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考地理网

高考地理网

发布时间: 2021-01-23 22:45:56

高考地理考哪几本书

必修三本书: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区域地理。

选修六本书:

1、选修1宇宙与地球。

2、选修2海洋地理。

3、选修3旅游地理。

4、选修4城乡规划。

5、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6、选修6环境保护 。


(1)高考地理网扩展阅读: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Ⅱ 高考地理复习:如何复习效率高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我认为高考强调考查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计划紧跟规律,老师紧跟计划,学生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学生地理在基础年级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二、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三、做到两个提前形成习惯
一是尽早训练答题规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学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二是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地理特征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

Ⅲ 高考地理有没有单招

广东中山大学,只要你是地理高考状元就可以。你可以参加单科报考那里!

Ⅳ 高考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这些都很重要,至少要占70%

Ⅳ 高考地理铁路网怎么背

只有抄主干线要掌握,就是三横五袭纵,记忆有窍门的,你应该有高考资料吧?里面一般都有那个铁路网图,你把每条线提出来,找到上面的主要城市,比如京沪铁路线上有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这些城市很常见,大体记住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一连就可以了,每条线都这样做,最后把你已经记住的铁路线放到一个图里,画完后你会很有成就感!听上去好像很麻烦,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好好看地图,有自信就可以的,不要被自己的刻板印象打败了,觉得自己不行的话,什么好方法都白费的!加油,祝你成功!

Ⅵ 高考地理难吗

区别非常大。我高考的时候是文综全市前几名,初中的地理很多都是记忆性的,而高中地专理则更属偏向思维性,特别是自然地理。至于人文地理,高中的知识比初中详细十几倍,你现在拿着高考地理做应该只能越做越乱一头雾水。
楼主会考只用掌握书本知识就行了,加强基础,多背,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如果高中想学文那么要多对地图有意识的熟悉,最好形成脑图,即在头脑中能够马上反应出地理形状的思维方法。当然这个对付会考是不需要的,如果楼主有意学文或者想增加知识也是不错的。
文科精英团为你解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Ⅶ 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完整方法一套

一、地理第一轮复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1.认真研读考纲,对考试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因此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可以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对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对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做到胸中有数。研透考纲,再参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便可分析出哪些知识点考查的重现率高,哪些知识点的重现率低,对比分析今年出现的概率有多高。只有这样,复习才具有针对性。

2.科学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
摆脱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前后顺序的限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相互补充,避免简单重复。在知识体系上,以高中地理为主线,将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合理处理初中与高中教材的关系,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关系,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3.制定科学、系统、合理的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 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 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 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 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 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 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 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
①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
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
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
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 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
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学生在解题中的失败的教训和走过的弯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讲评课,要紧紧的抓住典型的题目讲评,凡是出错率高的题目必须要讲,必须再练习。讲解时要注意从学生出错的根源上剖析透彻,彻底根治。要做到:重点评讲、纠错讲评和辩论式讲评相结合,或者让学生讲题,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2、要练到位,学生做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精选习题,注重综合。复习中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选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和变式性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训练答题规范,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确解题思路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为此:
(1)建立学生疑难点档案,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精选针对性习题,用小型综合题训练能力,对学生 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实效性。
(2)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是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3、要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重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批改作业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要补到位,步步为营;落实满分卷制度,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拓展训练,必须到达满分。
5、要画到位,坚持画好两幅图(中国。世界轮廓图),坚持看图,练好地理学习的基本功。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二)、克服六种不良倾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2)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3)克服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4)克服高原现象。在复习中“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
(5)克服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
(6)克服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杜绝对答案式的讲评。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重视复习观念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动”。
(2)复习活动包括:
教师讲解(讲中有启发,听中有思考),学生动脑(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演绎、总结概括),学生动手(绘图、列表、列关系式、结构式),学生动口(提问、答问、讨论、交流)以及阅读查询资料等。复习活动不能等同于讲新课。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学习新课那样搞机械重复。
(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5)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1)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断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2)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是注定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上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 ,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高三地理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 ,老师在讲课之前是经过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课,提高课堂效率。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纳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题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的哪部分的知识。各类题要透彻的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做诶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复习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5)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
(6)总结
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在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输由厚变薄。通过总结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做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读地图上。单纯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3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引导学生平时应关注时事热点,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运用所学进行思考分析。
总之,整个高三阶段地理学习,一轮复习是关键,它好比是盖高楼大厦时打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后阶段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Ⅷ 我想要高考地理模拟题,哪位给个网站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006年10月22日由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完成,并正式向外发布,首次提出了“一轴三带”促均衡发展的布局思想。据此回答1--4题。
1.河北省廊坊市位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间,按照“一轴三带”布局思想它属于( )
A.滨海新兴发展带 B.山区生态文化带
C.长城经济文化带 D.京津发展轴与山前传统发展带
2.规划指出“山前城镇密集区是京津冀地区的传统发展带”,这里的“山”是指( )
A.长白山与太行山 B.阴山与燕山
C.燕山与太行山 D. 秦岭与阴山
3.京津冀地区采取“葡萄串”式空间布局,避免连绵发展是指( )
A.“发展轴”和“发展带”都要以绿色空间加以分隔
B.防止城市产业的转移
C.避免城市职能的分散
D.构建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区域文化体系
4.与国外同类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悬殊,相对于长三角地区下列有关京津冀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整体竞争力不高 B.自然资源严重短缺
C:区域发展协调程度不高 D.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
下列四国为世界主要国家,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四国位于西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C.丙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7.有关四国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国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响B.四国的首都职能均属单一
C.四国最大城市都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D.四国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2006年11月6日,亲如兄弟,共叙友情,畅谈合作,热议发展---隆重热烈且成果丰硕的中非
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满地落下帷幕。这次峰会可以说是中非之间一次和谐的盛会,也是“和谐世
界”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结合下面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8--11题。
8.图中a地区气候特征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有明显的旱季
C.四季分明 D.全年炎热干燥
9.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 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10.图中f、c、d、e四处水域的洋流,密度流特征明显的是( )
A. f B. c C. d D . e
11.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其自然原因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含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 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最大的河流上 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1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一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的需要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4.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令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据此回答15--16题。
15.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16.“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这种景观的形成说明( )
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显著②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显著
③人类活动、地表状况的季节变化显著④气旋、锋面的季节变化显著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7.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农业特色依次具有下面所列的是( )
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D.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
2006年11月10日一17日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海口举行。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8--19
题。
18.该岛的地势特点为( )
A.东北高西南低几B. 四周高中间低
C.西北高东南低D.中间高四周低
19.该岛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歼根据盐场形成的条件,读图判断海盐产区主要在( )
A.三亚附近B.东方附近 C.海口附近 D.博鳌附近
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根据土壤有关知识,结合图1 -2,回答20--22题

20.理想土壤体积分数中含量最少的是( )
A.有机质B.矿物质C.水分D.空气
21.图2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最肥沃的地点符合图2中哪幅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关于图1甲、乙、丙、丁四地国土整治的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保护湿地,建立三江自然保护区
B.乙地区重点治理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C.丙地区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基塘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D.丁地区应充分利用水热资源,加强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流水侵蚀作用 B.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 c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D.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4.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台风 D.土地荒漠化
25.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B.生物是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导因素
C.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D.水文条件是影响各个地区地形的主导因素

一、选择题
1D 2 C 3A 4 B 5 B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C12 D 13 B 14 C 15B 16B 17 B 18 D 19 B 20 A 21 B 22 B 23 B 24 B 25 C

Ⅸ 有什么好用的高中 高三用的地理网站

高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我觉得最好用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