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考地理分析

高考地理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1-24 18:05:39

① 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三地理

A;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我觉得这三个选项都可以啊,但我们考试就是这样出的,我分不出来那个最对,请给出详细解释,谢谢。】

② 高三地理分析大规模养殖的原因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地理综合题一直是分值最大、得分率较低的一部分考题,综合题的解题能力培养成为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分析综合题得分率低的原因、常见综合题类型、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具体答题技巧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综合题解题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关键字: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知识框架 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地理综合题占的分值高,可以说“得综合题者得天下”.地理综合题都是以文字、图表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创设问题新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已成为地理学科的显著特色.本文结合教学体会,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一、综合题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课本基础知识不扎实;(2)空间定位能力的欠缺;(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差;(4)知识迁移的能力差,无法调动和运用知识;(5)描述、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二、常见的综合题类型 综合题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根据其提问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水土流失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描...

③ 高考地理如何审题(详细点)

高考地理审图、审题方法和行文策略

一、审图

(一)地理的图象特点:

地理形象材料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1、“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 等的确切地理位置;或起点终点等时序;

2、“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要素相关线条等;

3、“面”——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

4、 “箭头”——

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洋流、大气、生态物能、地壳物质等的循环);

② 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力、产品、市场信息等);

③工艺流程等。

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二)地理的数量特点:

定量定性分析地理数理统计图表。

(1)表格统计: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约算勿精算:

①一定的时间比较空间发展差异;

②一定的空间比较时代、时段差异;

③一定的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结题;

④多区域以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结题;

(2)扇状统计、三角坐标统计图:表达为“以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要素主次序列;

②分析成因、评估及对策结题。

(3) 柱状统计图:以时序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①以揭示说明时空分布特色或时代进步的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结题。

(4)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表达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稀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的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结题。

(5) 直角坐标统计:以两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②以分析成因、评介其影响结题。

(三)地图的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划分为

(1) “区域分布图”—区位分析为主。目标为

①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②分析要素空间区位联系。

③从主题要求出发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对策结题。

(2) “概念图”—概念形象化: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结题;

(3)“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要素间的联系;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②分析该事物的影响结题;

(4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外貌特色的形成的原因结题。

(5)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序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见前述)

(6)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以整体性特点和意义分析结题。

(7)“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结题。

(8) “漫画图”:环保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说明和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二、审文

审文字材料对高考地理的答题文字的组织十分重要。

1、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题制宜,确定思路:

⑴看问题的主题——主题是命题的“眼睛”

⑵读文字材料

⑶阅读图象材料。

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

找“主语”——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

找“状语”——锁定季节(7月或1月份。锁定空间位置(VS记忆母图)。

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找“谓语”——确定主宾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包括、不包括?因、果?等

找“宾语”—---选择题中的子项,成败在此一举。常用排除法,否定三项,找出目标项。客观题就是用文字表达。

找“动词”—— 动词会告诉你:在材料中的“人物”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在题中告诉你“要答什么内容?” 组织文字、画图、选取字母等

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2、对图象处理过程为:

①看图名定主题 。

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

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

④分析、归纳、综合,推理出答案要点,罗列①、②、③或甲、乙、丙。

3、注意地理试题均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主题要求、答题方向和提示条件。

三、应对审题能力薄弱环节

(一)学会审题

A、选择题的审题步骤
排错法:(1)题肢本身错 (2)与事实不符 (3)与题干无关
排异法:(1)张冠李戴 (2)因果倒置 (3)二次推理
怎样“排错”“排异”:(1)审题干 (2)审要求 (3)审题枝
B、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步骤
主观性试题的类型:

①判断分析法 ②理解说明法 ③归纳演绎法 ④比较分析法 ⑤综合分析法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 ②审设问 ③审题分

1.定范围— ——确定考的学科哪部分。
2.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条目和考什么热点。
4.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有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
5.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C、材料论述类的解题方法
1、读懂题目——否则答非所问,劳而无功
2、回归教材——否则密密麻麻,答分甚少
3、立体思维——否则缺乏全面,难有创意
4、多法并用——否则不属开放,背离改革
5、自然衔接——否则思路难清,高分无缘
D、漫画审题方法
一审标题————抓住“画眼”
二审画面————顾及“边角”
三审文字————找准“钥匙”
四审夸张————弄清“外音”

(二)、研究设问 准确作答

1.意义类、利于类—--拓展思维,言之有理,说法不错
2.反映类、概括类—--直接概括材料中蕴涵的教材观点
3.启示类、认识类—--联系实际,重在说明自己怎么做
4.说明类、理解类—--围绕要求,三问三答,形成整体
5.辩析类、评析类—--正误评价,阐明理由,表示态度
6.建议类、打算类—--广泛代表,阐明理由,表示态度

