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地理
『壹』 初中地理和化学哪个好教
哪个好教不取决于科目,而是取决于你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和教学的方法 。方法得当,学生接受并能掌握就是好。
『贰』 初中科学问题地理的
冷锋和暖锋,冷锋用三角形表示,暖锋用半圆形
『叁』 初中科学包括哪些学科
初中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官方中物理,化学叫物质科学,生物叫版生命科学,地理叫权地球、宇宙、空间科学。
中考180分中物理占35%,化学占35%,生物占23%,地理占7%。
(3)初中科学地理扩展阅读
科学是小初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从2017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科学课(未分科);在小学,科学课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兴趣。
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将科学课作为基础性课程;在中考中占有较高的分值(各地的总分不同),其包含了物理 化学 生物三科内容;高中将科学细分成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高考中(理科)占300分。
『肆』 为什么中学理科科学地理和生物。物理化学科学不是很完整
我随便举一例……
在中学生物,见到解剖青蛙或者鱼的时候,一群女生居然可以聚集成一堆然后尖叫,你觉得是正常科研会发生的事吗?
事实上正是因为如此,不仅是理科科学,文科学类这边也一样,无论是历史,还是法律,政治经济学……截止中学,甚至是大学本科阶段,说这些全部都是科普级别的都不为过的,至少应付日常生活,是大体已经够用了,然而……都不可能精。
而中等教育,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时代,学生在初中高中6年,恰好就是自己渡过青春期,走向青年期的时间,也是在这个阶段找到自己兴趣的方向,并以此确定将来的目标。【当然,因为应试,或者“为利驱使”而改变自己初衷,做出言不由衷的选择,那就是别的问题了。】
既然是寻找兴趣,寻找方向的时间,那么每个十字路口前都有什么样的风景,都只能粗略地看一眼,就必须返回,再看看另一个路口前方长什么样。你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面面俱到,除非提早做出决定(譬如参加竞赛,试着搞某个学科的课题),否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通识教育,面很广但是并不完整的教育,是恰到好处的。
【退一步其实还有别的理由,譬如不少理科学科,需要数学学到深的地方,微积分,微分方程,矩阵,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等都学完,才能进一步深入的。而数学要学这些,实话说有部分知识点生活中已经开始用不到了。所以理科(也有文科)在初高中,只能贯彻科普来进行的。】
『伍』 全国哪些地方初中有科学这么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合在一起)全国哪些地方在用浙江版的科学教材
浙江。。浙江的教材貌似不是自己出的吧。。。记不大清楚,反正好像浙江用其他省没用。。。
『陆』 初一科学——地理
(太平洋)
板块俯来冲到
(亚欧自)
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弧状岛链
(太平洋)板块边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火山带
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的
(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安第斯山的形成原因
(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使得地表抬升,形成山脉)
『柒』 怎么快速提高初中地理科学
关于地理,重点突击一下。推荐你看一份资料,希望对你回有帮答助。
http://..com/question/265519691.html
『捌』 初中地理
人种也称“种族”,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头形、鼻形等等)的人群,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类各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彼此隔离地生活在各自然地理环境里。由于自然条件长期对人类的不同影响,以及各人群集团间长期隔离和交通联络的不发达而造成不同地域内的人群的不同自然体质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全世界人类可分为三大类人种,即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在人种分类上,也有主要根据肤色特征,把人类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的。人种属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
白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近几百年来,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又逐渐分布于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数居第二位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左右。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宽窄适中;体毛和胡须稀疏。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马扎尔人、芬兰人也属黄种人。
黑色人种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美拉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
人种划分
对人种划分的最早的科学性尝试发生于17世纪,那正值欧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最早出版的脱离罗马希腊传统的人类划分法是弗朗索瓦 ·贝尔尼埃(François Bernier)所著的 Nouvelle division de la terre par les différents espèces ou races qui l'habitent (《基于地球上居住的不同的物种或种族的新的地球划分法》),于1684年出版。Bernier共区分4个种族:
欧洲人,包括南亚人,但不包括拉普族
远东人和美洲原住民
撒哈拉以南非洲 人
拉普族
18世纪时,人类群体之间的区别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Todorov 1993)。早期的学者注重于总结及描述“人类的自然类别”,这即是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于1775年出版的人类五分法的文章的标题。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等地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中亚、东亚等地
埃塞俄比亚人种,即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种,即红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美洲
马来人种,即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注意:和20世纪时所说的棕色人种不同)
在布卢门巴赫之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渐渐将美洲、马来两个人种归并于蒙古人种,结果进入20世纪初剩下三个主要的人种:
尼格罗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20世纪最常见的分法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S·昆(Carleton S. Coon)提出的:
刚果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澳大利亚人种,即棕色人种
开普人种(居于非洲南部,因在特征上和传统的“黑色人种”有别,而分列出来)
其实,还有蓝重人,绿种人等等,人种是有很多的,但是最普遍的\最多的是黑\白\黄这3种
希望你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