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研究什么
A. 初中地理的难点是什么
答,我个人认为是自然地理方面吧如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特征,地方时的计算都是地理理解和记忆的难点。望采纳!
B. 初中地理中主要记忆哪些内容
初中地理学习主要有两个目的:
1、建立高中地理学习的地理背景知识:我国及世界主要地区(国家)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特征,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交通、商贸、旅游、人口及民族、城市、科技、市场、国家政策等。
2、培养高中地理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读图提取信息、地理特征描述的基本术语、地理研究的基本思路等。
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初中地理重点在于理解我国和世界的基本地理特征,在于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如果平时能够注意知识的及时落实、课外知识的及时积累,实际上没有太大的难度,而且如果平时能够记忆一些知识,课堂上多理解一切知识,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内容太多,无法记忆了。
(2)可能由于小学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学习过程,因此有许多学生可能无法快速适应,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能给地理以一定的重视程度,加上认真努力的记忆,掌握好初中地理知识是不难的。按照以往的经验,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最大的难处在两个方面:不重视,怕背书。
建议:
1、课上听讲效率必须保证,这是前提条件。
2、课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好的学习方式。
3、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报纸、网络、聊天等)进行知识积累,这是最有效的捷径。
4、平时可以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加强知识的记忆。即平时不断记忆,而每次记忆时不要贪多,但必须保证记忆的效率。(例如:每周记忆一至两次,每次15到20分钟左右即可)
给你一句忠告: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考前突击。(许多初中的学生就是因为养成了这一不良习惯而在高中阶段吃到了苦果,这是我多年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切记)
C. 初中地理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课堂教学方面的,小的,详细的课题
马儿
D. 初中地理小课题题目有哪些
您是指详细的题目还是大的方向呢?
初中地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世界地回理和初中地理,世界地理主要是答各大洲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介绍以及各大洲主要国家的人文地理的介绍。中国地理主要是分章介绍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气候地形、工农业、商业、旅游业、再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分区。
E. 如何指导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好地理还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去记忆的,下面有八种记忆的方法一、字头记忆法【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二、综合法【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三、用地图学地理法【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四、谐音记忆法【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五、识图记忆法【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六、简化地图法【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七、归类记忆法【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八、比较法【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F.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有什么区别吗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目,就算你不喜欢他的话,你学会了还是可以会看地图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去哪里与旅游呢,都是可以看地图的,看看还有多远等等.其次呢,地里实际上是最好学的一项科目,因为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时候呢,记住一个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区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需要看图,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长什么样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上就可以了.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点呢,就是需要学会用地图,因为地图又是地理学科当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当中能够用到的,所以通过分析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地理特征,原理还有成型的原因.要学会读各种的地图,而且首先要记住基本的地图长什么样子,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绍的这两点都是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最基础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最基础的内容都学会了,那么后边儿的提分儿也就上去了.
G. 有关初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指出:“要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类似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个(见示意图)
前期准备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
表达交流阶段
笔者以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自主性与合作性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帮助者” 的角色,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则是学习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主人翁”,表现在学生选题的自主性,课题研究小组组成成员的自由性,学生研究课题的自觉性,更主要地是学生主动广泛获取未经处理的第一手资料,并自主分析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有效地表达、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照片、论文、多媒体演示报告等)。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非一人之力,非一蹴而就。师生、生生、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机会比较多,有利于形成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意图,另一方面使学生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结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形成“1+1>2”的合力,很好地完成研究性课题。
二、开放性和整合性
开放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学习器官的全方位开放,动脑——让学生自由想,动手——让学生自由做,动口— —让学习自由讲;2.学习时间的开放,不以课堂40分钟为限;3.学习空间的开放,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生学习的空间;4.学习目标的开放性,不以书本知识为惟一的目标,同时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的培养;5.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内容来源于地理学科、社会生活及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从大多数学生选择和研究的课题来看,有自然地理问题、人文地理问题,还有跨学科的问题等。如“二百河水污染状况调查”、“‘农家乐’度假旅游状况调查”、“何家沟民间故事村调查”、“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成因调查分析”等等。
地理研究性课题虽然需要学生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为主,但因地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关联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学生灵活利用、整合各科知识,综合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如“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调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物、历史、文学、宗教等知识。
三、过程性与实践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过程中,一是更重视参与:诸如思维方式的展开,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环节,二是重视应用:强调学生应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三是重视体验: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活等研究性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种直接体验中产生的感悟与阅读地理课本或听教师讲解产生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四、乡士性和社会性
由于受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时间、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地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当地部门重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还可以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最易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从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看,绝大部分课题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反映国计民生的热点。如:“城区农贸市场调查分析”,“洋快餐与传统快餐异同分析”,“汽车工业在十堰发展前景分析”、“郧县柳陂‘菜蓝子工程’调查”等,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展现地理学所具有的很多社会价值和应用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思辩性与创新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发展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调查收集到不同的信息,需要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展开辩证分析,从而达成共识。如“十堰市中巴车是否该停运调查”,研究小组同学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查,收集到不同观点,正反方各抒己见,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最后提出:限制中巴车上牌,限制行驶路线等几种方案。
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以及尝试用已有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在实地考察分析中产生了顿悟和灵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建设性意见,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如研究小组在对我市最大一家超市“京华超市发展状况调查”中发现,在我市最大的太和医院(三甲医院)附近,没有一个大型的超市,这里交通便利,需求量大,同学们提出建议:在这里设点,并提出除经营常规的商品外,还可经营鲜花、报刊零售,汤药熬制等项目,以满足医院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研究小组的建议受到商家重视,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书本知识有限,生活道路漫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地理研究性学习,无疑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为金,不如教人以点金术。“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H.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罗,时差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变化,影子的长短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