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河南省中考地理题

河南省中考地理题

发布时间: 2021-02-21 23:09:08

⑴ 求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以东的180º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º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ºW和160º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º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º~~40º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º~~40º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进国家
3.1 日本(Japan):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通用语言:日语。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发达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主要城市: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3.3 俄罗斯(Russia):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令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丰富的资源:西伯利亚的贝加尔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西伯利亚的开发:
3.5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的领土: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 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人口与城市:人口在2000年为2.82亿;人种绝大多数为欧洲迁移的白种人,也有美国原来的少部分黑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由名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3.7 澳大利亚(Australia):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 古老的动物: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誉。

⑵ 现在河南的中考考不考地理和历史除了这些,中考还考哪些各占多少分有没有开卷考试的

河南中考考试科目有七科,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政治70分,历史50分,另外还有体育加试和实验加试,其中政史为开卷考试。

⑶ 2009年中考地理,生物,模拟试题(人教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 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
C.蒙古、阿富汗、老挝 D.朝鲜、尼泊尔、老挝
3.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
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B.云南省和广东省
C.甘肃省和重庆市 D.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4.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6.下列关于我国国土面积、疆界和邻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陆地面积达960平方千米 B.我国大陆海岸线长2万多千米
C.我国陆地界线长18000多千米 D.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7.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8.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9.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 D.黄河和长江流域
10.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11.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
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
12.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北京 B.哈尔滨 C.上海 D.广州
13.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⑷ 2019年河南省中考原创押题毕业调研试卷地理

答: 2019年河南省中考原创押题毕业调研试卷,网络搜索一下
问题问的挺好的
很高兴为你回答

⑸ 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卷及答案

2007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试题及答案(文字版)
2007-07-06 18:10 来源:商城学网 【大 中 小】
2007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并配有历史试卷详细答案和评分细则。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
A、北京故宫 B 、北京八达岭 C、 秦始皇陵兵马俑 D、 孔子的教育思想
2、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圆明园遗址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 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郊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5、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 ——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 ③中国的抗战胜利 ④国共第二次合作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党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上面有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7、对右图(《国民党军赴内战前线》图和重庆谈判毛蒋合影图)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A、国民的积极准备内战 B、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危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8、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考察。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D、 开国大典 欢庆胜利
9、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索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0、右下图(《乔的笑》)是新中国外交成就展的一张照片,文字说明为:该照片拍摄于1971年11月5日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新中国外交成就是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1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下列哪项不是右两幅图片(昔日购物凭票抢购图和今天购物随意挑选图)所表达的历史信息
A、从物质供应匮乏到市场商品充足 B、个体经济完全取代了公有制经济
C、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D、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13、下列哪一现象,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
A、龙门石窟的开凿 B、使用公元纪年法
C、圣诞节前青年人互赠圣诞贺卡 D、过春节时晚辈叩拜长辈
14、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那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平安 D、承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15、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大了资产阶级统治,下列哪国在这次工业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新成员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 日本
16、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依据上述观点,下列哪项因果搭配是正确的
A、启蒙思想——《人权宣言》的发表 B、文艺复兴——拉美独立运动
C、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D、 生物进化论——洋务运动
17、1937年著名画家毕加索在展出自己下面的画作时,一位德国军官问:“先生,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反讥到:“不,先生,这是你们的杰作”。这幅画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哪项暴行
A、制造国会纵火案 B、 策划实施“慕尼黑阴谋”
C、 屠杀西班牙无辜居民 D、在波兰设集中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18、毛泽东说:“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二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毛泽东的论断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19、“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大陆”。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式在
A、 新航路开辟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 D、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下面是1998——2002年欧、美、日、中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示一图,图中数据表明
A、两极格局主导国际事务 B、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6小题,30分)
21、(4分)阅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亚非欧文明区域图)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了人类早期文明四个区域,请你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字母,并写出该字母所代表的文明区域名称。(1分)
选择的字母: 该字母代表的文明区域名称:
(2)人类文明在相互交流中发展。试举出古代人类文明两种交往形式的史实个一例。(2分)
(3)今天,开发的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你认为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1分)
22、(5分)阅读下面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永远的历史警示(死难同胞300000人图)
材料四:定格的历史一页(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1)上述材料所呈现的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请把它们选出,并按材料序号写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3分)
(2)请选取其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分)
23、(3分)请根据下列描述,列举出相应历史事件的名称。
(1)这是发生在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革命。随着严寒冬夜里的一声炮响,革命在这个国家的首都爆发并迅速取胜。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全球最辽阔的国家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事件: 。(1分)
(2)这时对恐怖屠杀事件的奋起反击,是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此后,职工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事件 (1分)。
(3)在那个炎热的夏夜,横跨在北京西南永定河上的那座石桥,见证了中华血性男儿奋起抗击日寇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战由此开始。
事件: (1)分。
24、(6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右图)
材料二:董建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上讲道: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香港,在世界各国目光的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文明深信不疑,一定能够克服历史新事业带来的一切挑战,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
材料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过程和结果时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胜利,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是李渊在我们之上的尔有丝毫不愿妥协的对手打交道。”
(1)材料一中的场景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1分)
(2)材料二中“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之的是什么?对香港的未来做了怎样的展望? (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有哪些(3分)
25、(6分)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下面是某初三同学整理的“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请根据表中的相关信息,在表中空格内填上相应的内容〉(5分)

