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辅导
㈠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1、高中地理等文科高效的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㈡ 孩子今年高二,马上要过会考,但是孩子高二会考地理学得不好。请问,有能专门辅导会考的机构吗
在当地观察一下,多对比几家。最好是上市而较有名的大型辅导机构,是因为教学质量比较内靠谱容,还有师资强。
首先,问题可能在你孩子身上,建议你多花点时间与你孩子沟通下,用心倾听。
再者,要有学习的意愿才可以报读一对一(上佛山学大e官网咨询),不然没有学习的意愿,报辅导都是白费了。
然后,先分析你孩子的原因,并且根据你孩子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个性化方案进行辅导;
祝学习进步,望采纳!
㈢ 上海高一地理会考 哪本辅导书比较好求推荐!
㈣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
只要把课本上的基本复点和制大纲有所掌握了解,多看关于环境,气候,资源和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薄弱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其中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区,上海的世博会(上海的城市化风向、机场选择、卫星城),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到问题(气候,资源,交通),想见地区等政治敏感区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问题(气候。经纬度)。世界上的日本,美国,巴西(世界杯下一届主办国),南非,澳大利亚,欧盟,俄罗斯(森林火灾问题),这些国家的经纬度,气候,人文景观都需要有所了解。立足国内,学会联系,举一反三,会考不成问题,很容易通过。
㈤ 怎样提高高中地理会考的合格率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地理的根本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学好地理。根据我校差生多这一特点,我注重以下两方面来培养 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感情投资。感情投资就是教师对学生倾注情感。差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困难,自卑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对教师往往避而远之。对此教师应满怀热情地关怀爱护他们?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待,鼓励差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下课时,不要一走了之,应来到差生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即使是一个微笑,也会激荡起学生爱的涟漪。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只要学生开始爱老师,他就会爱老师所教的课。常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什么都能学好 ,什么都能记忆。因此教师的感情投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导。
2.适度教学。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与之配合,这就需要适度教学。所谓“度”,就是 指课堂教学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程度、教学运行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比如针对某一知识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设计教学活动要做到人人可参加,知识的难度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这样才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保持继续学习的劲头。对于考试难度也要保持适度。高分不要太多,但及格面要大,最好掌握在90%以上的通过率,还有10%的学生通过努力也有望及格。每次考试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据观察,成功后的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更加努力,学习成绩更好,出现良性循环。
二、分析会考特点,了解试题导向是提高会考合格率的关键所在
考试的内容、形式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科特点、教学规律及时代需求等因素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大纲》、《会考纲要》的方针和要求。因此,教师除认真吃透、领会教学大纲、会考纲要的精神外,分析会考试题内容、形式、配分上的特点,预见下次会考趋向,有助于地理教学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更有助于学生会考合格率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试题覆盖面广,对差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在时间紧、学习内容多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这就提醒教师平时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上课进程,教学上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既要精讲巧讲,又要教给方法。比如对前后相关的知识贯串一起用图表法、纲要法,识记一些资源、地名、农业和工业基地以及城市等名称用顺口溜、打趣法等。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学得轻松快乐,而且还提高了自学能力。
图像题多。这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从2000年和2003年这几年的会考试题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考生如果图像不熟悉或图意不了解,将会导致连环失分。所以平时教师要重视地图、插图、再造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识图、 析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在会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强化训练和加强个别辅导是提高会考合格率的有效保证
俗话说:“刀不磨不锐”,学习也一样,对学生不进行强化训练,成绩也不会提高。“强化训练”是给学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训练。过多会增加学生负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精神上的压力, 还可能产生负效应。如个别学生因无法应付过多的练习题而干脆不做,这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然而过少又不符合我校的校情。因此强化训练平时最好是一节一练,单元过关练,两章一考为宜。会考前教师要集中精力分析一些典型易错题、知识迁移题、纵横联系题,这对学生澄清模糊概念、灵活运用知识很有好处。模拟考试也很重要,针对模拟卷中失分的地方要查漏补缺弄懂为止。试卷分析不一定面面俱到,一定要腾出半节课让学生读试卷(对选择题读题干和正确答案),这样可以对知识加深印象,考到类似的题目不会再错。强化训练是大面积提高会考合格率的有效措施,但针对特困生还得作个别辅导。个别辅导重在平时,到最后搞突击才有效果,个别辅导是提高合格率的强有力保证。
㈥ 怎样复习高中地理,把会考过掉谢谢…
仅仅是为了过会考的话,其实很简单,首先,会考很容易,一个学校基本上只有那么几个版人过不了。至于权复习的话,你把高一高二的地理书看看,然后找点历年的会考题目做一下,就行了,没那么难的,很好过。会考答卷时,千万不能有空,即便你不会写,也要填满,有时候老师也会给你几分的,而且会考改卷也很松,没有那么恐怖的!好好看书,就行,如果有笔记,可以把笔记翻翻,就行!
