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考地理山

高考地理山

发布时间: 2021-01-24 22:47:53

A. 高考地理:设问为“请描述某某地形的形成过程”,回答这种题目有套路吗(中国有这么多山脉,平原,谷地

常考的也就那几个,不是挤压就是凹陷,反正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生长还是消亡

B. 2010有关低碳经济.温哥华奥运会.冰岛火山的高考地理题,有政治历史更好哈

低碳经济与能源策略新选项
热点成因:
两会热议低碳经济:能源策略新选项
一系列行动都在表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越来越将低碳经济和低碳思维纳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体系中。那么,我国当前在低碳经济相关的行业发展到底如何呢?事实上,在宏观目标上,我国政府已经对全世界作出承诺: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减少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 其实,国家已经在多方展开努力,如大力发展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林伯强就对记者表示,低碳经济说穿了就是能源政策的选择,即国家用多少能源?选用什么样的能源?在能源结构上怎么安排?而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也对外界表示,今年中国将着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致力于兑现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作出的承诺。此外,还有消息指出,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扶植政策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
在具体行业上,我国新能源产业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也在为低碳经济铺路。就拿风电行业来说,有数据显示,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由126万千瓦迅速增长到17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另外,毫无疑问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成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与低碳相关的产业,将呈现发展态势,而与之相关的产业利益链条将会不断地延伸,低碳经济产业将成我国投资者最热衷的投资领域。
2005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节节攀升,屡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也先后出现“电荒”“油荒”和发电用煤告急现象。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能源不仅是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能源还涉及国家的稳定和安全,能源对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其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能源问题是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关注的高考持续性热点。
高考回放
1.(2007年北京文综,22)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2007广东单科,25)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3.(2007广东文科基础,30)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4.(2006上海大综合,12)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数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图)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有

① 煤炭的广泛应用 ② 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③ 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 石油的广泛运用 ⑤ 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⑥ 炼铁技术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5.(2006年四川文综,19)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
A. 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 B. 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C. 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 D. 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6.(2004年上海卷),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命题角度
1.政治:能源问题与当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如能源开发利用与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问题,政治学科中能源与当前的国际关系的演变、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等;
2.地理:“能源的分类与分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3.历史:能源与人类文明史(三次科技革命)的演进问题等。
文综整合
(一)地理:能源分类
能源按属性可分为两类:
1.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等;
2.是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二)历史:古代中国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古代对生物能的利用情况。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畜力用于农业生产开始于春秋时期的牛耕,这也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对非生物能的利用:利用水力解放人力的两个史例,东汉时期杜诗利用水力发明了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唐朝时期利用水力发明了农用灌溉工具筒车。
(2)从春秋后期,人们用木炭做冶铁燃料。(3)西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4)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人们详细地记录了酒泉、龟兹等地石油利用的情况,用石油照明、治病、润滑甚至打仗时用于火攻。
(5)宋元时期煤大量开采,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燃料,并广泛应用于冶铁炼钢。
(6)明代冶炼金属,已经采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冶炼质量
(三)历史地理:近代以来对主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煤炭的开发和利用
地理特点:能量较高,运用广泛;但资源有限,污染较大。
历史概况: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以煤作为燃料的蒸汽机,煤矿开采业迅速发展;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蒸汽轮船出现。⑤魏源《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蒸汽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蒸汽机器,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德国得到法国的煤、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而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趋缓。⑦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影响:使人类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到蒸汽时代;也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电力的开发和运用
地理特点:动力可以随意调节、转换,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少污染;电力来源广泛。 条件: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
历史概况:①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几座著名的发电站:葛州坝发电站、小浪底发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峡工程等。
影响:使社会生产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地理特点:效率较高,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能源;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石油的开采、运输、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条件: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历史概况: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九十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产生和发展;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内燃机交通工具相继问世;②在十年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建成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实现了石油的全部自给。
影响:①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方便了人民生活②也带来了环境污染③石油作为现代最普遍使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没有把石油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列入禁运范围。②1940年,日本提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经济制裁。日本为了夺取战略物资,发动了太平洋战争。③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量丰富,成为帝国主义长期争夺和控制的焦点。2003年,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④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70年代以后,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一方面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经济,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改善农业,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⑤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⑥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西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矛盾不断,从而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4)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地理特点:能量巨大,效率高,技术要求高;可用于军事和民用;有辐射及巨大的破坏性。
条件:物理学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各国的需求。
历史概况:二战中,美国提出“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1949年,苏联成功的制造了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6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原子弹、氢弹;90年代中国建立了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影响: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是人类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核能用于军事,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威胁,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①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后遗症。②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70年代,美苏在限制战略核武器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③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消除战略核导弹威胁,在美苏核军备竞赛中处于优势地位。④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⑤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
巩固练习
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对现代社会和经济影响至关重大,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大都是围绕石油问题产生的。据此回答1一5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石油资源密切相关的有 ( )
①阿拉曼战役 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③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④中途岛海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频频插手中东地区事务,地理方面的原因有( )
①民族矛盾尖锐②宗教矛盾尖锐③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战略位置重要④石油产量及出口量最多,战略意义重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以下历史事件的发生与石油有关的是( )
①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②日本偷袭珍珠港
③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④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上述时期,为实现我国石油自给直接作出贡献的主要油田不包括
A.大庆油田 B.胜利油田 C.大港油田 D.中原油田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的能源基地有( )
①大庆油田②胜利油田③安太堡露天煤矿④大亚湾核电站⑤三峡水电站⑥上海宝钢公司
A.①② B.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能源与三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
6.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取得突破的领域( )
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遗传工程D.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7.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能源上的主要变化( )
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 B.主要以煤和石油为能源
C.原子能在能源中的比重上升 D.已不需要任何能源
8.最早实现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国家是( )
A.美国B.中国C.苏联D.英国
9.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战略物资。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通俗的语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1)用作车轮的润滑油(车轮润滑)、照明的灯油(照明灯油)、制作书画用的油墨(书画油墨)。

