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温

高中地理温

发布时间: 2021-01-28 14:19:18

高中地理地表反射率与气温的关系

您好!来

  1. 青藏高原(被称为“源世界屋脊”)地势高,海拔也高,高层有广泛的冰雪和冻土分布,而这些正好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原理和南极洲的冰雪覆盖层反射率大一样。

  2. 地表反射率高,那么地表能够接收到的热量就少了,也就是地温下降,该地气温也就自然降低了。地面的热量会向上影响空气中的气温。地温下降,气温就下降。

❷ 高中地理怎么算积温

积温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
各种积温的内计算方法:
①活容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Aa),适用于大量资料的计算,多在农业气候研究中运用,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堟i为生育期内每日平均气温,i=1,2…n。n为该生育时段的天数。计算时从进入该生育时期的第2天算起。
②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简称A值)。其中不包含低于B值的温度,所以更能表征生物有机体生育所需要的热量。多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的计算。
根据上式,可以利用农业气象平行观测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或实验方法确定A、B值。
③其他积温。冬季零下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负积温,表示严寒程度,用于分析越冬作物冻害。日平均土壤温度或泥温的累加称为地积温,用以研究作物苗期问题及水稻冷害等。逐日白天平均温度的累加称日积温,用以研究某些对白天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的热量条件。

❸ 高中地理 各种气候的积温是多少

高中地理讲的积温,是指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当日平回均气温稳定升到答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把≥10℃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把≥10℃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❹ 高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的图,看不懂

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一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_图文
专题一 课后巩固提升 授课提版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97 页] 一、选择权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请选出正确答案) (2015· 四川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 N 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 N 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❺ 高中地理 为何地温低于气温

地温低于气温是有条件的。
在白天尤其是十四点前后,太阳暴晒的话,地温是高于气温的。
而夜间情况下,地温辐射到空气中,温度降低,所以低于气温。

❻ 高中地理等温线

首先,高中地理等来值线的判读源原则是“凸低为高,凸高为低”。不管是等温线、等高线还是等降水量线,任何等值线都遵循这个原则。

按照常理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而在同纬度地区,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这时,高海拔地区的等温线需要凸向纬度较低的方向来弥补海拔带来的降温,所以高海拔凸向低纬。请你注意,它是一条等值线

❼ 高中地理 各种气候的积温是多少求解!

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内标尺,也是表征地区容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积温作为表征地区热量的标尺,常作为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能满足何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划分指标通常为2300℃和4500℃积温。

❽ 高中地理:什么是生长积温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热量)条件。在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在一定版温度范围内,权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将≥10℃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把≥10℃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所得到的温度总和,即为积温。

❾ 多少温度到多少温度属于凉爽。多少到多少属于温和,多少到多少是炎热。多少到多少是寒冷。 高中地理

亚热带气候(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最低月均温均在0℃~15℃之间,但最高气温月温度都很高,所以都用“炎热”来形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感觉上,“炎热”比“高温”温度略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但由于深入内陆,气温较差大,夏季很热,冬季很冷,故描述成“冬冷夏热”,这里的“冷”即“寒冷”、“热”即“炎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低月均温均在0℃~15℃之间,但由于终年受西风(大西洋方向的海风)影响,所以,冬不冷、夏不热,即“冬暖夏凉”,这里的“暖”即“温暖”、“凉”即“凉爽”。

而极地气候终年寒冷,所以用“终年低温”或“全年寒冷”来形容。

故“高温、炎热、温和、凉爽、寒冷”五词的区分主要在于人的一种感受,没有严格上的气温度数界线。掌握一些描述气候特征的习惯用词,可以使我们的答题更加规范和科学。

(9)高中地理温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

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此外,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