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什么地质种
⑴ 银杏适合什么土壤种植
土壤是银杏生长的基础。银杏生长、结实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和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条件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银杏的生长与结实。
银杏对土壤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土质一定要疏松。银杏根系发达,根系的活动要求土壤有充足的供氧量,土壤空气含氧量必须大于6%。土壤板结,透水、透气性差,甚至积水淹气,都会使银杏的根系衰弱乃至死亡,最后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这是许多场院内、水塘旁、马路边的一些银杏树,往往生长不良、很少结实、种粒小、部分甚至全株枯死的根源。
银杏对土壤的肥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疏松肥沃的森林山地腐殖土,最能满足银杏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房前屋后的银杏树,生长结实较好。这些树的根系,常常能伸到附近的粪池边或猪羊厩内。它们不但生长迅速,开始结实早,历年产量也较高。据江苏农学院1981年在射阳果园调查,1959年冬定植的一批根蘖苗,平均树高12.5米,胸径33.9厘米,胸径平均年生长量1.9厘米。其中,厕所边上的一株银杏,胸径达35.0厘米,其生长速度可以与当地的速生树种洋槐相比拟。
银杏对土壤酸碱度(pH值)的适应性较广。在pH值4.5—8.5的范围内,只要土质疏松,银杏都能正常生长。但是,最适合的土壤酸碱度范围是pH值6.5—7.5,即银杏适宜于生长在从微酸性、中性到微碱性的土壤内。银杏也可以在含盐量千分之一的土壤中正常生长,但是土壤含盐量如果超过千分之二,则会严重生长不良。由于银杏抗风力强,同时它又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所以,它是沿海防护林较为理想的一个高层结构配栽树种。只是由于其早期生长较慢,200年生以后,主枝乃至主干极易自行折断等,一般情况下,它并不适宜作为防护林的主栽树种栽培。
银杏对土壤水分的要求相当严格,既不能缺水,又不能积水。长期保持湿润的环境,是银杏正常生长结实的必要条件。因此,种植银杏的土壤本身排水要好,地下水位要低。地下水位不足1米时,银杏的生长结实都会受到影响。江苏省吴县东山星光村9株长在水稻田边的银杏,25年生,离潜水面56厘米的一株树,树高4米,干围58厘米,严重落叶,不结实,无新梢;离潜水面106厘米的一株树,树高7.5米,干围106厘米,只见少量落叶,枝叶生长基本正常,最长新梢长28厘米,年产白果约10千克。浙江省诸暨县的银杏,1958年以来,由于受到大面积旱改水的影响,许多成年银杏严重生长不良,并导致病虫害的大规模流行,大批植株枯死,全县白果的总产量也从1950—1958年平均年产93.4吨降到了1969—1985年间的平均年产29.0吨的水平上。为了确保银杏能正常生长结实,种植点的潜水面,至少离地面1.5米,最好超过2米。潜水面小于1.0米的地方,最好不要种银杏。
尽管银杏不耐积水,但是,沿河岸冲积土一带生长的植株,对于几天时间的洪水泛滥,也不至造成很大的损失。据调查,山东省沂河两岸的银杏树,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水淹,只是因为浸泡时间短暂,冲积土沙性强,排水通气良好,所以并未对银杏的生长结实带来危害。一般而言,在流水条件下受淹时间小于7天,是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浸水超过10天,就可能对银杏的生长结实产生不良影响。
⑵ 银杏树的 价值/作用/地质/
据研究,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银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时期”而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稳定。
银杏--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我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我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
银杏(Ginkgo Liloba L.)俗称白果,公孙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我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的。
别名白果,又名公孙树,属于银杏科,拉丁学名Ginkgo biloba。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叶形状似扇,两面均为淡绿色。雌雄异株,偶见同株,花球状,雌球花有长梗。种子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寿命长,中国有树龄3000年以上的古树,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 仍能正常结实。
⑶ 什么地方适合种植银杏
除以上介绍的银杏优良品种以外,全国各省区,在长时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版中,筛选了各地的地方良权种。诸如:
山东省:高升果,槌子杷,圆底金坠,黑白果。
安徽省:大茶果,茶果,大核果,米果,中果,大药果,小药果等。
河南省:突梗银杏,长果银杏,皱皮银杏,大果银杏,小果银杏,无粉银杏,双果银杏,金豆银杏,八月黄,长白果等。
湖北省:糯米银杏,小白果,大白果,葡萄银杏,安陆大白果,随州大白果。
福建省:短柄圆果银杏,早马铃,小白果等。
贵州省:圆白果,长白果,猪心白果,小黄白果,苦白果。
甘肃省:猫头银杏,佛眼银杏。
