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两极地区题
① 求高中地理练习题、。、一定要题目啊、!
黄河抄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袭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分为指标 D利用气候 地形等指标
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的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② 读“两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甲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大洲:A______,B______;
读图可知,(1)A是亚洲,B是北美洲;D是大西洋,E是北冰洋;F是白令海峡.
(2)北极回圈以内的地方,有时候答能见到“午夜太阳”奇观.可能见到“午夜太阳”的国家是:挪威、瑞典等.
(3)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
(4)A是长城站,B是中山站.
(5)从南极半岛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在南极地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绕南极洲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中国南极考察船穿越太平洋,于12月20日到达长城站,几天后继续驶往中山站,真实可信的是---到达的终点站中山站位于东半球.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亚洲;北美洲;大西洋;北冰洋;白令海峡;(2)挪威;瑞典;
(3)南极圈;南美洲;(4)长城站;中山站;(5)A;(6)C.
③ 求两套高中区域地理试题
1 http://www.xkb1.com/dili/gaozhongdili/gaoerdilishiti/20071207/28697.html 2、(60分)2005年10月青藏铁路铺轨完工,2006年7月1日全线试运行。读图15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高原列车开通后,将促进青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请从地理角度列举进藏的游客需克服和注意的环境问题。(不少于三条)(6分)
(2)简述图中M斜线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并扼要说明拉萨附近地区能源利用的潜力。(6分)
(3)图15 H山峰是 。2005年新测量此山峰的高度比1975年的测量值矮了3.7米,若不考虑测量技术与手段等方面的误差,假定该山峰“岩升雪降”(见图16)的说法成立,请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说明其原因。(8分)
三、2007年高考的另一热点地区是“红三角”经济圈,以本区环境和区域发展为内容进行命题。
1、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经济互补。
材料二:2007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市成立十周年纪念日。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它的设立,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三:我国部分区域图
(1)简述图8中阴影部分中心城市的地域形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2)“红三角”农业低产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该区域植被破坏十分严重?(12分)
(3)“珠三角”与“红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如何实现互补?(4分)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15分)
⑵请说出A河的水文特征;(8分)
⑶黄淮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是什么?(9分)
⑷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
二、2007年高考的另一热点地区是青藏地区,以青藏铁路的建成并通车为内容进行命题。以下是有关此地区的典型试题。
1、(35分)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至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回答以下6小题:
(1) (6分)若乘火车由北京出发经我国最大东西向铁路通道至拉萨,沿途经过的铁路有 途中经过了我国 大自然区, 大经济地带。
(2) (4分)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的是( )
(3) (4分)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于北京时间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8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 )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繁星满天
(4)(9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其原因除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试列举3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分)一座座桥梁将成为雪域高原上靓丽的风景。在藏北高原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部分地段也架设桥梁。采取“以桥代路”交通方式,这些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除石油外,青藏高原重要的能源还有 、 等可再生资源。 【参考答案】
一、1、(1)①该地区分布有我国最重要的京津唐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和经济基础、经济实力雄厚(2分);②该地区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内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面向大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对内、对外联系和交流(2分);③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占较大比例(2分);④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文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2分);⑤该地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2分)。(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区域合作;(3分)发挥政府宏观规划和协调的作用,加快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3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形成区域合作的企业群众。(3分)
(3)①将秦皇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纳入渤海经济开发区之中。②修建了大同至秦皇岛的铁路(大秦铁路)。③大力进行港口建设。④开发北戴河、山海关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
2、(1)京沪线;京哈线;京九线。(答对其中任意2点,给4分)
(2)轻重工业均发达;水源。(各2分,共4分)
(3)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和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压力;便于原料和燃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各2分,共8分)
(4)位置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资源优势:大面积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土地资源丰富;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丰富。
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
劳动力资源优势: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人素质较高。
