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作文

高中地理作文

发布时间: 2021-01-24 20:13:52

高中地理作文我爱我的祖国800字以上

一些材料您选取吧,毕竟自己写的才是最真实的,

我爱祖国,也爱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
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且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了。咱们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景。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哟!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双手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沼泽变成明镜般的湖泊,层峦叠嶂表示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表示愿供奔走……

祖国的山对我们总是有情的。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我怀念我的母亲。她用她的乳汁喂养我,她用大巴掌抚摩我的头。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到她怀里的体温。

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 、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大自然的季节的变换,促使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我知道新的一代的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春天,乘着温湿的微风探首窗前问讯我的健康情况了。“谢谢你,可爱的春天”,我说。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啊!它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因此,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

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她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半夜夏凉,我已睡着了。
忽然听见月亮来叩我的窗子,并悄悄地告诉我,你的儿子正在山村的树林里拉手风琴,同农村孩子们一起开儿童节的晚会呢……

秋天,到处是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但它也使人微微感到,一些树木因生育过多而露出来的倦意。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一明一灭。
人间的眼前近景,使人忘记了天宇的寥廓啊!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么?你看它比荡漾在涟漪的春水上面的睡莲如何?
在花树构成的宫殿里,群蜂在那里发出嗡嗡的声音。我想这是劳动者之歌哟!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他好像醉汉似地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他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有人感到秋虫的鸣响送来了暮色的苍凉,有人感到黄鹂的歌唱增添了春天的快乐。
对自然界的景色和音响,人们往往因所处的地位和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

你也许曾经在花下看见细碎的日影弄姿,你也许曾经在林荫道旁看见图案般的玲珑树影,不过,你最好到森林深处去看朝阳射进来时的光之万箭的奇景。

生平到过不少有名的风景区,但在我的脑子里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春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还有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残笛……

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我想起了赤壁之战、采石矶之战,想起了长发军攻下岳州时的壮烈场面,想起了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汀泗桥之役。折戟沉沙,这些人物都成为过去,只有林立江边的巨人似的工厂烟囱表明了我们这个新的时代。

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的历程。
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以后它又逐渐发展,一时它是澄澈的清溪萦回在牛群牧草之间,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每逢假日,我也常约伴去登山。
我们不相信那山颠的云雾缭绕中有什么“神仙”,也不相信那白云深处有什么“高士”。
我们去爬山,是为了休息脑筋,增强体质,丰富知识,同时也是为了锻炼革命的意志。
当我们花了很大的气力爬上第一个山头,回头看看我们所经过的曲折盘旋的小径,看看在我们脚下飞翔的鹰隼,就不觉要高呼长啸。
爬过几个山头以后,又看见前面还有更高的山俯视着我们。好容易爬上最后的顶峰,看看周围,看看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在我们脚下是苍茫的云海,云海的间隙中,可以看到乡村,看到通往天边的道路……
阅读欣赏 一、方法点拨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这种体裁近于散文和诗之间。有诗的激情,散文美的语言,阅读应注重诵读,体会真挚的情感,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赏析要点 1.行云流水的结构。 全文以“山川”为主线,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总述,赞美祖国的山水、文化;二是歌颂祖国的四季晨昏,情态各异;三是歌颂祖国的溪流沙海,奔腾不息。全文结构紧凑、自然,把祖国壮丽的景色用“山川”二字加以联缀,浑然天成。 2.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谈到自然美景,联想到中外名胜;谈到土地,想到狂风、冰雹、霜雪、大火、大雨、铁骑、炮弹的摧残,但历经磨难,生意盎然;谈到季节转换,春草、夏女、秋果、雪莲等都是摇曳多姿、耐人回味。 3.巧妙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比如“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比喻形象而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Ⅱ 地理作文

记得还是在小学的时候,是在六年级,那时我们隔壁班的语文老师教我们“社会”这门课。从那个时候就被其文字、图片、地图给吸引住了,那就是我的地理开始吧!

