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拓展
『壹』 有没有什么好的高中地理资料书啊~综合性比较强的,知识拓展比较多的那种,求推荐!谢谢大家了
我是抄高三的文科学生袭,我用的创新设计应该是挺好的资料。其实我感觉,学好地理,关键是爱看地图,有个好的地图册,比什么综合性强的题好多了。研究透了地图册,什么地理题都容易了。我用的地图册就挺好的。。。个人看法
『贰』 高中生学习地理怎么进行知识拓展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好好学习数理化吧
『叁』 高中地理常识拓展
北京是中国铁路最大的枢纽,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我国四大人口稠密省为苏鲁豫台
『肆』 新课程 拓展强化同步导学 高中地理必修三
淘宝上有卖的哦 我买了好几次 买的时候看一下评价 用我的答案吧O(∩_∩)O
『伍』 请推荐一本地理的普及常识类,一些概念拓展的书籍,快高二了,学文科。
人教版文科地理主要讲三本书 分别是 1 必修3区域地理 2 选修2海洋地理 3 选修6环境保护(苏州)专
都是必修1 2 的扩展属 选修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 自己注意
推荐《高中地理E刊》 <<地理高考图册》》 《美国/中国国家地理》
参考http://www.pep.com.cn/gzdl/
『陆』 各位高手,高中地理必修三拓展知识、补充材料、学法建议,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大约120-150字之间
热点一:四大工程。①西气东输;②青藏铁路;③南水北调;④西电东输。
■热点二:经济建设。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②建设大西南;③中部崛起战略。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圈涉及十堰二汽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东湖高科技工业区的兴起,长江三峡水电建设,三峡移民、丹江口水库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江汉平原农业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历史上汉阳钢铁厂和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钢铁工业基地区位的选择,政、史、地跨学科综合命题的空间很大。
■热点三:我国的四大区域经济。(1)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环渤海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和治理措施。①京津唐地区: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得天独厚的历史遗存;丰富的资源;南水北调的目的地。②辽中南地区: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大连、沈阳、鞍山的经济一体化建设;东北亚开放和东北开发主要集中于这一地区。③胶东半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体系较完整,有石油、化工、机电(如海尔)等;优良的港口城市较多,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这一地区有近代较早的通商口岸,也是历史上俄、日、德等国争夺的重要地区。(2)长三角地区。①古代中国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也是古代中国财税集中之地,是古代粮食生产地和手工业聚集地。②是近代工业化较早的地区。③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位于该地区,民工集中地。④长三角的合作与长江流域的经济互动。⑤最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备的工业体系。(3)珠三角地区。①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集中于该地区,如广州。②改革开放的前沿,当代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③西电东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④珠三角与香港、澳门结合起来。⑤台湾与大陆关系问题。(4)成渝地区。以重庆、成都、宜宾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圈涉及以下考点:①都江堰、郑国渠的兴建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②长江上游水文特征与宜宾水电建设;③地势、地形等高线的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④河流综合治理与铁路的建设。
■热点四:农业生产。将农业问题与区域地理相结合,以区域为载体,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及该地农业类型等,一些重点区域如美、俄、日等国农业问题应格外关注。
除了传统农业类型,对那些彩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也适当关注,注意这些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优势在哪里,哪些地域适合发展这些新型农业。
涉及地理方面的内容: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热点五: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给人类社会巨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严重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按成因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及其破坏的原因、环境保护的措施、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及湿地的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如生态系统、温室效应、酸雨形成、臭氧层破坏、海潮、咸潮等都将成为地理学科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背景材料。此类题目,分析原因时,既分析人为原因,又分析自然原因,分析影响时既讲正面影响,又要讲负面影响,分析防治措施时,既考虑短期效益,也要考虑长期效益。
■热点六:“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为切入点,结合旅游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资源的特性,运用综合思维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热点七:“十一五”计划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热点八:能源战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特点;我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等。
■热点九:“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与探月计划。对航天发射基地的条件分析;观测条件的分析;大气的有关知识。
■热点十:重点热点区域。中俄文化交流、国家领导访问非洲、拉美资源、欧盟东扩背景等。
『柒』 高中地理拓展的知识点怎么学
多看书,看电视,听广播时间长了,知道的自然就多了。。。
『捌』 高中地理常识拓展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 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
轮廓最完整的火山:马荣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其次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其次大自流盆地(最大的自流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内陆盆地)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其次长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
最低的洼地:死海,吐鲁番盆地第4,死谷第7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其次维多利亚沙漠,阿拉伯沙漠
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干沙漠
最大的黄土地貌区:黄土高原
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其次科罗拉多大峡谷
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长6000公里).
