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Ⅰ 七年级上册地理听课记录怎样学习地理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课本的目录提示了全书的要点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做到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如何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1)学什么? (2)在哪里?(3)为什么? (4)有何利弊?(5)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如果是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Ⅱ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六十年,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至此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后历代都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唐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2、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意欲争夺新疆。
3、1865年,中亚浩罕国(18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建立的汗国,1876年被俄国吞并)派陆军司令阿古柏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和天山南路各城,几年后占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
4、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5、海防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表示不能“扶起东边倒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6、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7、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军分三路挺进南疆,攻占吐鲁番,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全部收复。
8、为收复伊犁地区,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谈判,左宗棠做好武力准备,有力的支持了曾纪泽的外交活动。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原因】
清政府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伊犁是新疆的西大门, 不收复伊犁等于没收复新疆,国家安全没有保障。而且当时俄国强盛,收复伊犁不付出一定代价是不可能的。
9、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意见,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大战
甲午中日战争
双方 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
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时间 1894年9月,旧历甲午年。
地点 黄海大东沟
英雄 邓世昌(致远舰)
结果 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二、《马关条约》
黄海大战以后日军侵略中国路线 辽东(海陆夹攻)→山东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两万军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树立纪念碑,称“万忠墓”)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 1895年4月
签订双方 中国(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的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有关《马关条约》的纠纷 ①俄国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自己向辽东扩张侵略势力。于是法德两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清政府赔款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②1895年,日军在台湾基隆以东海底登陆。台湾巡抚逃往厦门。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配合,先后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
时间 1898年(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
兴起地 山东
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900年6月
原因 义和团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
参与国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首领者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统帅 德国将领瓦德西
备注 西什库教堂法国大主教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也参与镇压义和团和抢劫的活动
路线 大沽→天津→廊坊→北京(8月中旬)
罪行 ①杀害义和团团员;
②火烧圆明园。
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
签订对象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
内容 ①清赔偿白银4.5亿两(实际赔款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④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出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①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②进一步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③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④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第六课 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代表:
中央:恭亲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