中间一条叫阿尔坦河(即玛曲)是黄河的“本源”。
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是黄河正源。
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称多县文章载:南源为卡日曲,卡日曲源于各式冬雅和那扎仁,当为正源,理由有三:一源远流长,二水色与玛曲同,三水量较大。[6] 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5] )。
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4]
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考察后认为,由于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6.54公里,流量比约古宗列曲多两倍,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7]

干流走向
根据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黄河干流河道可分
黄河源头
为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
上游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
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黄河源头),
星宿海
地理位置为东经95°59′24″及北纬35°01′18″。三股泉流汇合后,串联许多大小水泊,逐渐形成了一条6~9米宽的小河,东北流入约古宗列。
穿行在约古宗列盆地的河段,又称约古宗列曲,它串联大小水泊,蜿蜒东北行,穿过第一个峡谷——茫尕峡(长18公里)进入玛涌。玛涌即黄河滩,自茫尕峡出口至扎陵湖,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黄河滩的西半部分就是著名的星宿海。
黄河流经星宿海,先后接纳西北方向流来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来的卡日曲,水量大增,继续东行约20公里,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出鄂陵湖东行65公里流经黄河上游第一座县城玛多县。
黄河河以上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亿立方米,平时河面宽30~40米。
玛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长2211.4公里,水面落差2985米,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条件复杂。龙羊峡以上,大部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首部,龙羊峡以下受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地壳扭曲,褶皱发育,形成了一系列走向北西或近乎东西向的大山。黄河流经这些山谷或沿着较大断裂发育,其水流方向多与山地走向正交或斜交,河谷忽宽忽窄,出现川峡相间的河谷形态。有最长的峡谷拉加峡、最窄的野狐峡、比降最陡的龙羊峡。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本河段
黄河在内蒙古河套平原
开始由南向北,至三盛公逐渐折向东流,到河口镇则又转向南流,构成为著名的“黄河河套”。下河沿至石嘴山一段,黄河流经富饶的宁夏平原,河道长317公里,河宽400~3000米,比降为4.5‱,河床由砂卵石组成。石嘴山至磴口,黄河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河长88公里,比降2.9‱,河床缩窄,局部地段有砾石基岩出露,水面宽300~700米,河道两岸沙丘起伏,一望无际。磴口至河口镇,黄河蜿蜒于内蒙古河套平原之上,河长585公里,河宽500~2500米,比降1.3‱,水流缓慢,是弯曲型的平原河道。
中游
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
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
黄河在晋陕峡谷
米,比降为8.4‱。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之称晋陕峡谷。
晋陕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与山西地台背斜交界,构造较简单。本河段河道比较顺直,河谷谷底宽,绝大部分都在400~600米。峡谷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水系特别发育,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6条。本峡谷段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15%。区间支流平均每年向干流输送泥沙9亿吨,占全河年输沙量的56%,是黄河流域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
晋陕峡谷河段,碛流较多,下段的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
晋陕峡谷的末端是龙门。这里形势险要,两岸断崖绝壁,犹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龙门山与右岸的梁山隔河对峙,使河宽缩至100米左右。龙门是连接晋陕交通的古道渡口,历史上靠木船摆渡。解放后西安~侯马的铁路和公路,都在此通过,建有现代化的桥梁。
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长125公里,落差52米,比降4‱。河谷宽3~15公里,平均宽8.5公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滩面高出水面0.5~2.0米。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禹门口至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黄河过潼关折向东流356公里至河南郑州市桃花峪,落差231米,平均比降6‱。其中,三门峡以上113公里的黄土峡谷,较为开阔。三门峡以下至孟津151公里,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是黄河最后的一个峡谷段,界于河南、山西之间,故称晋豫峡谷。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大支流有洛河及沁河,区间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汇流迅速集中,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孟津以下,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河段。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下游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绝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约束。河道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成为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呈上宽下窄的格局。桃花峪至兰考东坝头河段长136公里,系明清河道,两岸堤防已有300~500年的历史。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长236公里,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泛流了20多年后才逐渐修筑堤防。陶城铺以下系大清河故道。
桃花峪~高村河段长206.5公里,两岸一般堤距5~14公里,最宽达20公里,河道宽浅,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乱,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游荡不定,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由于水流受胶泥嘴、险工和高滩崖的制约,河道形成若干节点,对河势有一定的控导作用。过去由于主槽摆动,造成严重的滩地坍塌。据调查1949~1958年郑州至孙口河段每年平均塌失滩地53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在高村以上。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长165公里。堤距1.5~8.5公里,主槽摆幅及速率,较游荡性河段小,一般在3~4公里,属于游荡性河道与弯曲性河道之间的过渡性河段。经过整治,河槽已渐趋稳定。陶城铺至利津河段,长310多公里,堤距0.4~5公里,两岸险工、控导工程鳞次栉比,防护段长占河长的70%,河势已得到基本控制,平面变化不大,属于弯曲性河道。
利津以下是黄河的河口段。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滨海区海洋动力较弱,潮差一般1米左右,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
由于黄河将大量泥沙输送到河口地区,大部分淤在滨海地带,填海造陆,塑造了黄河三角洲。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随之改道变迁。历史上利津以下河道多次改道,1949年后曾经三次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河口段河道长也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流经清水沟后逐步淤积塑造的新河道。[