到了初中,有了地理课,不幸的是它是“副科”。我是怀着兴趣爱好去学习的,看地图是百看不厌的,世界的,中国的,江苏的,还有很多的,甚至还有盱眙的呢!呵呵!那儿的文字,符号总是能吸引我,有着太大的魅力了,初二的会考让我暂时离开地理了。不过平时我还时不时地接触的,不为别的,只为兴趣。

高中开始接触地理了,按理我应该好好学习的,至少地理成绩出色的,但是却相反。唯一一次考的好是因为张兆勇坐在我前面(不在意我把你的大名现出来吧),呵呵!

3+2,江苏的高考模式,当时第一次选择,我没去,正选的时候我发现化学、政治、历史这三门打死我也不学(对历史有好感的,不过那时间太有杀伤力了)。生物,我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我就傻乎乎得选择了物理——地理了。

高中时我的地理,我现在自我感觉还行,不过那时我可不是这样想的呀,我总认为它不是我的强项呀,所以我在想我到底什么强呀,没有呀!自卑呀!在高中我们又很少接触地图,不过平时没事也看看,缓解压力,有时也很有用的。

高中的后两年我利用我的兴趣作为桥让我走入大学,地理发挥得不错,133,我仍然记得这个分数,不过有时也觉得自己挺窝囊的,靠兴趣走了一段路。考试完我都不想去面对地理了。我知道了:兴趣有时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但也不是能拿来作为职业的。这与我喜欢的足球不一样,这是我根本不能成为足球运动员的。

而我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我没有选择地理,我当时看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就业率也太低了,我当时认为我背叛自己的理想了。看到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时,我更后悔了,我为什么要选择土木工程,我喜欢吗?我还想过考地理之类的研究生呢。那只是曾经了,呵呵!那时真傻。

后来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地理专业的书,我才发现很多的东西我是一窍不通的,而且是不喜欢的东西。我思考了很久,哦,我喜欢的只是人文地理,地理太大了!还有很多……呵呵!留点自我空间吧!

现在的我也仍然喜欢地理,时不时买本《中国国家地理》看看,我觉得这本杂志有点烂,自我想法呀!呵呵!

希望我能按我的风格办一两期,想法而已。不代表我就时刻有灵感,找到好文字,话题,评价。

我的地理缘。

Ⅲ 高中地理小论文500字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有一篇,供您参考学习。可以适当删减。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回答完毕。谢谢

Ⅳ 高中地理作文200字以内

热心网友开学第来一周
2008年的秋天,对源我来说很特别。因为在这个季节,我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走进向往已久,熟悉又陌生的中学大门,按奈住激动的心,我微笑着告诉自己,我的梦将在这里起飞。
走进教室,我仍有几许
。看到那一张张陌生又亲切的笑脸,依旧稚气未脱,仿佛
。我的心感到一种强烈的
。爸爸早就说过,在中学我才会找到真的自我。
上了一周的课,对各位老师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个星期上了语文、英语、数学三门主课,还上了历史、政治、美术、地理、体育……通过这些课,我发现老师们都非常和蔼,而且讲课的水平也非常的高。平时我一上数学课就头疼,时时刻刻都与数学老师保持着距离,但现在我开始喜欢上了数学,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老师讲的课不乏味,让我们听着有兴趣,所以我们都把开小差的心收了回来。
每节课都有第一节,在每节课的第一节老师都会讲一个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是老师亲身经历过的,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还能让我们知道老师的内心,他们每个人都想让我们学习好,所以我们都暗下决心,一定不让老师的心血白费!
但愿若干年后,但我回想起这段中学的回忆时,心中依旧留着一份美好!

