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宋代地质学的兴盛有什么意义

宋代地质学的兴盛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 2021-02-26 08:03:46

⑴ 试述宋代以来吴地书院的兴盛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书院讲学兴盛,对宋代主流思想——理学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书院的兴盛是当时社会经济高版度发展的结果,权也适应了庶族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 2书院的性质是由私人创办、私人讲学的私立学校,与政府办的官学不同。理学大师朱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从事私人讲学活动。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修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讨论、争议、自讲心得。这对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朱熹及其弟子们开创的书院传统和精神,使书院教育达到鼎盛。从某种意义上讲,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的书院教育活动可视为南宋书院教育的典型代表。

⑵ 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繁荣兴盛体现在,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
1.宋代绘画内容,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能够通过瞬间的景象,具体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动态,当时汉族与外族间的关系在绘画中也得到了反映。
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2.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3.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人直接从事绘画活动,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和提高在某一阶段上也有促进的作用,他们对于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的重视与有意识的追求,也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并为绘画技术积累了新的经验。

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被宋代和元代的画家们真正体会到了。绘画艺术的魅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被强调起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成熟的现象之一。 元代山水画继续发展,出现了赵孟媍,元四家等著名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富有艺术气息,讲究逸气,对明清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⑶ 地质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⑷ 为什么赖尔地质渐变论在地质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主要观点是:地质是不断变化的,是自然作用本身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其重要意义应该是揭示了地质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过程。

⑸ 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意义

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野外调查,需要应用第四纪地质知识,如恢复更新世古地理环境,确专定在适合于古人类属生存的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地层等。发掘工作只有在充分认识第四纪地层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埋藏在河湖相沉积层里的古人类文化地点,只有采取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才是有意义的。对古人类文化遗物时代的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对哺乳动物的分析判断在现今仍然是主要的方法。当然,古人类文化遗物也是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项重要依据。

⑹ 宋代时书院的兴盛

宋代四大书院。是后人对宋代历史悠久、影响广大,或官方褒扬、朝廷赏赐,或名人主讲,人才辈出,或规模较大,世人称道的书院的例举。“四大书院”的说法最早出现于南宋,起初是对北宋时期四大著名书院的称谓。
最受公认的说法四大书院的说法是: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河南商丘城南的应天书院(睢阳书院);
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或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当时只是官方修书、藏书的机构,像唐代的集贤书院 、丽正书院,其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仕途险恶,一些学者不愿做官,隐居山林或乡间闾巷读书讲学,吸引了一些士子前来求学,书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书院。但唐末五代的书院数量少,规模不大,故其影响有限。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 一文中谈到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指出由于唐末五代官学衰落,学校不修,学者求学而又没有适当的求学之所,因而选择了创建书院精舍这种教学形式,来满足世人读书求学的需要:“余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择胜地而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或就而褒表之,若此山,若白鹿洞之类是也。” 从上可见,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三,佛教禅林 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 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讲和俗讲 的讲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 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 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⑺ 宋代理学兴起发展的原因

宋代理学兴起发展的原因: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唐代儒学大师韩愈《原道》“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之类恐吓已经无法控制人心,所谓“儒门淡薄,收拾不住”。

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入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之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他们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7)宋代地质学的兴盛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宋代理学的发展:

对于理学,一个公认的解释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大致的发展轨迹是:创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元、明,清中期以后开始逐渐衰落。

理学发展的初始,可以说是对道教和佛教的批判。佛教和道教的盛行,让部分儒者感到不满和不安。他们认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使人们的行为不受礼法的约束,会危及社会秩序。

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倡导辟佛的主张,他们认为佛教和道家的出家一说违背了忠孝之道,僧侣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反而要大肆修建庙宇,不仅劳民伤财。

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韩愈的“辟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另一部分人认为儒学和佛道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韩愈的好朋友柳宗元就提出佛教中的有些道理与儒家的《论语》和《易经》是相通的。还有一部分人,则更高瞻远瞩,他们借鉴佛、道形而上的理论来完善儒学,并由此建立起儒家的形而上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弥补了之前儒学的不足,还成为之后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在这方面,韩愈的弟子李翱更有卓识远见,他提出“复性说”,认为性善而情恶,只有消除情欲,才能恢复善性。

此外,他还发掘了保存儒家关于性命原理学说的《易》和《中庸》。这两部著作正是宋明理学家阐发儒家形而上学说,并与佛、道对抗的主要经典。这些思想,为理学的形成开了端绪。

北宋以后,佛教理论日渐衰落,新儒学运动广泛开展起来。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命家努力提倡儒家学说。

之后,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以儒家的《周易》和《春秋》为依据,提倡道德性命学说,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说。其中,胡瑗还认为应该将儒家经典作为治国的根据。

到了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等。

南宋时期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其中,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最主要的两大学派。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统治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在社会政、教两方面的功能。由于伦理修养层面是直接为政治制度层面服务的。

统治者常常使得本来建立在自觉原则上的道德规范,变为强制人们接受的律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⑻ 研究地质学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⑼ 研究地质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⑽ 两宋时期文物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

  1. 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 文化事业上大兴文教,屡次修书,鼓励私人书院的发展内,形成文容化发展的宽松环境;

  3. 经济上封建商品经济远胜前代,经济的发达促进文化的兴盛;

  4.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级兴起,新的文学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如词等;

  5.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宋朝皇帝个个多才多艺,鼓励文艺,天下形成了崇尚文化的风气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