⑹ 黄河源流概况和各河段水文特征

1、黄河概况复
发源地:巴颜喀制拉山 流经九大省区及四大地形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其上中游分界处是河口,中下游分界处是孟津,主要支流上游有湟水、洮河,中游有汾河、渭河,注入海洋: 渤海
贡献:发电、灌溉、旅游
2、各段特征
上游:气候干旱、 荒漠化、 植被破坏
中游:土疏松、植被破坏,7、8月份多降水
下游:地势低平、坡度变缓流速放慢、形成地上河
3、黄河的水文特征:因为黄河处于我过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所以黄河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且在夏季水位高,冬季有枯水期。并且,在下游河段,河流从低纬向高纬流,有凌汛现象,黄河流经我国的黄土高原区,森林覆盖率极低,含沙量大。

⑺ 黄河的分界线地理。

上中游分界点是河口,
中下游分界线是桃花峪
正解请采纳

高考地理 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汇总

黄河
水文特征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长江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与唐古拉山脉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

淮河(重要地理分界线)

黑龙江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额尔古纳河,北源石勒喀河。两源于大司洛夫卡河口汇合后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最后在前苏联境内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次克海鞑靼海峡。从海拉尔河河源起算,黑龙江全长4370公里,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十大巨川之一, 额尔古纳河流域属黑龙江的河源地区。海拉尔河自东向西横贯蒙古呼伦贝尔盟,河长620公里,至阿巴盖堆下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的干流长900公里,其右岸属内蒙古自治区,较大的支流除海拉尔河外,还有根河、贝尔茨河等。流域面各约11.6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的支流有200多条,其中以松花江最长。松花江也有南北二源,南源发源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长白山天池;发源于延边牡丹岭的牡丹江,经敦化市,最后在黑龙江省依兰县汇入松花江。
松花江的北源嫩江,为内蒙古东部最大的河流,南北纵贯呼伦贝尔盟及兴安盟东部边缘,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南坡。全流域面积28.2万平方公里,在内蒙古境内的流域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而且大部分位于嫩江西岸。嫩江是内蒙古境内水量仅次于西部黄河的过境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9.6亿立方米。