㈦ 高中地理。历史。会考复习资料(详细)
考点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察举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对西周分封制度的一种描述,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
A、进行封建改革 B、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5、西周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的宗法等级是( )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D、周天子——士——卿大夫——诸侯
6、今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这种称法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考点二:君主专制政体
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4、唐玄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5、我国实行的省级管理体制开端于(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6、今天的浙江省的地域范围在元朝时归属下列哪一行省管辖( )
A、江西行省 B、湖广行省 C、浙江行省 D、江浙行省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
A、唐太宗 B、明太祖 C、明成祖 D、清雍正帝
8、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永乐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
A、宣政院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内阁
9、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位,实际上就是丞相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君主专制的削弱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4分)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2分)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2分)
⑶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2分)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考点三:近代列强侵华史
1、《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辟的通商口岸是( )
A、杭州 B、镇海 C、温州 D、宁波
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3、举世闻名的中国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痛斥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是指( )
A、英美联军 B、法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诗人丘逢甲曾写过一首《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问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5、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第二年北京城门有人贴出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下联是:“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该对联中的“三军败绩”是指( )
A、鸦片战争战败 B、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C、中法战争战败 D、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6、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7、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是指(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8、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1分)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3分)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3分)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考点四、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史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2、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国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
A、台湾保卫战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爱国志士和将领主要有( )
①丘逢甲 ②丁汝昌 ③徐骧 ④刘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右图是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情景,他指挥的这次战役在历史上称之为( )
A、淮海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延安战役
5、浙江是日军侵华时遭受细菌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民众遭受日寇细菌战毒害应该在( )
A、1894——1895年 B、1927——1936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6、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祖国宝岛台湾,你可能参与下列哪一反侵略斗争?( )
A、抗击荷兰侵略 B、抗击美国侵略 C、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
7、“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北伐战争开始
8、“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
A、鸦片战争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9、“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杀!”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凇沪会战 D、枣宜会战
10、1945年日本投降,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11、运用读书摘记卡收集和整理信息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14分)
专题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在右边的两个日子里,日本发动了:
(1) (1分)(2) (1分)
二、日军罪行
(1) (1分)(2) (1分)
三、抗战胜利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1分)
(2)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4分)
四、历史的启示
我对日本一些历史教科书把这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成是“民族解放战争”的看法:(4分)
考点五、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3、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4、时值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于2005年4月27日拜谒了中山陵,敬献了花圈,在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生涯中,其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提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C、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 D、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图1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爱国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我国史册。这场运动应当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7、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同盟会成立会议
8、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流行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0、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11、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遵义 B、上海 C、南昌 D、南京
12、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 )
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陕西的延安 D、江苏的南京
13、欣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的喜讯,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是指(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1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5、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看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
A、合作——对抗 B、对抗——合作——再对抗
C、对抗——合作——再对抗——再合作 D、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16、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是指( )
A、开国大典 B、1949年北京政治协商会议C、北京和平解放 D、一届人大
17、萧某,女,1900年生于中国上海一个商人家庭。她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次年的游行示威,受轻伤
B、完成学业后,毅然加入诞生不久的政党,在上海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C、积极响应孙中山“三民主义”,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参加红军,在长征中幸免于难,在平津战役中壮烈牺牲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堆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1935年10月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 ——毛泽东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分)
(2)诗中主要写出了长征哪些主要事件?除此之外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还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请写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指出其重要意义。(9分)
(3)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而且中国革命也开新颜。结合材料及所学,试述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3分)
图9:和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