高考地理审图、审题方法和行文策略

一、审图

(一)地理的图象特点:

地理形象材料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1、“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 等的确切地理位置;或起点终点等时序;

2、“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要素相关线条等;

3、“面”——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

4、 “箭头”——

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洋流、大气、生态物能、地壳物质等的循环);

② 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力、产品、市场信息等);

③工艺流程等。

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二)地理的数量特点:

定量定性分析地理数理统计图表。

(1)表格统计: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约算勿精算:

①一定的时间比较空间发展差异;

②一定的空间比较时代、时段差异;

③一定的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结题;

④多区域以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结题;

(2)扇状统计、三角坐标统计图:表达为“以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要素主次序列;

②分析成因、评估及对策结题。

(3) 柱状统计图:以时序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①以揭示说明时空分布特色或时代进步的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结题。

(4)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表达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稀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的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结题。

(5) 直角坐标统计:以两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②以分析成因、评介其影响结题。

(三)地图的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划分为

(1) “区域分布图”—区位分析为主。目标为

①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②分析要素空间区位联系。

③从主题要求出发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对策结题。

(2) “概念图”—概念形象化: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结题;

(3)“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要素间的联系;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②分析该事物的影响结题;

(4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外貌特色的形成的原因结题。

(5)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序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见前述)

(6)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以整体性特点和意义分析结题。

(7)“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结题。

(8) “漫画图”:环保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说明和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二、审文

审文字材料对高考地理的答题文字的组织十分重要。

1、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题制宜,确定思路:

⑴看问题的主题——主题是命题的“眼睛”

⑵读文字材料

⑶阅读图象材料。

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

找“主语”——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

找“状语”——锁定季节(7月或1月份。锁定空间位置(VS记忆母图)。

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找“谓语”——确定主宾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包括、不包括?因、果?等

找“宾语”—---选择题中的子项,成败在此一举。常用排除法,否定三项,找出目标项。客观题就是用文字表达。

找“动词”—— 动词会告诉你:在材料中的“人物”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在题中告诉你“要答什么内容?” 组织文字、画图、选取字母等

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2、对图象处理过程为:

①看图名定主题 。

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

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

④分析、归纳、综合,推理出答案要点,罗列①、②、③或甲、乙、丙。

3、注意地理试题均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主题要求、答题方向和提示条件。

三、应对审题能力薄弱环节

(一)学会审题

A、选择题的审题步骤
排错法:(1)题肢本身错 (2)与事实不符 (3)与题干无关
排异法:(1)张冠李戴 (2)因果倒置 (3)二次推理
怎样“排错”“排异”:(1)审题干 (2)审要求 (3)审题枝
B、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步骤
主观性试题的类型:

①判断分析法 ②理解说明法 ③归纳演绎法 ④比较分析法 ⑤综合分析法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 ②审设问 ③审题分

1.定范围— ——确定考的学科哪部分。
2.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条目和考什么热点。
4.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有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
5.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C、材料论述类的解题方法
1、读懂题目——否则答非所问,劳而无功
2、回归教材——否则密密麻麻,答分甚少
3、立体思维——否则缺乏全面,难有创意
4、多法并用——否则不属开放,背离改革
5、自然衔接——否则思路难清,高分无缘
D、漫画审题方法
一审标题————抓住“画眼”
二审画面————顾及“边角”
三审文字————找准“钥匙”
四审夸张————弄清“外音”

(二)、研究设问 准确作答

1.意义类、利于类—--拓展思维,言之有理,说法不错
2.反映类、概括类—--直接概括材料中蕴涵的教材观点
3.启示类、认识类—--联系实际,重在说明自己怎么做
4.说明类、理解类—--围绕要求,三问三答,形成整体
5.辩析类、评析类—--正误评价,阐明理由,表示态度
6.建议类、打算类—--广泛代表,阐明理由,表示态度

④ 高考地理如何对一个地方进行区位分析(转载)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地、土壤、水源、植被(畜牧业和林业)。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工业基础(机械)、农业历史、食物偏好、科技等。3.环境因素:绿色食品。
工业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水源、土地、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原材料、动力(能源)、劳动力、市场、交通、信息网络、政府政策、技术、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农业基础等。3.环境因素:风向、水源、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生态环境。
二、理解每个区位因素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因为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理解区位因素的影响原理。
三、弄清以下几个概念,是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关键。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试题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主要区位因素,答题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可能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黄淮海平原农业的三大障碍,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气象等自然灾害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区位条件:提取区域或材料提供的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具体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条件,也可以说是评价区位因素的优劣。其又可分为有利条件、优势条件、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⑤ 高三地理分析区位因素,企业距离市场近好处

1.
距离市场近,降低成本
2.
.交通运输,便捷
3.
劳动力
丰富
从这三个方面回答,望采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