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勘探队员说的那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地质勘探队员说的那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6 01:52:03

⑴ 《最大的书》中的“书”指的是什么“字”指的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最大的书》中的“书”指的是:一层一层的岩石。

“字”指的是:雨点留下的雨痕;波纹的波痕;还有闪光的、透明的矿物。

“画”指的是:有树叶,有贝壳,还有一条鱼。

⑵ 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书"要加引号

加引号是指另外的意思,这里是指岩石。

出自《最大的书》。

课文原文: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2)地质勘探队员说的那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分为双引号和单引号这两种。引号的用法在小学有以下几种。

一、表示直接引用。某人说话的内容、或者引用名言、格言,就用引号。这种方法在小学经常使用。孩子也非常熟悉这种形式。二年级语文课文《千人糕》中: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卖泥塘》中:“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大声吆喝起来。”在这里孩子说的话,青蛙说话内容 就运用了引号。到了二三年级孩子基本会使用这种形式的引号。注意:如果不是照原样复述他人的话,而是大概的转述他人的话的时候,就不能用双引号。

二、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课文《一匹出色的马》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课文中的马是指特殊含义的用柳条做的马,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马。

表特殊含义的引号,在句子中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有的引号表示讽刺、嘲讽、挖苦等含义。因此要根据文中的具体能内容进行分析。

三、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个作用要到中高段,课文中会出现引号的这种作用。例句: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句话中再早加了双引号。

表明鲁迅时时刻刻牢记做事要早。做什么事不要拖拖拉拉,时间不等人。“早”字提醒鲁迅对待时间的一种态度。早在这里加双引号表示提醒和着重强调的作用。

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的时候,一般外面的部分用双引号,里面的部分用单引号。例句:小明问妈妈:“妈妈,‘朴素’是什么意思啊?”双引号这种用法在小学很少用,但是杂志或者初中的语文书就能看到这个较为复杂的双引号作用。

引号在作文中的书写格式:前半个引号和后半个引号都应该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个引号可以在一句话的开头,但是不能放在一句话的末尾。为了避免前半个引号出现在句末这种现象,一般采用前半个引号和最后一个字挤占最后一个格的写法。

引号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要注意它的格式。前半个引号在田字格的右上格 ,后半个引号在田字格的左上格。无论是前半个引号还是后半个引号都要紧紧贴着文字。

⑶ 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最大的书》中的“书”指的是:一层一层的岩石。


“字”指的是:雨点留下的雨痕;波纹的波痕;还有闪光的、透明的矿物。


“画”指的是:有树叶,有贝壳,还有一条鱼。



《最大的书》原文: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⑷ 想一下学过的课文填一填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字是指什么画是指什么

“最大的书”来指的是岩石。源
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⑸ 二年级下册19课最大的“书”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内看着什么。川川走容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这能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的宝藏!”“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⑹ 最大的书指的是高山对的还是错的

《最大的书》中的“书”指的是:一层一层的岩石。

《最大的书》原文
一天,爸爸带川回川去爬山答,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⑺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一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爬到半山腰,遇到了一位地质勘探队员,他为川川介绍了一本“最大的书”.

⑻ 最大的“书”地质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80分钟
精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岩石就是“书”啊!你们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出示课件)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头脑中出现了许多小问号,同学们,你们奇怪吗?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
二、学习5——8自然段
1、是啊,这本书中到底有什么呢?让我们和川川一起到书中找答案吧!同学们打开书(端正姿势)
2、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岩石这本书中有什么内容呢?
3、读课文,其余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汇报。学生结合文中有关的语句进行回答。
5、我们书中的字和画经常见到,那岩石上的字和画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插图)从这本岩石书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其实岩石上的字和画还有很多很多呢!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有关岩石的课件)欣赏了这些岩石“书”上的字和画,你有什么感觉?(有趣)
6、多有趣的岩石啊!那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你能读好吗?
步骤:①再来读一读5—8自然段,想想川川和叔叔的话该怎么读?练习读好每一句话。
②同桌之间分角色读,看你们谁读得好。
③指一组同学读,其余同学听,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④评读:(川川的问话;叔叔的答话;画的有趣)
⑤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三、学习9——10自然段
1、这本书中的字和画能说明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快读读第10自然段,你读好了就会弄懂了。
①指名说:能告诉我们什么?
②出示课件(动画)
③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段读好?(练习—指读—范读—指读)
2、地球爷爷就像个魔术师,在几亿年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谁告诉我们的呀?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9、10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把它读得更好(指名)
间休:是啊,时间就像个小马车一样在不停地奔跑,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起来跟老师一起做动作。
四、学习11——13自然段
1、刚才,我们和川川一起读了岩石书中的字和画,那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想问个明白,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川川解决这个问题吗?
2、现在,你就是叔叔了,快来读读第12自然段,等一会来告诉川川吧!(生读)
3、哪位叔叔愿意告诉川川呢?(生说)师提醒省略号的作用。
那你们知道,读了这本岩石书,还能帮助我们找到哪些宝藏吗?(生说)
4、是啊!找到很多很多,所以说这本书的用处可大哩!谁愿意当叔叔再来读一读这段(指名——齐读)
5、川川听了叔叔的话,高兴极了,那我们和川川一起学了这么多的知识,你高兴吗?那请你高兴地来读一读最后一段(练习——指名朗读)
五、总结
1、同学们,川川读懂了这本岩石“书”,知道了书中有字和画能告诉我们地球爷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知道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能帮助我们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所以说,这岩石书真是一本——(齐读课题)
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了什么呢?快把你的收获和同桌说一说吧(交流,指名)
2、同学们,想不想再来翻翻这本最大的“书”?(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师旁白)
3、你能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4、师总结:教师告诉大家,大自然其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老师希望大家长大后和川川一起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其中更多的知识,好吗?
六、识字,指导写字
1、读懂了岩石书上的字和画,老师把字写出来了,看看你会不会读。
重点:单个字“册”“质”“ 刨”→(刨根问底)组词,理解(川川总在问他,想问个明白)
2、写字:出示“铁”
①读
②看看“铁”是怎么记住的。
③组词
④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⑤指导——练习——展示
⑥“岩”字自己写。
七、结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回去以后把你收获到的跟你的家长或你的朋友说一说,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⑼ 最大的"书"的"书"指的是

《最大的书》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回宝库。在地质勘探答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