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位置最特殊的地方是为什么
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的所有地方,跨过线是明天,没跨线是今天。太有意思了。如果有人恰好住在线上,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㈡ 高考地理有哪些典型的非地带性的地方大神们帮帮忙
总共有四个地方要刺激你的眼球了!1.非洲的西北部,也就是塞拉利昂附近,由于回东南信凤的迎风坡答而且沿岸有北赤道暖流。2.赤道上的东非高原,由于高度形成了热带草原。澳大利亚东北部,由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由于地形形成温带荒漠
㈢ 高考地理有哪些典型的非地带性的地方,就比如非洲那块
(1)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草原带 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 (2)热带草原带变专为热带属雨林带 分布: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东南部沿海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4)温带大陆性气候变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西欧西部
㈣ 高中地理,世界范围内气候特点比较特殊的有哪些地区
一、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以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我国南方地区.
从全球来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和干旱的草原,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可是,同样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形成料热带季风气候;而我国南方地区也不但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形成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究其原因,这得益于它们得天独厚的位置条件.它们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交界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进而导致冬夏风向的变化.由于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高,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风又陆地吹向海洋,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而夏季情况则相反;这样在大陆东岸,形成了季风气候.在大陆内部形成了大陆性气候.
二、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东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如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半岛.因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上述四个地区虽然远离赤道,却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更多地取决于它们特殊的地形和位置.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上又有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不但气温较高,降水特更为丰富,所以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三、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特殊气候.
智利南部的安第斯山西坡年降雨量为2500㎜,而同纬度东坡的巴塔哥尼亚年降雨量只有250㎜,形成干燥的沙漠地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迥然不同,这是因为南美大陆40°~60°大陆西岸面向大西洋,处于西风的迎风控制下,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虽离海较近,但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屏障作用,西来气流产生焚风效应,空气中水汽消失,很难致雨,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扩张”的气候类型——以欧洲西部挪威沿岸、澳大利亚中部、非洲撒哈拉为例.
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介于北纬35°~60°之间,面向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深受海洋影响.而且地势低平,无高大山脉阻挡西风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沿岸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因而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降雨量较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这一气候类型北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南到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分布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大洲的同类型气候.尤其是与同纬度相比,其北界纬度偏高,在挪威沿岸北纬60°以北直逼北极圈附近,因而导致其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南界纬度比同纬度大陆东岸偏高.这是为什么?我们注意到西欧沿岸有一股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它常常被人们喻为欧洲的重要“热源”,它使欧洲西部的冬季气温远远高于同纬度的平均温,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他使得较低纬度的气候向较高纬度扩张;使得沿海湿润气候可能一直延伸到至陆地离海较远处.
同理,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较高纬度的气候向较低纬度扩张,如亚欧大陆东岸北纬60度附近;使得内陆干旱气候可能一直扩张至寒流经过的沿海,如澳大利亚中部大沙漠直逼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寒流);非洲撒哈拉沙漠几乎三面都直逼海洋;当然强劲干燥的信风吹拂和副热带高压代的直接控制也促使了沙漠面积的扩张.
五、地形的“魔法”——以南北美洲西岸气候、我国横断山区、东非高原为例.
局部地区气候分布的异常现象,其原因中还必须充分注意到地形这一要素.在南北美洲西海岸地区,以北美洲为例,气候类型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或者热带草原气候;以南美洲为例,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自北向南作有规律的更替,但又作狭长状的南北延伸.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到内地而只能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在我国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相间分布,地形复杂,地势高峻,因而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该气候类型最大的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而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理应处在赤道低压的控制下,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㈤ 找世界地理一些特殊地方的气候,成因,特点。多多益善。
欧洲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西风带,终年由西南风控制,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其特点为:终年降水均匀!或者:冬温夏凉,全年湿润凉爽!
㈥ 归纳一下近几年地理高考涉及的地方
一、时间计算
时间计算几乎是每套文综或地理试卷的必考点(07年的山东文综卷没考)。单纯的时间计算方法不难,经过适当的训练多数考生应该能掌握。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近年时间计算题考查方式的一些变化。
1.日照图渐少
在地理刚恢复高考的前约三、四年的时间里,高考题中常以日照图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但在最近的两、三年里已不再见到日照图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以文字叙述给出进行时间计算所需条件。但07年全国文综卷中又出现了日照图的影子——尽管图中没有直接画出夜半球。下例即为全国文综卷Ⅰ中考查时间计算的一道题。在全国文综卷Ⅱ中还有一道很相似的题。
【例1】(07全国文综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1)~(3)问题。
(1)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第(2)~(3)题此处略)
2.增加试题难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前些年的高考题要考查时间计算时常设置一些隐含条件,以此来增加难度。而近年则少见有隐含条件的试题,从这一角度来说,高考题中时间计算题变简单了。但同时,高考题由“共时问题”变成了“历时问题”,这又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四川在其两年的单独命题历史中都是考历时问题,但四川卷在考查历时问题时似乎选择了一种不恰当的加大难度的方法。
【例2】(06年四川文综)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港口城市②(图中显示城市②在西经120度经线上,图略)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图中显示城市①在0度经线上),到达时当地区时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
【例3】(07年四川文综)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9中A港(图中显示A港经度为东经12度,图略)起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10中B港(图中显示B港经度为我国上海)。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__天_______小时。
相信这两题的得分率都不高。但得分率不高不是因为考生不懂得计算方法,而是由于计算过程过于复杂。以这种方式增加试题难度可取吗?
