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地质地貌有哪些
① 青海西宁海南地质情况
海南州在地貌分区上属柴达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区,青海东部中海拔盆地分区,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区。海南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之盆地与山地相间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贵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兴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岗大起伏山地。在这种近东西向起伏相间的格局两端,西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东为西山--扎马日岗中起伏山地,这种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于地质构造山断块抬升的山地与山间断陷盆地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以及共和盆地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构造带。山地是海南主要地貌类型,面积占海南陆地总面积的42.3%,丘陵及残山占海南陆地总面积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海南陆地总面积的46.7%,其中河谷阶地为12.4%。
海南州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围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海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面积为4.4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② 青海省东部主要地形
青海省主要处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形主要也是高原地形,相对海拔高,起伏较小.边界地区是高山.
③ 青海地形特征通常描述为
青海处于青来藏高原,北部是柴达源木盆地。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④ 青海省的地势是什么特点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回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答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⑤ 青海高原的土的资料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总量与特征
1.土地资源总量
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2.土地资源的特征
(1)土地面
积大,但质量差,优质土地少。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少,土地发育程度低。从土地类型来看,高山地多,山旱地多,戈壁、沙漠多,冰川、寒漠地多,土层薄和质地较粗的土地多,从而影响了土地的质量。青海也有一定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东部河湟地区的黄土区或红土区,土层深厚,气候温暖,降水较多,土地质量较好。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气候较温暖,但降水少,局部地区土层较厚,小面积有水源灌溉,土层较厚的土地质量较好。
(2)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青海省土地广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地貌、土壤、植被类型较多,因此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以东部黄土区山地为例,其土地类型垂直分带是:河谷沟谷地,低山丘陵地,中山地,高山地,极高山地。该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带是:海拔2,80O米以下主要种植春小麦等温性作物,还有草地,为农牧地带;海拔2,8O0米~3,3O0米主要种植青棵、油菜等耐寒作物,还有天然草地和森林,为农林牧地带;海拔3,3OO米~3,9OO米为牧业用地;海拔高度最低为1,65O米,最高达6,860米。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也呈相应的变化,出现明显的土地垂直带谱。
(3)草地多,适宜农林土地少,但分布相对较集中。青海草地面积大,草地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46%,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主要集中于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边缘山地。宜农地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54%,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宜林土地仅占省全总土地面积的6.1%,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二)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青海土地资源的类型共有13个一级类型和75个二级类型。其土地类型及其分布:
1.河湖滩地及湿地
这类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的湖滩和河滩地上,不包括青南高原和祁连山系中的高寒湿地。土质主要为湖积物和冲积物。柴达木盆地和茶卡盆地,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盐湖较多,也有淡水湖泊,湖泊周围多盐碱土滩地和盐土沼泽地。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气候为半干旱,湖滨多形成草甸湖滩地。
⑥ 青海有哪些山脉
阿尔金山脉阿尔金山脉之名源自蒙古语,意即“有柏树的山”。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面,是构成青藏高原北边屏障的山脉之一,也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界山。位置介于北纬37°~39°30′之间,东经86°~94°10'之间,大致呈东西走向,东面与祁连山衔接,西端昆仑山分界,全长720公里,最宽处超过100公里,面积6.2万平方公里。
西段较高,最高峰为尤苏巴勒塔格,海拔6161米。有小型冰川发育。褶皱断块山地,西段尤苏巴勒塔格,与昆仑山脉相接;东段称安极尔山,东延到当金山口与祁连山脉相接。为若羌河、米兰河等发源地,但水量不大;山麓的若羌、米兰等绿洲面积很小。东段的山势降低到4000米以下,至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交界处,高度又增加到近5800米。气候干旱,植被贫乏,荒漠植被占统治地位。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当金山口为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交通要道,有公路。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坐落于阿尔金山的中段。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1)地质
