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沙源问题

高中地理沙源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2-22 03:23:29

『壹』 高中地理问题,求解~~

(1)乌兹别克斯坦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漫长、炎热,冬季短促、寒冷,年平均降水量少,大部分集中在冬春两季,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2)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大沙漠覆盖。拥有世界上最大灌溉及通航运河之一的横贯东南部的卡拉库姆大运河长达1450公里,灌溉面积约30万公顷。充分利于水稻的种植生产。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也有利于棉花的种植。
(3)土库曼斯坦地处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分布较广,而且具有较开阔的丘间地。卡拉库姆运河的修建,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大规模开发新的水浇地,将阿姆河河水引入沙漠,大量耗用地下水,使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咸海的海岸线后退,咸海水面缩小,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由于湖水干涸,湖底盐碱裸露,“白风暴”(含盐的风暴)接踵而来,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调水开垦的教训非常值得深思,发展灌溉农业要极为小心,否则后果难以扭转。
措施:
采取防沙治沙工作,在一些风口和沙化的地区,退耕还草,以草定畜,围封育草,免耕固土,以实现隔断沙源,减少尘源的目标。
1、整体布局、长远规划。
防沙治沙要由局部试验示范转向整体控制,制定整体方案。同时,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必须长远规划。今后的防沙治沙技术对策要从小面积的试验示范,转向为大面积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先保后治、以保为主。
土地一旦沙化就很难恢复,而且治理费用约为保护费用的20倍。必须贯彻以“以保为主,先保后治”的方针。因此,改变“重治理、轻保护”的旧观点,发挥流沙的生态功能,在大面积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沙区的治理与利用工作。
3、除害兴利、治用结合。
在重点治理地段,要推广“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模式,明显提高治沙的经济效益,融除害与兴利为一体化,治用结合,把防沙治沙与沙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4、开源节流、合理调配。
水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是防沙治沙的关键。应探讨增加水资源的新途径,如人工降雨、苦咸水利用等。从长远的角度,也可以考虑从其它流域调水。在开源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节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广泛推行节水技术,保证生态用水。
(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格达伊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止于中国境内新疆霍尔果斯,在中国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成为中国能源的新丝绸之路。
建议:发展新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并且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减少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使用。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通气标志着中国的能源来源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贰』 一些高中地理问题。请解答。

问题1: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这两者都是被侵蚀了,只不过风蚀是风的侵蚀作用,水蚀是水的侵蚀作用。所以风蚀一般发生在风大,风急的地方,如果风中带着沙子,那么风蚀的效果更明显,比如说风蚀蘑菇这种地貌现象,这个知道吧?水蚀也是这个道理,在水流大,水流急的地方,有冲击作用~盐碱化主要是因为降水过多导致地下水位上涨,而地下水中又有无机盐,等水位下降后,无机盐就会滞留在土壤里,等水分蒸发后就出现了盐碱化。荒漠化就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啦~!所以呢……这些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看有没有这些气候,水文特征或是外界的影响,有的话就会出现这些现象了。
问题2:垂直地带性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山地区,因为山高,气温垂直差异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也就导致了植被分布的不同,植被也有自己适应的气候嘛,对吧?
经度地带性其实就是放大的垂直地带性,只不过垂直地带性是气温从下至上递减,而经度地带性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经度地带性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原因导致的,也正是因此划分出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它们各自也有代表性的植被,就是这个意思啦!
非地带性呢就是一种特殊情况,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打个比方吧:是人就应该是吃粮食长大的,但是如果有些人不是吃粮食长大的,那么他就是“异类”,可是他毕竟也还是人啊,对吧?非地带性呢就是针对植被和气候来讲的啦。也举个例子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它的西边是热带草原气候,东边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按照常理来说,这里不应该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而之所以有时因为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而且地势高多地形雨,又处在信风的迎风坡,导致这里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总而言之,非地带性就是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本不该出现的气候或植被等现象。
问题3:这个具体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帮你了,区域地理这本书的19面不是有一个表格吗?这个东西只能靠自己背了。听我一句劝,要成绩,首先要学会吃苦!

如果还有问题就给我留言吧!希望我的回答有所帮助,不好意思,O(∩_∩)O卖弄了~~

『叁』 如何分析一個地方的沙源高中地理

主要从本地盛行风的角度考虑。

『肆』 一些高中地理问题

1、哈萨克斯坦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以版荒漠草权原为主草场资源丰富,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2、空气在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受三个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位距离内水平气压梯度差的大小,气压梯度力越大,空气运动速度就越快,风力越大。

3、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东南方向。(见下图)

4、畜牧业属于农业类型,既常说的农(种植业)林畜副渔中的一种,而不属于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都是农业地域类型,且都是畜牧业的一种。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流动性自给性农业。三种类型存在一定的联系都是与牲畜和牧场有关。

5、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6、中国三大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东北,西北,华北),长江上游防护林以及东南沿海防护林。

7、这句问话不正确。上升流附近的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不是“冷海水泛上来”而是上升流把深水区大量的海水营养盐(磷酸盐、硝酸盐等)带到表层,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是著名的渔场。

『伍』 高中地理 上游河道采沙会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吗为什么

我认为不会。第一,上游采沙,势必会破坏上游的植被,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内第二,其实不少河流所谓的容含沙量大,其实是指中下游含沙量大,而导致含沙量打的原因是中游的水土流失【典型例子是黄河】。上游因为基本都在山区河道狭窄,水流速快,即使含沙也不会沉淀下来,只有到了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才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

『陆』 高中地理:沙源与沙丘是什么关系。2013年新课标2高考第36题中(1)问问的是沙源的来源

还是最好给看下原题,这样一个问题容易断章取义。

『柒』 高中地理问题求解

第10题,这来位同学,自你已经在卷子上标识出4是在冷锋锋前,冷锋前天气晴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无雨,冷锋过境常伴随狂风暴雨,所以第10题选择B。
第27题,甲所处的河流是较为直的河流,那么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题目说是在我国黄淮地区,也就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又因为河流是自南向北流(貌似是这样,你给的图片不是太清晰,放大了就看不清了,如果不是就反着^-^)的,所以河流会慢慢向西岸(总感觉你标识的左右岸和我理解的有些区别,所以就东西代替,你懂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弯曲,泥沙就会堆积的东岸;乙所在的部位是河流的曲流,这个时候不能用地转偏向力,要根据河道判断,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所以还是东岸沉积形成沙洲。。。我看到的河流都是自南向北流的,所以得出这样的答案,同学真的不是你答案记错了么。。都是在东岸堆积的啊= =+
另外,亲,从你的第10 题来看,你的天气系统有很大问题哦,要抓紧弄懂才可以,天气系统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哦^-^

『捌』 高中地理 河北省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河北属于华北地区,盐碱、风沙、干旱是最严重的三大问题
华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
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
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玖』 高中地理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沙尘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发生的次数和频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析一下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希望有助于您对沙尘暴更好的了解。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拾』 高中地理问题

长江中游荆江段是抄由于此段长江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其次,陡坡开荒,地表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

进行截弯取直工程。搞好分洪工程。

黄河下游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有大量泥沙,到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解决的根本方法是对黄土高原的治理,减少流水侵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