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的任务是什么
『壹』 什么是地质力学
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 地质力学在中国是由李四光创立的。最初是从1921年研究中国北部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开始的。1924年以后,李四光对比了中国南部和北部石炭-二叠纪及地球上其他地区同一时期,特别是古生代以后海进、海退现象,认为大陆上海水的进退,不仅是海面的升降,可能还有由赤道向两极,反过来由两极向赤道的方向性的运动。据此,他推断大陆运动也可能有这种方向。 地质力学既研究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变现象的规律,也研究由地壳运动产生的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联系。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是它考察研究的对象,包括构造体系的规律、海洋运动的遗迹、岩浆活动的现象、变质岩带的发生和矿产的形成等。 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4个方面: ①构造体系的深入调查研究。包括:构造体系类型的划分;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的鉴定及其空间排列规律;岩石力学性质及构造应力场的分析;构造运动时期和构造体系形成时期的鉴定;现代地壳运动和活动的地应力的观测;岩石内流体运动和构造型式对油、气的动态与油气集中的控制作用;各级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场与地球化学场及地球物理场的联系。 ②全球大地构造体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与各种构造体系同时发生的沉积建造、岩浆岩建造、变质岩建造和矿产资源的成生联系。 ③古生代以来全球大陆运动和海洋运动问题。首先着眼于中国及邻区石炭-二叠纪大陆运动与海水进退规程。 ④地壳运动问题。包括:区域性升降运动与水平运动的联系;地球角速度的变化和潮汐作用对于大陆运动和海洋运动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变化和地壳运动与地球运动对古气候变化的作用等。 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地质、地热地质以及地区稳定性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李四光著作中提出的一些地质问题,如地壳运动规律,地壳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在运动中的相互联系,矿产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等,迄今还没有解决。研究步骤: ①鉴定结构要素的力学性质, ②辨别构造性迹的序次和不同序次结构面力学性质的转变, ③确定构造体系的存在和范围, ④划分巨型构造,鉴定构造形式, ⑤分析联合和复合的构造体系, ⑥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类构造体系反地形映的应力活动方式, ⑦构造模拟实验。
『贰』 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工程地质的工作任务是:查明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诸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版,地质构权造,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找出并分析论证不良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区域稳定问题,岩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水渗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等。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定性或(和)定量评价,必要时进行地质过程演化分析和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弄清工程地质问题发展趋势,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建议和依据。
『叁』 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由李四光在1921年首创。其后经过长期的尤其是1949年以来广大的地质工作者50年的努力,这一学科得到飞速的发展。它建立了亚洲和我国的重要构造体系以及构造型式,尤其是几个巨型构造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演化的研究,如新华夏构造体系、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带(阴山—天山带、秦岭—昆仑带、南岭等)等。构造型式上有多字型、山字型、歹字型、入字型与帚状等。地质力学认为,地球自转不均衡所产生的水平力量是发生地壳运动和形成各种构造体系的主要原因。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反映出地质力学的全球观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从过去着重研究大陆构造到现今将全球构造和海底构造结合起来研究,尤其是结合海底年代学资料,从发展演化的眼光将构造体系的改造和建造结合起来研究;从构造体系的力学研究逐渐拓展到构造体系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方面的研究。
地质力学在现今地应力测量和现代地壳运动方式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已建立了完善的地应力测量的理论基础、先进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有先进的软件系统,包括地应力数据处理软件、有限元和边界元应力计算软件,可用来处理非线性问题,如岩石的弹塑性、粘弹性、介质的应变软化及硬化、非稳定性破坏过程的应力计算等。此外,在技术方法方面,近来亦有长足的进步,如计算机技术、岩石力学性质的测定、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和模拟实验。
地质力学在油气普查勘探、矿产地质、矿田构造、工程水文地质、地震、地热及地壳稳定性评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区域稳定性评价上更为突出,如李晓等作出的《1:500万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图》,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图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手段,得到了定量化的区域稳定性评价指标和参数。日本学者针对深部地下工程,根据日本岩石的地质力学性状,进行了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岩体稳定性分类。
地质力学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本身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要发挥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尤其是在近代构造活动、现今地应力场测量研究以及矿产和构造体系的联系等方面,要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肆』 地质力学的简介
岩石力学是一复门研究岩石制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一门新兴的,与有关学科相互交叉的工程学科,需要应用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地质学、土力学、土木工程学等知识,并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
『伍』 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
地质学是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地质学要找到地质变化的动力,解释岩石与矿物的来源,必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把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能量是如何转化为岩石、矿物的过程研究明白。
随着陨落地质学学的发展,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就是地质变化的动力已经“昭然若揭”!是小行星环撞击地球产生的陨石坑链接形成了“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光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能量——金属态氢离子聚合的二氧化硅及二氧化硅衍生的硅酸盐逆掩或顺推形成了新的地壳。
要验证陨落地质学理论,离不开“核子地质学”;地质学家既要考察陨石坑中央锥的地质构造,又要研究“核聚变”的爆炸产生了那些地质变化。
地质学家要研究物质光速流动转化为能量——金属态氢离子,以及能量——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新物质时的电磁力。可见解释物质产生及电流与磁场的关系,乃至生命的产生都是地质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陆』 何谓岩体力学它的研究任务和对象是什么2
1. 何谓岩体力学? 它的研究任务和对象是什么?
