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洋
① 高中地理 海底地形与海洋资源
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专)、冰川和风的搬属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
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
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
② 高中地理如何分析海洋航线特点
这个先知道它位于的经纬度,再看地形和气候,然后就知道特点了
③ (高中地理)河流注入海洋,因稀释作用导致海水盐度降低,但是海水之所以具有盐度的主要原因不就是河流带
海水有盐度的原因不是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而是河流带来的无机盐类。
河水从岩石、土壤中流过,多少会把一些可溶性的无机盐类溶解在水里,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并一直带到海洋中。但不管怎样,河水中的盐分含量是比较低的,属于淡水。
在海洋刚刚形成时,可能是淡水,也可能是含盐的水,但含盐量一定比现在要低得多。海水是会蒸发的,河水不停地把盐分带到海洋中,而海水在蒸发时,减少的只是水分,无机盐是不会蒸发掉的。海水蒸发了,盐分留下了,久而久之,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来越多,海水就变咸了。而河水中的盐分还是那么稀少,还是淡水,河水再流到海洋里,就会把河口附近的海水稀释了。
想一下盐湖的形成。河流不断地把河水注入湖泊中,而湖泊只有进水,没有出水,蒸发只能减少水量,不能减少盐分,久而久之,湖泊中的盐分越积越多,就从淡水湖变成咸水湖,并最终变成盐湖了。而流入盐湖的河水仍是淡水。
海水中的盐分也是这样来的。
④ 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的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 地球上的海与洋
一.海与洋的区别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隔和包围,形成大陆和岛屿。海洋却是连续的、相通的,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流,从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洋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受大陆影响小,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和潮汐系统,以及强大的洋流系统。海则靠近大陆,深度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没有独立海流系统。
二.四大洋
全球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太平洋轮廓近于椭圆形,南北窄,中间宽;东部海岸平直陡峭,西部海岸较曲折,岛屿多,是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平均水温19.1℃。大西洋轮廓略呈“S”状,东西窄,南北延伸;北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南大西洋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较少;平均水温16.9℃。印度洋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北部因被较多半岛和岛屿穿插分隔,岸线曲折,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和海峡,南部岸线平直; 平均水温17.0℃。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它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也最浅。
三.海、海峡、海湾
海位于大洋的边缘,按照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如比斯开湾。
海靠近大陆,是联系周围陆地和沿海国家的海上通道,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例如,波罗的海为周围众多国家的经济交往带来了海运之便,同时也为沿岸各国提供了出海通道;地中海、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峡则是海上交通运输的咽喉之地,许多海峡被人们称为“海上生命线”。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不同的阶段,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5世纪以前,人类对于海洋与陆地关系的认识占主导地位的是“天圆地方”,认为地的四周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早起能够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他们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鱼、海水制盐、沿海航行等。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是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1405~1433年,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创世界远洋航海之壮举。随着远洋航海的技术与理论逐渐成熟,自15世纪末开始,世界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大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因海洋阻挡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战争时期,海洋成为屯兵、作战的重要场所;战后海洋又成为食品基地、油气开发基地、旅游娱乐基地和仓储等空间利用基地。随着海洋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海洋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重要阵地。人们由此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当今社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谋求的最优先目标。这也促使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解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时至今日,可以说海洋的价值认为被充分认识。研究、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实践还在不断发展,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也会继续深化。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海洋探险时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仅局限在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气象要素、洋流等方面。航海家们从已知陆地出发,跨越广阔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地球表面整体面貌,。最终人们发现,地球上面积最大、人类所知甚少的恰恰是海洋。
经过几个世纪前仆后继地进取、探索,人类对海洋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关于海洋的科学发现对人类认识地球、认识自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中和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人们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海洋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各国科学家全面、系统地对海洋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海洋科学成果层出不穷。
海洋记载着人类的过去,海洋预示着人类的未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⑤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海水盐度 海冰 寒流。
相比较而言 ①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②位于副热带海区,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寒流流经,从某种程度上讲降低了盐度,但和①、③相比,盐度仍然最高;说无海冰和冰山,是和③相比。③位于高纬度海域,蒸发弱;加上有海冰和冰山降低了盐度。
⑥ 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习题
请问你用的是哪个版本的地理教材。
我找了整个书也没找到啊。
我用的是人教版2003年6月第一版。
看到你说地理基础差,那我要问你,地理的基础是什么呢?也许你会说这,说那。可能你未必能想到地理的基础就是地图。
如果你想提高地理知识,建议你经常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最后挂在床头,没天起床看一点,睡觉前看一点。这是个慢功夫。
(打字很累。。。。。。)
再告诉你个小窍门……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地理名称,对吧?
当你遇到这些地理名称的时候,你能说出他在地图上的位置吗?
如果不能,那就去看看挂在床头的地图吧!
那地图上的位置该怎么理解呢?
1、经纬度。当你知道经纬度的时候,其实就知道东西南北了。举个例子:东经120度,北纬40度;这是不是相当于告诉你这在东半球,又在北半球了。而且是我国。为什么说是我国呢?那就看下个问题了。
2、政治区域。也就是说,你看到的那个地理名称是哪国,哪省的。要记住一些常用国家的地理区域,比如:我国(这是必须知道的)、美国、欧洲、印度、俄罗斯、巴西、中东、澳大利亚。当然这里有些不是国家。如果你要参加高考,建议你研究一下北京和重庆、四川的区域地理。(自己不太会,可以问老师)
先说这么多。如果你能养成我上面说的学习习惯,高考时,地理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很多同学地理学的不好,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区时怎么算、也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洋流形成的原因。而是说,你求一下孟买的区时(他不知道孟买在哪,你知道吗?不知道就去印度地图上看看)。
⑦ 高中地理海洋陆地比热容
海洋水体比热大,升温慢,降温慢,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快,专使白天同纬度地带上陆地温属度高于海洋,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由相反。夏季时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通常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的最高温出现在8月份。
⑧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知识点总结和复习提纲
去看书呀
⑨ 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
①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②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③海沟、④洋盆和⑤海岭等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