3.夏令时出现高考试卷中
在06年重庆文综卷和07年上海文综卷中还提到了夏令时。由于夏令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故试题中都对夏令时做出了解释。考生能否得出正确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取决于他能否正确理解试题中对夏令时的解释。这其实是对考生理解能力的一种考查。课堂上有没有必要讲一下什么是夏令时呢?这让我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困惑。讲吧,这对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不讲吧,万一明年的高考中又出现夏令时一词(难保不出现这一名词哟,现在的高考命题也有点跟风),估计平行班的一些学生又不能正确理解。还是讲一下吧,反正也占用不了太多的时间。
4.间接考查时间计算
在今年的高考题中(印象当中前些年较少),出现了不少不直接要求考生答出时间计算结果,但实际上也少不了时间计算这一步的试题。如今年广东地理卷第24题、上海地理卷第26题、天津文综卷第3题。
【例4】(07广东地理)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右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22-24题。
24.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此题中A、C两选项的判断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先做出正确的时间计算。
二、距离计算
地图部分在考查距离的时候往往借助于经纬度。即要求学生知道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两点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两点距离相差111千米。在实际考查时往往通过将两点设置在除赤道以外的纬线上(如03年广东、河南等地用的地理科新课程卷第16题)、或者将两点设置在同一图中不同的经纬度上(如04年江苏地理卷第32(2)题)、或者将经纬度都不同的两点设置在两幅图中(如05年全国文综Ⅰ第7题),甚至不给出地图(如05年春季文综第3题)。其中04年江苏地理卷第32(2)题的设置解题方法有些巧妙。
【例5】(04江苏地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地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
(第(1)、(3)、(4)题略)
有些考生可能会想到借用勾股定理做近似计算,但没想到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实际上甲地与台北市的直线距离大约相当于经线上的两个纬度跨度,这样就可直接得出答案了。这让我想到了06年天津文综卷的第4题——此题可借用可比例尺进行计算,同时也可用与上例相同的方法。
此类型试题03、04、05年的高考题中较多,06、07年的高考题没有。
三、半球划分
在去年的高考题中,全国文综卷Ⅱ第7题涉及到半球的划分问题。在今年的高考题中,出现了三道涉及半球划分的试题。它们分别是北京文综卷第2题、宁夏文综卷第36(1)题和广东地理卷第22题。
四、根据经纬度确定某一地点在图中具体位置
这种题在前些年的高考试题中似乎还未见过,但在今年的上海地理卷中出现了(实际上如果考生对几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熟悉了不用看图中所给的经纬度也可做出此题)。利用所给经纬度确定某一地点在图中具体的位置是考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从这一角度来说,高考考查学生的这项技能也是情理当中。但在文综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还值研究——毕竟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多道。
【例5】(07年上海卷第55题)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5.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 。
㈦ 高考地理有哪些典型的非地带性的地方,
(1)热带雨林抄带变为热带草原带袭 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
(2)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东南部沿海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4)温带大陆性气候变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西欧西部
㈧ 高中地理,世界范围内气候特点比较特殊的有哪些地区
1、非洲赤道东侧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2、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内--热带雨林气候容向北延伸(几内亚湾暖流影响、海岸线与西南季风垂直);
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
4、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于沿海(安第斯山脉影响);
5、中美洲东海岸--热带雨林气候(东北信风山地迎风坡、墨西哥湾暖流影响);
6、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安第斯山脉,秘鲁寒流影响);
7、南美洲西部赤道两侧--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影响);
8、南美洲巴西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迎风坡、巴西暖流影响);
9、澳大利亚东岸北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
10、印度塔尔沙漠(热带沙漠气候:西南季风难以到达)。
㈨ 谁有高中地理气候特殊分布的规律总结
特殊分来布你指的是向马达加自斯加岛那种么?
那些本来就不多啊,常考的就那几个,记住就好了。
规律嘛,一般就是三个方面的影响:
盛行风
迎风坡
洋流
只要你洋流知识和全球气候循环搞清楚了,直接推理就好了,根本不用死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