最深的河流峡谷:金沙江的虎跳峡 岩溶地貌最发育的高原:喀斯特高原,其次云贵高原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也是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面积中刚果河,密西西比其次
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也是流域面积最广的内流河,长度中锡尔河,阿姆河其次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指干流):多瑙河(9),其次尼罗河,赞比西河,莱茵河,湄公河(6)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其次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长江
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第3,基尔运河第5,巴拿马运河第6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其次坦噶尼喀湖,里海
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宽的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1800米
最高的瀑布:南美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河支流上的安赫尔瀑布980米,
最高的气温记录: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达58℃
最低气温记录:南极洲东方站,-88.3℃
风速最大的地方:南极巨大谷口地区19米/秒
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的乞拉朋齐,26461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0.5毫米
最典型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日本,平均每天4次
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美国
最大的石油储集区:波斯湾油区,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产油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
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
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其次俄罗斯,巴西
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1260千瓦,2009年后,三峡成为第一
核能发电最多的国家:美国
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
铁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其次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
铝土储量最多的国家:几内亚,其次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
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智利,其次美国,赞比亚
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其次中国,马来西亚,泰国,产锡最多:马来西亚
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南非,1.65万吨,其次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
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南非,年产500吨以上,其次俄罗斯,加拿大,巴西
白银产量最多的国家:墨西哥,年1000吨以上,其次俄罗斯,加拿大
金刚石储量最多国家:刚果(金),其次博茨瓦纳,澳大利亚
铀矿储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其次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
农作物产量之最:
水稻:中国 小麦:美国 玉米:美国 棉花:中国 大豆:美国 香蕉:中美
花生:印度 芝麻:印度 油菜:中国 向日葵:俄罗斯茶叶:印度 蚕丝:中国
烟草:中国 黄麻:印度 甜菜:俄罗斯 咖啡:巴西 苹果:俄罗斯竹子:中国
花卉:荷兰 葡萄:法国 椰枣:伊拉克 长绒棉:埃及 可可:加纳 剑麻:坦桑尼亚
油橄榄:西班牙或意大利 甘蔗:印度或巴西 橡胶:马来西亚 油棕:马来西亚
农作物之故乡:
水稻:中国 小麦:中国 玉米:墨西哥 马铃薯:南美洲
大豆:中国 可可:南美 花生:南美洲 茶树:中国 桑蚕:中国 烟草:南美
黄麻:东南亚 咖啡:北非 橡胶:亚马孙河口 丁香:马来群岛 柑橘:中国 葡萄:地中海沿岸 菠萝:南美 核桃:伊朗 栗树:中国
畜牧业,渔业,林业之最:
养猪:中国 养马:中国 养牛:印度
养羊:澳大利亚 羊毛出口:澳大利亚 骆驼:索马里 养鸡:中国 蜂蜜:俄罗斯 渔场:北海道 森林资源:俄罗斯 热带雨林:巴西 木材进口:日本
工业:钢铁:中国 造船:日本 汽车:日本 水泥:中国 化肥:中国 造纸:美国
手机:中国 电话:中国 飞机:美国 计算机芯片:美国 彩电:中国 冰箱:中国
交通: 铁路:美国 公路:美国 高速公路:美国 内河航程:俄罗斯
海拔最高:南极洲 海拔最低:欧洲 跨纬度最多:亚洲 最热:非洲 山脉最多:亚洲
活火山:亚洲 高峰最多:亚洲 海岸线最长: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人口最密:摩纳哥 跨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 水城:威尼斯 佛教寺院:泰国
伊斯兰圣地:麦加 电影城:洛杉矶 啤酒城:慕尼黑 汽车城:底特律 港口:鹿特丹
最冷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雾都:伦敦 音乐之都:维也纳 地壳最薄:太平洋海沟
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硅藻 最长的城墙:长城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最著名的金塔:缅甸瑞光大金塔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
流量最大的河流:亚巴逊河(南美洲)入海流量每秒11万立方米,占全球入海流量的1/5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700万立方千米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国)37千克/立方米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边界)8.24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欧洲)37.1万平方千米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1620米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979米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南美洲)560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00万平方千米
陆地最低点:死海(亚洲西部)-392米
热极:巴士拉(伊拉克)58.8℃(1991年)
冷极:南极极点附近-89.2℃(1983年)
雨极:乞拉朋齐(印度)26416毫米(1961年)
旱极:阿塔卡拉沙漠(智利北部)连续91年无雨(1845年—1936年)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37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1.5万千米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6960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周长达100千米
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国)长496.3米
最长的洞穴:猛犸洞(美国)长240千米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亚洲)8万平方千米
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最深处)11034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西南)479万平方千米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亚、欧两洲之间)1.1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1670千米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亚)21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亚洲)243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印度洋)21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217.56万平方千米赞同