Ⅳ 高一地理小论文(600字)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
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Ⅵ 有没有谁有高中地理论文范文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Ⅶ 高一地理论文800字

这类论文建议你自抄己袭去搜索资料自己写,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了解一个地方或者多个地方地理知识(风土人情,交通,环境,地理位置等等)的机会。你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最后拿到一个肯定自己努力的成绩,那样的心情远比在这里拿别人写的交上去再拿到分数要好的多。好好学你会爱上地理的。

Ⅷ 高一地理论文 2000字左右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
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Ⅸ 高中地理环境小论文800字左右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 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 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原创哈~~~~· 24 回答者: 节约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约97.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约1.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约0.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约0.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约0.001%),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0.1%。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

环境保护 沙化: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0.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Ⅹ 高中地理小论文

浅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1水土流失恶化水环境减少可持续
利用的水资源
1. 1涵养水源功能变差
在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中,通过蒸发作用与植物
的蒸腾作用使水分转化为气态水而进入大气,风推
动大气中的水蒸气移动和分布,并以降水形式回落
到海洋和大陆。大陆上的水可能暂时贮存于土壤、
湖泊、河流和冰川中,或者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大气,
或以液态经过河流和地下水最后返回海洋。在水资
源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中人类得以生存,降水与蒸
发的差量便是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用水的
源。
水土流失以水循环过程中陆地液态水与海洋
的位能差为动力干扰水分循环的自然机制,造成
利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表水、土壤水和部分地下
水都是以土壤为载体附着在土壤上,水土是不可分
的,土地资源的良好状况是水资源存在的保证。土
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是土壤贮水能力的上限,田间持水量的大小取决于
土壤的质地与结构。水土流失使得土层变薄、土壤
结构发生改变、土壤持水量降低,同时又为新的加速
状态的水土流失创造了更为适宜的条件,引发新的
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水土流失导致水土
流失的发源地区域涵养水源的功能变差,使得降雨
作用下区域坡面径流增加,加剧旱涝灾害,容易诱发
洪涝灾害。
1. 2大量泥沙进入江河湖库
水土流失作为原动力携带大量土壤泥沙进入江
河水系,淤积在下游河床和水库库底,对于下游造成
严重的危害:水系河道淤堵、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大
打折扣,“地上悬河”现象日趋普遍,已经不再为黄
河所专有,严重威胁河流两岸的居民生产、生活安
全;河流泥沙含量过高,综合利用功能降低,水土流
失引起的泥沙下泄,淤积湖库使得水利工程设施的
调洪蓄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甚至失
效,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水土流失引发的面
源污染使得大量的农药、化肥进入水系,导致水质严
重恶化。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源在山区和水土流失
区,水土流失作为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输
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
2水土流失蚕食土地资源
2. 1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水土流失最为直接的危害就是将土地资源的表
层土壤层层剥蚀和冲蚀,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严
重破坏,土层变薄,使得土地资源的农业或非农业利
用价值降低甚至无法利用,造成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急剧减少。由于土壤的侵蚀,导致土地沙化、荒漠
化、石漠化的面积增加,农业可利用价值降低。
2. 2耕地数量和质量双重下滑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耕地土壤是地球表面
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在岩石的
风化作用和生物分解等综合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演化
过程形成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沟壑密布,地形支离破碎,耕地因此大量减少。同
时,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严重流失,耕地质量下
滑。土壤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由
于水土流失,尤其是表土的流失,致使表层土壤变
薄、保水能力减弱、肥力下降,最终导致耕地生产力
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而且导致我国化肥用量逐年升高,土壤肥力却又愈
来愈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水土流失的作用下,
土层变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产生变异,土壤调蓄
水分的功能变差,耕地产出率对于气候的干旱和降
雨强度变得敏感,对于不良气候的抗逆能力减弱,很
容易造成减产。
2. 3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下降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关于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生活水平下土地资源
的生产力所能承载的人口限度。土地生产力越高,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就越大,而生产条件是决定