体制创新优势:(政策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答对以上任意2点,给4分)
3、⑴①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有利于对内对外联系和交流。②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内港口众多,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③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④有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和经济基础雄厚。⑤有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教育科技力量雄厚。
⑵①含沙量大(下游为有名的“地上河”) ②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有凌汛现象 ④上、中游水力资源丰富
⑶风沙、旱涝、盐碱
⑷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
业。(8分)
二、1、(1)京广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4分)三。三。(2分)
(2)(4分)B
(3)(4分)C
(4)(9分)大兴工程建设、破坏珍稀动植物资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不恰当的旅游活动、捕捉益兽造成鼠类猖獗等等(任答3个,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5)(6分)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6) (6分)背斜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2、(1)空气稀薄低压缺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雷击;沙尘暴;强风雪天气;保护生态环境。
任答三条即给6分。
(2)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大(2分);南部冬季温和,降水丰沛,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向北气候的垂直变化大(2分),拉萨附近地区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的潜力(2分)
(3)珠穆朗玛峰(2分)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济压,珠穆朗玛峰山体岩层小幅抬升(3分);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珠穆朗玛峰山顶冰雪部分融化,雪峰降低,珠穆朗玛峰整体高度降低。(3分)
三、1、(1)(4分)组团式 地形(地貌)与河流
(2)(12分)形成农业低产土壤的自然原因是: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
②山地丘陵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
③土地酸、黏、瘦(或酸性红壤),肥力较低。
植被破坏严重的原因是:
①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②能源短缺,农村薪柴需求量大;
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差。
(3)(4分) “珠三角”为“红三角”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援助;
“红三角”为“珠三角”提供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市场。
(言之有理,均可配情给分)
④ 读图“两极地区图”,回答问题.(1)填写下面表格,比较两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 要素\\地区
(1)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而北极地区则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内亚、欧、北美容三洲的陆地和岛屿;企鹅是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2)读图可得:A点的地理坐标是70°S,120°E;
(3)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出现,故而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也选择在这个季节.
故答案为:
(1)北冰;北极熊;南极地区:南极;企鹅;中山;
(2)70°S,120°E;
(3)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⑤ 高中地理题怎么做!
B.B.D.C.A.B.B.D
我现在高一,都会!你是该好好补了哥们
附加类似: 是不是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版度越大?权为什么?
是,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昼夜变化幅度为24小时;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变化幅度为0。所以可以这么说
如果是的话,纬度增加一度,昼夜长短变化多少?
适用纬度范围0-66.5度,(24-0)/66.5。南北极圈内昼夜变化幅度应该是相等的。从赤道的12小时昼长算起,夏至日,向北每度加(24-0)/66.5小时,向南就减。冬至日相反
有没有用永远昼夜平分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有,赤道,因为晨昏线与赤道是地球的两个大圆,永远相互平分。
有没有永远昼夜不平分的地方?
没有,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谁也躲不开。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就越大。但是准确来说的话,是要按时间分的,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无论纬度高低都是昼夜平分的。赤道永远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的。
具体的话,你需要弄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⑥ 高中地理问题两条:1.不按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的典型地区2.地理必熟地图
东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新西兰、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洋流图、板块分布图、自然带分布图、大洲与大洋
⑦ 高中地理中哪类的计算比较难,就是出的类型题的难度系数比较高的。
自然地理类,高一的知识和初一知识.其实也不是很难,你只要把高一第一册书读透了也就掌回握了方法.我答认为没有必要记一些规律,技巧,有的时候记多了反而乱,你一定要听明白原理,也就是这条知识是怎么来的.这很有用,其实这就是作题的技巧.
基础知识很重要,千万不要忽视,一但这些知识掌握了,想学不会都难.而有些所谓窍门只是停留表面的东西,不可取的.所以不要偷懒,慎用小窍门.
我举一例:当你看到等高线时你首先明白什么是等高线.然后看题中需要等高线作什么.其实就是看到每个词时都分析一下.题中是没有废话的.
本身计算不难,小学知识吧.难的是原理.
而且我可以说地理学的好坏不与数学学的好坏有关,我虽然数学极差,但是地理一般都是75分以上 ,
另外,读图的功底也很重要.
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⑧ 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先后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将下列材料与南极地
(1)① ——C② ——A③ —— B (2)①地球自转方向 ②代表性版动物(动物图片) ③南极是权陆地,北极是海洋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7(8、9)温暖 (4)应尽快开发理由:可以缓解石油短缺危机(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应永不开发理由:会破坏南极生态环境(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如有其它观点,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只回答观点没回答理由不得分。 ⑨ 高中地理的极地问题知识点
〔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 ⑩ 一道地理常识题南极和北极同样都位于极地地区,请问哪
南北两极的十方面差别 与高中地理两极地区题相关的资讯热点内容
© Design www.enggeo.org 2003-2021
本站内容源自于网络,如遇问题可联系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