珠江。珠江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大河,流域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最长,通常被称为珠江的主干。
珠江是我国第四大河。主干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乌蒙山脉中的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四个省区,在磨刀门入南海,全长2217公里,流域面积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7.8%,约35万平方公里。 西江主源为南盘江,至册亨县与来自黔西南的北盘江汇合后称江水河;向东南流至广西石龙镇三江口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到桂平与郁江相会;郁江在南宁一带称邕江,上游为右江和左江,到桂平与郁江汇合处以下又改称浔江,直到广西、广东交界处的梧州汇桂江后始称西江。西江源地至石龙为上游,长1574公里(包括南盘江长915公里,红水河长659公里); 西江的上中游为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和广西的大部分,均为民族地区,约32.9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4.9%。
西江上游流域内石灰岩广布,河谷深切。北盘江上的黄果树瀑布水头高达70米。中游河段与东北——西南向山脉相交,形成平坝与峡谷相间的河谷地貌,主要峡谷如黄茅峡、大藤峡等为石灰岩峡谷,河窄水深,形势险要。梧州以下河面增宽至1500米,但一些峡谷处如羚羊峡又紧缩至 300——400米左右。
珠江流域雨量充沛,是河川径流量特别丰富的典型雨型河。据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1070秒立方米,年径流总量达3492亿立方米, 约占全国径流量的13%,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为黄河的6倍。
珠江流域夏季风登陆早,秋季还有台风雨,雨期很长,汛期可达半年以上(4月—10月),冬季水量很少。在暴雨的影响下, 西江干流的洪水多发生在6—8月。由于南北支流发洪日期不同,洪峰先后错开,故洪水量并不很大,洪水过程较长。但在少数年份,流域雨量大,历时长,南北支流洪峰相遇,就会形成特大洪水。西江流域有一大面积喀斯特区,地下水参与径流调节,洪水历时延长,特大洪水不易发生,全年水位流量变化和缓,对灌溉航行比较有利。西江集水面积大,支流分布比较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上游又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补给,所以径流多年变化很小。总之,西江的水情变化比北江和东江更为和缓。
珠江含沙量小,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8336万吨。珠江水系以红水河含沙量最大。
珠江水系常年通航里程达12000公里, 水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西江干流常年通航里程为868公里, 在广西境内内河航道以梧州为总汇,广泛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
珠江水系水力资源蕴藏量约2485万千瓦,南盘江、红水河是全国十大水利发电基地之一。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世界最高的河流。 发源于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的南坡,马法木错以东,上游称马泉河,从阿里地区向东,流经藏南谷地,到墨脱地区转向东南,入印度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汇入恒河,注入孟加拉湾。其重要支流有拉喀藏布河、年楚河、拉萨河等。雅鲁布江在西藏境内全长2050公里,流域面积24.16 万平方公里,河床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两岸有狭小盆地和平原。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使这里的年降水量达400—500毫米。雅鲁布江谷地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的产地就分布在这里。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
西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开发,于1991年开始建设。
“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的综合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交通三个方面。到本世纪末,一个现代化的商品粮、矿产、副食品、轻纺工业综合基地,将在“世界屋脊”的心脏地带崛起。

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上源接纳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天山的冰雪融水,流量较大支流很多。“塔里木”,维吾尔语就是河流汇集的意思。塔里木河的主源叶尔羌河发源于喀拉昆仑山主峰乔戈里峰附近的冰川地区,若从叶尔羌河上源起算, 至大西海子, 全长约2000公里,流域面积为19.8万平方公里。塔里木河上游支流很多,几乎包括塔里木分国地中的大部分河流,主要有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长度分别是110公里、1090公里和1037公里。
塔里木河干流水量全部依赖支流供给,近年由于上中游灌溉用水增多,加之渗漏和蒸发,使下游水量锐减,逐渐消失在沙漠中。

伊犁河。伊犁河上游有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三大支流,主源特克斯河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东流与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为伊犁河;西流至雅马渡有喀什河注入,以下进入宽大的河谷平原,在接纳霍尔果斯河后进入前苏联,流入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在我国境内长441公里,流域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北地区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达123亿立方米, 占新疆径流总量的1/5,其中特克斯河占63%。伊犁河最大流量多出现在7、8月份,最小流量出现在冬季,这和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有密切关系。伊犁河从巩乃斯河会合处以下170公里,水流平稳。伊宁市附近河宽1公里以上,每年5-10个月可通行180—250吨级船只。伊犁河径流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利用农业灌溉,“七五”期间在喀什河上建有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托海水电站。

⑼ 从地理角度讲,都有哪些相关黄河的知识

黄河: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