『玖』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专题1拓展资料)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学李文
一、整合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合学情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精确把握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不能按照教材来制订,而要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并以此来整合教材。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是过去思想教育的扩展,只有“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是全新的。有许多教师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处理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而事实上,三维目标的划分虽然抛弃了过去的知识本位观,但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均明确提出地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因此,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整合教材一定要扩展和丰富“双基”,而不可有半点削弱或轻视。
2.重视研究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不仅是课程标准,还要根据学情。教师要重视研究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全面性、具体性及可操作性,使用“运用……说出……并归纳……”“运用……分析……”“阅读……说出……”等行为动词,使学生具体明确“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教学目标,就要明确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依此整合教材,不必要的难度得以降低,又有示意图作为载体,能比较好地利用先前活动的学习成果来说明地理成因,
二、整合教材要从实际出发,兼容并蓄
1.重组教材,理顺内在逻辑关系
教材中有的章节涉及知识点较多,如果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内在逻辑关系没有理顺的话,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混乱,有时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同一框题中教材资源前后出现的次序,学生心目中的疑问即迎刃而解。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这节课的“人地关系”是难点,但教材中却把学生较易理解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分类和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放在之后。若能先从学生已知的、感兴趣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人手,引导归纳出环境问题两种类型,再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最后引导到人地关系上。这样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更为有效。同时教师对教材的重组也鼓舞了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的意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这样在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
2.合理删减,强化主干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要走出这个困局,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删减,以强化主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用两张典型的图片可以说明问题,就没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图片都用上;如果有更易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例子,就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例子。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研究探讨如何选择城市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城市交通。如果学生已经了解了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该课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又较远,就可以舍弃。
3.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博取众家之长
新课程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四种版本教材。在这种局面下,教材并不完全是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和内容划分而编写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各有特色。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可以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取舍教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以博取众家之长。如关于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上,相同点是:都分析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是:分析的角度不完全一样,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人教版主要从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及其区位因素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中图版主要从原材料、运输、市场、劳动力、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湘教版集中分析了运输、土地、集聚三大因素。同样,关于工业的地域联系、工业地域的类型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这几个不同版本教材分析的角度也不一样。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主,吸收其它版本的精华。
4.适当补充初中内容,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高中地理学习是在初中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才能使高中地理学习更顺利。高中地理课程不是区域地理,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形成的区域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和能力应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与巩固。高中地
理中的各个案例,都应当在区域背景下加以讨论。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典型案例,更要注意其区域地理背景。因此要适当补充初中内容,逐步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熟练分析区域地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作为分析各种地理问题的基础。▲
『拾』 高中地理和大学地理有何联系,是否在高中地理上有所拓展和延伸
如果你是为了应试根本没必要看大学地理书,高中地理有高中地理应试规律,你按照这个规律版走,上权课认真听,知识点掌握全,多做题,就达到要求了。这是一点,还有就是大学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识点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显而易见,这只会让你更困惑,花费你更多的时间,得不偿失。当然了
如果你单纯对地理感兴趣,不妨借来随便看看。随便告诉哥们一句,目前的高中时纯粹的应试教育,要想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就要按应试规律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