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查学生
❶ 北京高考地理备考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一、要进一步熟悉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从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熟悉,则很难进行知识迁移和进行灵活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复习中,应该紧紧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即主要地理原理来复习,在梳理和归纳教材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特别关注应该如何构建知识网络和分析比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联系。
在具体的复习中可以将地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个大专题,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如“日照图(地球的运动);时间的计算(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和等高线;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逆温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热状况(大气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和对人类的影响)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季风);天气与气候;水循环、河水补给、水资源利用;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工农业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等专题。通过专题复习和一些重点和疑难问题的小专题针对性复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程度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二、要进一步强化地理专题和综合训练
在地理复习中,学生只依靠知识复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在知识复习的基础上,主动地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尤其要针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要求,进行强化性的地理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以便在思维过程中领会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题目中所蕴藏的学科思想;通过训练,让学生反思解答试题中存在的知识缺漏和能力方面的弱点,并思考解决的办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试题的命题新趋势,从中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方向。例如2007年山东卷(课改区)选做题30、31、32“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其中“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一大趋势。当然通过地理训练,还能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逐渐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同时还能够逐步消除在地理复习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解答失误。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三、要进一步关注热点,贴近现实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命题材料,来源于生活,这种类型的试题内容和考查角度,都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体现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此在今后的地理复习中,不仅要重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和学科热点问题,也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在热点复习中,应该围绕时政材料为核心来进行,同时应该注意时政材料的生活性:1.时政材料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2.时政材料要与体现人地关系、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思想相结合;3.时政材料要与地理主干知识相结合。在结合时政材料进行复习时,应该从多角度设题,或者从不同侧面来与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以便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应用地理知识和原理,从而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地理复习中,还应该仔细和深入研究近几年不同省份和已经实行新课改方案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趋势、命题方式以及特点和规律,从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依然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路,以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❷ 高考主要考察学生的什么能力
第一,高考考查的是理解能力,是对一个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内于一个考生的基本要求容!第二,高考考查的是运用能力,能够运用你手中的已有资源处理实际问题!第三,高考考查的是散发思维与迁移能力!这也是拉分的关键,这个就好比是你做了一道信息题,下次再做类似题时也许你不太理解题中的信息,但是你不感到茫然,你能从题眼中根据脑子中残留的信息挖索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将题解答出来!理解是基础,运用是关键,!但是前两个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希望你会考出好成绩哦!
❸ 高考地理考查内容
去年我高考的,高考地理只要是联系实际,不能死记硬背!加油!
❹ 地理高考试卷考查了学生哪些能力
地理学科高考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目标与要求如下: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❺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如何提高高考地理复习综合题答题效率
高三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进入高三以后很快的就会面临高考,很多的同学都是会感觉到地位这个学科在高考文综的成绩中是一个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地理的综合题,综合题看着比较是简单,答案也写可很多,可是就得不到高分。
1要认清综合题在地理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在高考中,综合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在描述以及阐述事物、论证等等主要能力,同时还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总结、判断等能力的考察,这些能力的考察归根到一点都能在综合题上有所体现。在高考中,综合题在设置上一般都是比较新颖的,所采用的素材都是比较新,从新的角度来进行设置问题,试题的难度是比较大,这是能够充分的体现出高考试题在选拔上的特点。例如,在山东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一共是78分,在这78分中综合题就有3个大题,一共是46分,题目是不多,可是所占有分值还是比较大。在高考文综考试说明中,“在给一定的时间里,充分的完成每一种的地理计算还有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通过综合题的答题才能够很好的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对于地理的知识还有地理答题技能掌握情况,因此,这样题目才能够非常好的检验出学生思维的广度,以及学生表述地理问题能力的作用。
2提高综合题的解题能力的方法
