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珠江三角洲
⑴ 高中地理:导致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好象发展有三个阶段呢!)
1.自然历史条件的自我发展时期。鱼米之乡。富裕的劳动力和优厚的历史发展条件回,造就了珠江三角洲答无以伦比的区域优越感。特别是唐代和明朝时期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
2、近代殖民时期给珠江三角洲提供更为辽阔的发展天地。香港及外来贸易的繁荣,导致区域效仿,从而为现代珠江三角洲工业雏形奠定基础。
3、政策倾向。但改革开放的政策倾向并不是珠三角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仍然是自由的贸易氛围。现代眼光来看,改革开放的工厂林立,工人挥汗如雨,条件恶劣,污染严重,导致了珠三角地带劳资矛盾最激烈。贫富差距最大。
一家之言,希望能帮到你。
⑵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广东省的中南部,在行政辖域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占全省23.4%,人口占全省31.3%。这范围近乎通常从地理角度划分的“大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台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的低山。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具有十分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作物可全年生长。良好的水热组合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相结合,加之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本区成为广东省稻米、甘蔗、蚕桑、塘鱼和水果集中产地之一。经济区濒临南海,海岸线长1060公里,滩涂面积715.51平方公里,对围垦和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及捕捞十分有利。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交通发达。珠江有八大口门入海,河网如织,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区内。
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体系。
全地区的“三资企业”数以万计,其速度和规模远远走在全省全国的前面;不少行业在港澳和珠江三角洲之间,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态势;经济合作越来越广泛和密切,有些行业已开始从互补性合作向结构性合作发展。现在,正在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视野推向全方位,开辟港澳以外的多元化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毗邻港澳,华侨、港澳同胞众多,具有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等方面优越的条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1979年我国首次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深圳和珠海占其二;1984年4月,广州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小三角”共16个市县被辟为沿海三个经济开放区之一;1987年经济开放区范围从“小三角”扩大到“大三角”共28个市县。
⑶ 高中地理问题:珠江三角洲比长江三角洲的不足在哪里
1、珠三角发展时间较短,工业基础比长三角差
2、长三角周边有许多较发达的城市,珠三角较少
3、长三角靠近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原料运输成本较少
暂时想到这么多,貌似不足的没有多少,希望对你有帮助
⑷ 高中地理,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⑴地理区位:广东省东南部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⑵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⑶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历史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早,历史经济基础比较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分析:a.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国的南大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b.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国际经济环境(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⑸ 高中地理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
城市复建设需要钢铁啊建制材啊神马的,重工业提供这些东西,而且发展重工业把人口吸引到城市,这样使得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不就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吗?不发达,自然就城市发展不起来(不过像温州——轻工业,云南——外贸,他们不一样,到时候碰到题目自己判断)
资金密集型说简单点就是要很多钱的产业,比如汽车产业(这种产业一个人投入几百几千万也像打了水漂一样)
产业升级就是“腾笼换鸟”把夕阳产业,污染大的产业,耗费资源多的产业等等没什么潜力的企业搬走,换上像服务业啊高新技术产业啊神马的潜力大的产业
我说的够通俗了吧!
⑹ 高中地理 关于珠江。长江两大三角洲的比较(自然,经济,区位)
区位
长三角:1、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2、丰富的资源;3、雄厚的技术;内4、统一的容电网;5、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珠三角:靠近香港、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经济:
长三角: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珠三角: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
自然:
两者都是河口三角洲平原,土壤肥沃,
都处在亚热带,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⑺ 高中地理知识大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州,环渤海地区 的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
1、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2、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3、良好的投资环境。
4、广阔的消费市场。
5、工业生产发达。
6、政府的大力支持。
7、临近海洋,方便国际贸易。
⑻ 高中地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相似的问题,采取的对策是( )
问题:能源缺乏。
对策:跨区域能源调配,比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比如建设核电站,开发风能,海洋能等。
⑼ 高中地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低洼的地势条件所形成的特色农业是( )
珠江三角洲所形成的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包括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和果基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