(2)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与核能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举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与改革开放后核能建设的巨大成就。

(3)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消费开始超过能源生产。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中国能源消费超过能源生产的原因。

(4)结合史实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5)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控制重要战略物资石油成为遏制法西斯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试说明西方大国在这一问题上对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态度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高考回放:1 2 3 4 5 6
巩固练习:(1)用作车轮的润滑油(车轮润滑)、照明的灯油(照明灯油)、制作书画用的油墨(书画油墨)。
(2)建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实现石油自给。大亚湾核电站。
(3)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农业基本建设和科技取得重大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 (4)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近代化的进程。如:蒸汽机传人中国,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②推动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如轮船、铁路的出现。③和平利用原子能,如大亚湾核电站建成,④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如近代海军的出现,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⑤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变化: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始使用并呈上升趋势。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原子能技术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也加快了核能的使用。
(6)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英、法等国未将石油列入对意大利禁运的范围,结果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7)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C. 高考地理为什么山谷出现索道

空中索道多建在山谷,除非有必要翻越山脊,才会短途经过山脊。原因是保专持在风中的稳定。山脊的风力属一般大于山谷。如果索道建在山脊,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车厢不稳定,左右晃动,既不利于车厢的安全,也不利于支撑结构的稳定。

D. 小高考地理:桂林山水不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吗B为什么不能选啊

首先要读题,你是个不细心的人,出题者是有意图的。题上告你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所以这里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水逐渐退去才变成这样,现在的岩石是原来的海底物质沉积形成的,所以选C。

E. 高考地理答题中,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有什么区别

你好!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树木,值树造林没强调这个
如有疑问,请追问。

F. 高考地理:山顶和山脚气温日较差哪个大,为什么急求详解,谢谢。

山脚气温日较差大
白天,山顶气温低,以为海拔高;
晚上气温较低(可能比山脚低一点,因为晚上,冷空气会在山脚堆积,造成山脚气温降低)

G. 求助,高考地理——冰岛。相关的大题解答。

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极圈,冰川面积占8000平方公里,冰岛地热奇观为欧洲第二大岛。海岸线长约4970公里。 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其他沿海地区主要为沙滩,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冰岛1/8被冰川覆盖。有100多座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平方公里的小岛。
冰岛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
冰岛多喷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锡尤尔骚河长227公里。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因受黛提瀑布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温和。夏季日照长,冬季日照极短。秋季和冬初可见极光。 冰岛有“火山岛”、“雾岛”、“冰封的土地”、“冰与火之岛”之称。
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广布。
【冰岛气候】
地处高纬,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属于苔原气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主要从其南面流过,并有一支绕行于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虽然地处北极圈附近,冬季气温并不低,夏季气温全岛在7至12摄氏度之间。
处于冰岛低压中心附近,天气多变。气旋给冰岛带来丰沛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1000至2000毫米之间,北部和东北部较少,为400至600毫米。无论什么季节,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冰岛水文】
河流呈辐射状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约德勒姆冰河等。
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积占全岛的11.5%。主要有瓦特纳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达冰川,其中瓦特纳冰原面积达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几百米到2千米之间,是除南极和格陵兰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冰岛植被】
苔原广布,草地面积占24%,故畜牧业较为发达。森林面积占1.37%左右,分布在背风和向阳的山坡和谷地中,以桦树灌木林为主,近几十年引进不少欧美耐寒松柏,长势良好。
【地质地貌】
早中新世晚期以来,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广,还有安山岩、流纹岩等。
岛上多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平方公里的小岛。冰岛温泉的数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
基本地势方面,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其它沿海地区主要为沙滩,岸外的沙洲形成舄湖。
地热资源丰富.

H. 小高考地理:山体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为什么是错的

山麓自然带与其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I. 怎么分析某地多火山的原因高三地理。固定的答题思路是什么答题模式是什么从那些具体角度去答

分析成因 从地壳运动入手 火山都是从地面上挤压出来形成的 所以就是地回壳运动的结果 然后要有地壳运答动 就要找板块的交界处 因为交界处的相对运动比较剧烈 所以更容易形成火山 说白了 某地多火山就是因为处于板块交界处 基本上就是这些 想到再给你补充

J. 谁帮忙总结下高中地理知识要很全的。比如河流的成因,山脉排名次序…拜托拉,高考复习用的

河流的成因?山脉排名?我想知道楼主是哪里的?在广东省,这些内容考的很少的.而河流地貌的成因,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才是重点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