2.1认真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备用。高考地理综合题目中有好多关键词,比如:因素和原因:影响巴西人口分布在巴西高原上的因素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是气候,但我们的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巴西高原地处热带,平原地区潮湿闷热,高原上却气候凉爽。这样回答显然不得分,就是没弄清因素和原因的区别。再比如,变化:基本上历年高考题都考某些地理事项的变化。如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随着城市发展城郊农业比重降低的土地利用类型,这是选择题,学生一般不存在会而失分的情况。换成一道综合题,如根据图表说出某地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如果回答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同样也不得分。回答该题的关键词是变化不是比重,所以学生的答案中要体现出变化的字眼,如上升或下降。另外还有许多关键词,如不利和有利,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等。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高考地理综合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形成超强的能力。第三步审赋分:做综合题时,要根据分值确定答题的要点数量。一般情况下,每个要点的得分是 2分一3分。如果是10分的问题,那么,至少要考虑有4个~5个要点。当然,这些要点不能是重复的内容,应该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专业性、科学性的要点。
2.2善用地理规律、精心组织答案。
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明确分析解决该问题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今后高考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在巩固基础、了解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应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纷繁复杂的地理基础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突出重点和主干。例如,2010年山东高考文综的第26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3幅图综合回答关于德国鲁尔区与我国沪宁杭地区有关气候、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相关问题。要成功解决该题,学生除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应能运用系统的地理原理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进行综合分析。如: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发展历程特点、原因、现状与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区位特点、成因的比较分析等。
2.3加强答案表述能力的培养。
所答的答案要语言要精炼,一定要做到专业和科学等。我们所说的专业就是指用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简洁就是指所答出的题就是不说废话,不离题,避免语言过于生活化或者不简洁;科学就是要求答案准确,关键词要做到准确无误,在语言表达上一定要准确,逻辑性,即文字表述前后是连贯的,有层次的,有因果关系的。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的形式,要让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试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找关键词,“踩点”给分。建议同学们
❻ 我是一名河南省高二学生,请问在高考中高中选修地理部分有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吗 谢谢!!
高考文综政史地是三门同考,共35道选择题,地理11道,政治和历史都为12道
❼ 地理教师高考最后阶段如何辅导学生
心理工作比知识辅导更重要。
名师辅导高考:文科综合最后冲刺
考点内容有什么变化?复习需要注意什么?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小编整理了名师辅导高考:文科综合最后冲刺,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历史:
熟悉课本关注热点
杨慧(历史高级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杨老师分析发现,近几年高考题的难度偏低,非常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所以基础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中,同学们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抛开课本和考纲,应清楚课本才是重要的复习备考资源,要善于运用课本并通过练习来巩固、深化、激活历史知识。
同时,还应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虽然高考直接考查知识记忆的考题很少,但准确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应熟悉每一个历史事件,注意归纳线索特征和分析前因后果,尽量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文综考试大都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命题”,杨老师建议,同学们还应适当做考试说明涉及到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对专题问题归纳和总结。例如抗日战争(今年是芦沟桥事变70周年)、国共合作、长征胜利、西部开发、台湾问题和国际关系中的中日、中美关系等等。
政治:
抓好基础规范答题
王晓祥(政治高级教师):现阶段,同学们应重点从“抓基础”和“规范答题”两方面加强复习。
首先,同学们应根据《考纲》抓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王老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设问,大都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等传统或
现代热点,即使是一些我们所不熟悉的材料,其运用解答的知识却多属教材基础知识的范围。同学们不必费神去研究命题者如何设问,不如以退为进,根据《考试大
纲》紧紧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复习并回归教材进行阅读,形成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复习中,同学们还应把规范解答作为复习重点。最好多做以下两种类型的题目:一、近几年的高考题和由老师选择的符合高考要求、贴近高考思路的题
目。答主观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出答得越多越好的误区。同时还要仔细揣摩最近3年的高考试题及答案,熟悉设问方式及答题基本要求,规范解答;
二、自己经常容易失误的题。要注意收集、整理自己做错的题目,在最后阶段重做一遍,找到做题的正确感觉,控制做题节奏。
地理:
分析弱项集中攻关
陈红生(地理高级教师):在地理科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同学们首先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弱点与重点的关系。高考地理以考查学生地理主干知识的再现、迁移、重组和应用能力为主,如地理的空间定位、定向、时间计算、天气气候成因、区位分析和表述能力等,现阶段的复习时间有限,同学们要冷静分析自己的弱项,集中精力攻克难关,才能不断提高。
二、处理好课上和课后的关系。现阶段复习中,老师在课堂上一般以能力训练为主,结合全班情况进行针对性复习。因此,课后复习时,同学们最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查缺补漏,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三、处理好适应性考试与复习的关系。同学们应了解适应性考试主要是测试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和答题技巧,所以试后不应过多地关注分数的高低,而应细致分析答题中地理知识运用和表述能力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然后在复习中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考信息,精品学习网分享了名师辅导高考:文科综合最后冲刺,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