以上各省地方银杏品种,可能存在同名异种或异名同种的情况,因此,选用时尚须认真鉴别。银杏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种植的,银杏只适合种植在某些地方。山东是大的银杏基地,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银杏
⑷ 银杏的特点和产区有哪些
银杏为史前遗物,亦为现代的“活化石”,仅存于我国。据资料分析,大约在三万万年以前的古生代二迭纪早期,属于裸子植物中的银杏开始适应当时陆生气候条件而逐渐崛起,到了三迭纪,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我国西南部、非洲南都、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都有银杏分布,成为遍布大地的茂密森林。由于地球上气候骤然变冷,到了地质年代第四纪,北半球辽阔大地为巨大冰川覆盖,银杏遭到灭绝性灾难。荣幸的是,当时我国的华北及华中等地区没有被大片冰川覆盖,只受到局部寒冷气候的影响,因此,原生长在这一地区的银杏或多或少被保存下来。所以,目前只有在我国号称“天然植物园”的浙江省西天习山海拔400-1000米的幽深狭谷里尚保留着少数野生银杏树。它们在自然界中渡过漫长岁月,久经风霜,傲然独存,成为远古名贵植物的“活化石”。
银杏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野生银杏培育为栽培银杏。秦汉时代苍劲的银杏树无论在我国的南方或北方都有栽培,到了唐代银杏几乎遍及中原。宋代银杏又大批向长江以北及黄河流域各地移植,发展成为人民十分熟悉的珍贵果树。今天,我国银杏树已分布很广。北起沈阳,南到广州,东起浙江舟山普陀岛,西抵甘肃河西走廊,大约有21个省区都有银杏栽培。其中,以江苏、浙江和广西等省、区最为集中。其中,主要的种类有圆底佛手、长柄佛手、大马铃和大梅核四大类。银杏树是一种寿命长,结果多的高产果树,又是观赏树种。因此,多栽培银杏树,既有利于美化环境,又可收获白果,真是两全其美。
除上述温带果树外,还有梅、草莓、沙果、无花果、石榴、山核桃,等等。
⑸ 银杏主要种植于什么地区
为银杏科落叶乔木银杏(Ginkgo biloba L.),别名白果树、公孙树,雌雄异株(见图2-102)。以种仁(俗称种子也叫白果)、叶及种皮(种子的外种皮肉质部分)入药。种仁(白果)含有组织氨、蛋白质、淀粉等;种皮含有银杏酸、银杏酚,有毒;叶含有银杏素、黄酮、白果内酯、儿茶精、亚麻酸、β-谷甾醇等;银杏根皮含有银杏内酯。种仁味苦、涩,性平,有小毒。有温肺益气、定喘嗽、止遗尿、止白带的功能。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尿频等。银杏为我国特有树种,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多作庭园风景树或行道树。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栽培。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广西、河南、山东及辽宁等省、自治区。江苏邳州建立了通过GAP认证的生产基地。
银杏一般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喜温暖向阳,在年平均气温10~18℃,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20℃,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而肥沃的环境下生长良好。银杏生长缓慢、结果迟,一般约20年开始结果,寿命长,树龄可达上千年,故有公孙树之称。
图2-102 银杏植株形态图
1.长枝 2.短枝(雄球花)3.花粉囊 4.短枝(雌球花)5.胚珠 6.种子 7.种仁
⑹ 银杏树适合什么地方种植,有什么特点
银杏树属于落叶树种,适合在冬季最低气温高于零下20度的地区种植。但是如果想要银杏获得高产量,最好在年平均气温在13-16度之间的地区种植。
⑺ 银杏目的地质分布
最古老的银杏类化石是在法国南部早二叠世发现的毛状叶 ( Trichopitys)化石(也有认为晚石回炭世的两歧叶属答Dichophyllum 是最早的银杏类化石)。楔拜拉(Sphenoera)于晚二叠世时出现。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使银杏类植物濒临灭绝。晚三叠世时,银杏类植物快速发展,之后的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达到了鼎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但在赤道地区和南极洲没有发现报道。当被子植物于早白垩世晚期迅速崛起时,银杏类像其它裸子植物一样也急剧衰落。晚白垩世后除个别发现外,银杏科以外的银杏类植物已基本绝迹。晚白垩世和古近纪,银杏(主要为银杏属Ginkgo 和似银杏属Ginkgoites)在欧亚大陆和北美高纬度地区呈环北极分布,渐新世时由于寒冷气候不断向南迁徙,并在此之后不断衰落。中新世末在北美消失,上新世晚期在欧洲消失。而东亚是银杏类植物的最后栖息地。中国的银杏大化石纪录终于始新世;日本直至上新世,甚至更新世早期都有银杏叶化石发现,但没有发现繁殖器官。
在中国浙江西天目山发现有野生状态的银杏(Ginkgo biloba),另外在安徽大别山、湖北神农架和大洪山及广东南雄也有发现。
⑻ 银杏生长在什么地区 有哪些种类
银杏(Ginkgo Liloba L.)拉丁名 Ginkgo biloba L俗称白果,公孙树、鹅(鸭)掌子,属裸子植物。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为著名的“活化石”。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山东南部临沂地区浙江西部山区。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 银杏树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搜索大丰女贞银杏基地可位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从而为中国的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银杏的利用价值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