阿尔金山为巨大隆起带。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在地质时期,局部地区因海侵而堆积了不完整的古生代地层。华力西运动末期,阿尔金山再度隆起。中、新生代,沿北北东方向的断陷中堆积有侏罗纪至第三纪的含煤建造和红色岩系,新构造运动使其不断上升成高山峻岭。
(2)地势
阿尔金山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海拔3500~4000米,最高峰为,海拔6161米。阿尔金山山体南北两翼极不对称。北坡相对高度可达2500米以上,南坡地势缓和,高差较小。
阿尔金山东狭西宽,俄博梁以东延伸为安极尔山,宽度为20-30公里;以西,阿尔金山分为2支,北支为金雁山,南支为阿哈提山。其间有索尔库里谷地,是古今沟通柴达木与塔里木两盆地的金鸿山口所在地。
(3)气候
阿尔金山为中国及世界上干旱山区之一3000米中山带年降水量约100毫米以下,山坡上干燥剥蚀强盛,形成黄土状物质堆积。3500米的亚高山带年降水量稍增,但仍干旱异常。4000米的高山带气候干旱寒冷,寒冻风化作用强烈。5400~5600米以上有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发育。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北坡瓦石峡河、若羌河和阿雅里克河等,水量不大。 [编辑本段]地貌概况山脉南接藏北高原,南北界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其山脉东西长约730千米,南北宽约60—100千米,呈SWW—NEE,近似东西走向,区域面积F=4.5X104平方千米,山脉东西部两端高,中部较低(海拔在4000米—4200米之间)。海拔5000米以上的区段发育着现代冰川。
东部山峰阿尔金山海拔5798米,是阿尔金山脉东部的最高山峰,主峰及其山脊线的南北两侧分别为青海和甘肃两省辖区。因此,阿尔金山是两省界山。阿尔金山主峰东距甘青公路约110千米是当金山口,此处是阿尔金山与祁连山的分界。
该山脉东段北坡山麓处于疏勒河下游南岸,南坡在苏干湖附近,南北相对高差分别为3000米和4800米左右,主峰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它处于阿尔金山深断裂线上,这与峰区高耸峻拔有直接联系的。
自南向北,峰区有三列山地相间两条谷地,其地貌概况如下:
南列主峰区山峰高度在5200米—5798米之间,主峰阿尔金山位于萨木萨克沟南侧10# 冰川两粒雪盆结合处的后壁。在10# 冰川粒雪盆的后壁上,另有一座5728米的高峰与东侧主峰相对,二者相距1200米,相对高差仅70米。主峰区沿山脊线两侧分布着31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33.78平方千米,其中北坡冰川有20条,冰川面积25.26平方千米。萨木萨克沟冰川有17条,冰川面积19.28平方千米。
10#是本区最大的冰川,其面积为4.08平方千米;冰川长度3.8千米;冰储量2.652X108立方米;冰川末端海拔4520米,高出萨木萨克谷地约300米,冰川粒雪线海拔为4840米。主峰与萨木萨克谷地的垂直高差(谷地指该冰川江口)为1560米。
萨木萨克谷地,东高西低,海拔4200—4400米,为河流形成区,该沟向北穿越中列山地中部断裂后汇入青石沟,是青石沟的上源。
中列山地山峰海拔在4700—5536米之间。山地切割破碎,北坡发育了12条冰川,南坡仅有一条面积0.05平方千米的小冰川。中列山地冰川总面积8.23平方千米,最大的冰川是七里沟冰川,其面积为2.17平方千米,长度2.1千米。冰川末端平均海拔4660米。中列山地与萨木萨克沟谷地相对高度约1000米。
萨木哈布塔拉谷地,海拔在3500—4200米之间。谷地西段(青石沟)较宽阔,海拔也较低,向东部延伸则有5个4000—4200米之间的分水岭处于该谷地中。从卫星影象图上可以看出,该谷地的所在位置系阿尔金山深断裂线。
北列山地(青石沟东西一带)地势明显降低,地形散漫,山峰高度在3500—4849米之间,没有现代冰川分布,该山地为阿尔金山的外围山地,再向此逐渐进入山麓地带,最后没于疏勒河下游。 [编辑本段]主要资源(1)植被
山地北坡呈极端干旱荒漠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从山麓、中山、亚高山以至高山带,均以荒漠植被占统治地位。主要代表植物有:合头草、昆仑蒿、驼绒蒿和玉柱琵琶柴等。2300~3000米河谷中疏生少量植物,如沙棘、短穗柽柳、盐穗木、花花柴、疏叶骆驼刺、胀果麻黄、喀什霸王等。
(2)植被
在土壤垂直带中缺少山地淡栗钙土带;山地棕色荒漠土上升至2800米,山地棕钙土上限可达3800米。3800米以上分布亚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荒漠土。谷地中发育有盐化高山荒漠土,沟谷底部则出现沼泽和大小盐湖,其周围分布有沼泽土与山原盐土,局部洼地可见龟裂土。
⑦ 青海高原的地质形成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隆起版形成青藏高原,北部权青海省境内叫做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高原上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地形复杂多变,降雨比较少。
⑧ 青海草原地质是什么构成
应该是青海草原地形吧。
青海省总体位于青藏高原,地形组成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草原主要分布内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周围山地,尤其是东北部祁连山。
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容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⑨ 青海省有哪些不错的地质单位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这是青海最好的单位,别的就考虑了,比地调院差距不是一点
⑩ 西宁地质有哪些
呵呵,同行好。
我说的这些都是当地甲级资质的地质单位。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西宁市德令哈路278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 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1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宁市建国路勤奋巷6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甲级。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岩土试验)甲级。
青海省岩矿测试应用研究所 西宁市城西区盐湖巷15号 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甲级。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遥感地质调查甲级。
青海煤炭地质一0五勘探队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47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商业巷5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 平安县平安镇兰青路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西宁市苏家河湾4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 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第八地质队 西宁市西川南路11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22号 地质钻探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