重大事件
代表人物
对美国的历史影响

华盛顿
美国有的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美国南北战争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罗斯福
维护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第二次科技革命

美国的经济居世界第一位

比尔盖茨
美国成为全球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

(2)上面简表从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角度设计,请你再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设计角度,反映出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只写出设计角度,不画表格)(1分)

26、(6分)阅读下面的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面年代尺中所列大事(或现象),分别从哪些方面对不同时期中国和欧美的历史情况进行了比较 ?(2分)
(2)请你再上面的年代尺上,用 标注出“20世纪50年代”大致的相应位置,并在其下面自己画出的方框内,写出这一时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2分)
(3)请举出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取得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两项科技成就。(2分)

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B 7、D 8、C 9、B 10 、B 11、D 12、B 13、A 14、C 15、D 16、A 17、C 18、B 19、D 20、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1)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量和流域 D:古代印度
(说明:任选其中一个字母,并写出相应的文明区域名称,均可得1分)
(2)第一种:希波战争、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第二种: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人称为东西交流的使者(把中国和印度文明成果传到西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印度研究佛经并著《大唐西域记》等。
说明:每种文明交往形式,各自答出一个和题意相符的史实,可分别给1分,共2分。
(3)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理解和尊重;以开发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其消极成分和不良影响,反对全盘接受;提倡中华文明和其它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评分说明:①以上说明仅作提示。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得1分,多答不加分。③如出现和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观点正确,表述清楚,均可给1分。
22、(1)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分)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成立(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分)
材料四:国民党政权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政府的统治在大陆的垮台)。(1分 )
(2)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22年的统治,中国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代。(说明: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得2分,多答不给分)
23、 (1)俄国十月革命(1分) (2)八一南昌起义(1分) (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分)
24、(1)1997年7月1日。(1分)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分)一定要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实现持久稳定和繁荣,香港的明天会更好。(1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利;
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
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决态度和坚定立场;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打出三点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
25、(1)表格第一行至第五行空格内一次填写:美国独立战争;林肯;罗斯福新政;爱迪生(或莱特兄弟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主要发明家或科学家);德三次科技革命。(5分,每答对一处给1分)
(2)可从美国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领导或促进美国迅速发展的代表人物、归纳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或条件)等角度,提出表格设计意见。
26、(1)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对外政策。(答出一至两个方面给1分,答出三个方面给2分)。
(2)位置标注基本准确。(1分) 大事件如:土地改革的完成、抗美援朝的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改造、党的八大召开。(答出其中一件即可得1分,多答不给分)
(3)核技术领域: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航天领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生物技术领域: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说明:每答出和题意相符的任何一项科技成就给1分,打出两项给2分,多答不加分。