土地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
资源中含养分最丰富、肥力最高的表土层流失,土地
肥力降低,导致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以及潜在生产力
的降低,使得土地的生物产出量降低。当土地生产
条件和消费水平不变时,土地资源能供消费的人口
数量必然降低,即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下降。在
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变动不大时,必然引起土
地超负荷,掠夺式使用土地,使土地肥力进一步下
降,再生资源活力持续减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最
终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3水土流失毁坏和减少生物资源
3. 1生态环境呈现退化
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的退化。生态环境破坏甚至丧失使生物栖息地缩
小或荡然无存,这将直接引发生物种的种数和数量
的减少,致使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严重的水土
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适宜野生物种栖息地急
剧减少,野生物种分布范围日益缩小。我国除东北
和西南少部分地区尚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始天然林
外,其他地区已基本不存在。分布在农区的野生物
种的生态空间越来越窄,由普遍性生态环境演变为
残存“岛状”的生态环境,这就给野生物种的繁衍带
来严重困难。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加剧,则会导致物
种濒危或灭绝的趋势加速发展。
3. 2生物群落逆序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又叫生态演替,它是指随着时
间的变化,群落有序发展的过程,即演替也可以说是
在同一地表上的同一地段,依照一定顺序分布各种
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任何一类演替都要经过
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及稳定六个阶段。到达
稳定阶段的植被格局是与当地气候等生态因子相适
应的,这是演替的终点,称为演替的顶极。在自然状
态下,群落有一系列的顺行发展过程,如群落的生物
多样性、生物生产力、群落的高度、土壤的肥力等增
加,并且群落的结构趋向于复杂化,最后形成一种稳
定的群落。但是,水土流失作为外界环境中一种重
要的干扰,可导致群落逆向演替,即生物群落的退
化。逆向演替的结果造成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
群落结构简单化、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等退化过程。例如,水土流失引发的草地退化、
沙化的过程。
3. 3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
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水土流失在由环境
污染引致生物多样性剧减过程的作用是非常显著
的。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化肥
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水土流
失作为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裹挟大量化
肥、农药以及生活垃圾进入江河湖库,使得地下水遭
受严重污染,江河、湖泊和海岸生态系统富营养化,
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区系因而发生变化。生物多样
性锐减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特
别是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断裂和简化,将导致
生物圈内食物链的破碎,引起人类生存基础的坍塌,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料显示,由于草场
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平衡被破坏,我国蝗灾呈现
暴发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危害时间长的特征。
4水土流失恶化区域气候
4. 1温室效应增强
生态系统通过固定大气中CO2而减缓地球的
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
的降低,使得生态系统固持大气中的CO2量减少,
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生态系统对区域性的气候具有
直接的调节作用,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地下吸收
水分,再通过叶片蒸腾,将水分返回大气,大面积的
森林蒸腾可以导致成云致雨,从而减少了该区域水
分的无效损耗,而且还可降低气温。随着生态系统
的退化,区域水分循环也会发生改变,对区域气温的
调节作用变差。
4. 2环境自净功能衰退,空气质量变差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作用包括植物对大气
污染的净化作用和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污染的净化
作用。植物净化大气主要是通过叶片的作用实现
的。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是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环境化学组成的平
衡;二是在植物抗生范围内能通过吸收而减少空气
(上接第10页)
中的硫化物、氮化物、卤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植
物特别是树木对烟灰及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
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较浅的部分、近海的
潮间带和水田,湿地在养分循环、抗干扰和调节、废
物处理上,对于水生植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 3风沙灾害天气增多
水土流失导致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减少,生态
系统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北方草地退化面积达
90%以上,全国草地正以每年65~70万hm2的速度
减少,使得风沙灾害增加。据科学推算,在草地上刮
走18 cm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在玉米
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裸露地
上则只需18年时间。植被退化为沙尘暴的发生创
造了丰富的沙尘源。2002年3月18日~22日发生
的特大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140万km2,新疆东部、
内蒙古大部、甘肃西北部和中部、陕西北部、宁夏、河
北北部、京津地区和东北南部都出现了强沙尘暴天
气;长江以北几乎所有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沙
尘天气的影响,上海天气能见度下降70%。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