岩体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学科,是研回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答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
2. 岩体力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工程地质研究法,试验法,数学力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3. 何谓岩块,岩体? 试比较岩块与岩体,岩体与土有何异同点?
岩块是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岩体是指在地质历史中形成的,有岩块和结构面网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赋存在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是岩体力学研究的对象。
『柒』 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简答
工程地质的目的级任务:
在城建规划和建(构)筑物、交通等的基本建设工兴建之前,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目的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查明工程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其特征、成因和控制因素,并指出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2、分析研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3、选择工程地质条件相对优越的建筑场地。建筑场地的选择和确定对安全稳定、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有时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在选址或选线工作中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但工程地质条件常是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有利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安全。
4、配合工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据地质条件提出建筑物类型、结构、规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议。建筑物应适应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具体方案也与地质条件有关。
5、提出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和建议。任何一个建筑场地或工程线路,从地质条件方面来看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从工程措施角度来看几乎任何不良地质条件都是能克服的,场地选完之后,必然要制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只有在了解不良地质条件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后才能拟定出合适的措施方案。
6、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大型工程的兴建常改变或形成新的地质营力,因而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开挖边坡引起滑坡、崩塌;矿产或地下水的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水库引起浸没、坍岸或诱发地震等,所以保护地质环境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重要任务。
『捌』 地质力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地质力学学说,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创立的学说。他是根据他版本人在国内外权长期的地质实践经验和我国地质构造发育的特殊条件,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逐步总结创立出来的。
它的基本内容是:地质力学学说是在地质学的基础上,用力学的原理研究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该学说用力学的原理,研究地壳运动中所形成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形迹的特征、分布、排列规律、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并依此进一步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和引起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等问题。
李四光
李四光在总结我国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地壳构造特点之后,提出了大陆构造基本型式的三种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并认为地球的自转及其角速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经向的水平错动和纬向的水平错动)是推动地壳运动的主导因素。地质力学学说在生产实践中,已应用于找矿勘探(如找石油油田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以及地热资源勘察等方面。
『玖』 地质力学的介绍
地质力复学,广义的理制解是指地质学和力学结合的边缘学科。不同学派对其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见解,如奥地利弥勒学派认为研究内容是考虑地质因素的岩土工程的力学问题。在中国地质学界,地质力学是指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研究中国和东亚构造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一种构造地质学说。它主要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现象,研究地壳各部分构造形变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用来揭示不同构造形变间的内在联系。地质力学注重构造体系的分析,特别是活动构造的活动规律和动力来源,以及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形成的力学机理的分析,也注重研究地应力和地质因素对岩土工程的力学分析的影响,地质力学对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拾』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学说内容是什么
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地质力学在中国是由李四光创立的。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提出“大陆车阀说”。1929年发表《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一文,概括了不同类型构造的特殊本质,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为地质力学奠定了基础。20世纪40年代初,李四光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60、70年代以后,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地质工作和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地质力学既研究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变现象的规律 ,也研究由地壳运动产生的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联系。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是它考察研究的对象,包括构造体系的规律、海洋运动的遗迹、岩浆活动的现象、变质岩带的发生和矿产的形成等。 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4个方面:① 构造体系的深入调查研究。包括:构造体系类型的划分;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的鉴定及其空间排列规律;岩石力学性质及构造应力场的分析;构造运动时期和构造体系形成时期的鉴定;现代地壳运动和活动的地应力的观测;岩石内流体运动和构造型式对油、气的动态与油气集中的控制作用;各级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场与地球化学场及地球物理场的联系。②全球大地构造体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与各种构造体系同时发生的沉积建造、岩浆岩建造、变质岩建造和矿产资源的成生联系。③古生代以来全球大陆运动和海洋运动问题。首先着眼于中国及邻区石炭 二叠纪大陆运动与海水进退规程。④地壳运动问题。包括:区域性升降运动与水平运动的联系;地球角速度的变化和潮汐作用对于大陆运动和海洋运动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变化和地壳运动与地球运动对古气候变化的作用等。 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震地质、地热地质以及地区稳定性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李四光著作中提出的一些地质问题,如地壳运动规律,地壳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在运动中的相互联系,矿产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等,尚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