⑹ 地理中考题

楼主你好,希望采纳,谢谢

2009年山东省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B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D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大洋洲
3.北京时间1月5日20点,小红在哈尔滨给在纽约的父亲打电话,表达正确的是( )
A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 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
C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 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
4. 关于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描述正确的是 (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D四分海洋、六分陆地
5. 图中字母C、E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为 ( )

A岛屿、半岛 B海峡、大洋
C半岛、岛屿 D大陆、岛屿

6. 欧洲西部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风情使其旅游业十分繁荣,下面旅游景点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埃菲尔铁塔——法国 B风车——荷兰
C白金汉宫——英国 D水城威尼斯——德国
7.天气预报中表示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 ( )

A B C D
8.世界三大宗教是: ( )
A佛教、道教、天主教 B基督教、犹太教、婆罗门教
C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9.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1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法语
11.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
A 塔克拉玛干沙漠 B 撒哈拉沙漠
C 印度沙漠 D巴丹吉林沙漠
12.如图所示,当地球公转至③点时,阳光直射点位于 ( )
A赤道 B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13.以“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为基本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 世界环保组织 B联合国
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D世界红十字委员会
14.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B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C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大部分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15.关于澳大利亚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B矿产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C首都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D国家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中,动物演化缓慢
16.下面的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 )

A B C D
17.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该河流为( )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黑龙江
18.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香港位于珠江口的西侧
B澳门位于珠江口的东侧
C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被誉为“东方明珠”。
D澳门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19.关于我国台湾省,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甘蔗产量大,有“东方甜岛”之称 B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
C台湾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 D台北是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
20.如图所示,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铁路线的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主要工业区沿北冰洋沿岸分布
C该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D该国与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相同
21.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你知道下列哪种条件最适合其发展吗?( )
A自然资源丰富 B人口密集的地区
C交通便利的地区 D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2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从高纬向低纬降低 B.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C.从平原向山地降低高纬 D.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2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2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是( )
25.对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描写的省区分别为( )
A宁夏自治区、吉林省 B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C青海省、黑龙江省 D 陕西省、黑龙江省
26.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 )
A亚马孙热带雨林 B刚果盆地热带雨林
C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D非洲热带雨林
27.西双版纳地区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 右图中反映的是哪一民族的文化生活 ( )
A傣族 B壮族 C朝鲜族 D苗族
28.我国最北部的城市漠河冬季寒冷漫长,而海南岛最南部的天涯海角却终年如夏,造成这种南北气候差异的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海陆位置
29.观察下图,与西部地区及沿海经济带构成“H”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的地带指:( )

A黄河沿江带 B珠江沿江带 C长江沿江带 D淮河沿江带

⑺ 2019年河南省中考原创押题毕业调研试卷地理,生物答案

I'm wangNan,a student of No.1 Middle School. I have a gooa friend,Jim.He' an USA girl.We are both in Class Two,Grade Eight.She is 15 years old,one year older than me. We both study hard.I'm good at physices,but she's good at math.We often help each other with lessons.Both of us like helping others. We both like sports very much.Jim enjoy playing basketball.but Ilike palying soccer. She likes green but Ilike red. Tough we are different in my ways,we are good friends

⑻ 现在河南中考生物地理考吗

当年我是没有的,抄只考了袭物理化学政治加3大课。但初三开始时有一个生物地理测评,老师发答案做的。这要看各地域的不同政策的,一般是不考的,可能有些地方会有水平测试之类,一般不采用合卷。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到时候会有老师替你操心的,考与不考,怎么考法,都是不用紧张的,你看你上一级学长们有因为生物地理而出问题的吗?计入生地会考成绩,不计入中考成绩

⑼ 初中地理试题有吗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小题,共5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 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
C.蒙古、阿富汗、老挝 D.朝鲜、尼泊尔、老挝
3.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
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B.云南省和广东省
C.甘肃省和重庆市 D.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4.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6.下列关于我国国土面积、疆界和邻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陆地面积达960平方千米 B.我国大陆海岸线长2万多千米
C.我国陆地界线长18000多千米 D.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7.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8.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9.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 D.黄河和长江流域
10.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11.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
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
12.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北京 B.哈尔滨 C.上海 D.广州
13.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