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怎么解释地质综合剖面图

怎么解释地质综合剖面图

发布时间: 2021-02-25 16:24:47

Ⅰ 怎样看地质剖面图

看地质剖面图的话,主要看高度等高线就是同一个高度。

Ⅱ 怎样画地质剖面图

其实不难,首先根据这十个点进行直接插值生成高程图,或者加入断层等地质要素,再插值生成构造图,然后再作剖面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怎么看

现在勘测单位的工程地质图一般都没有提供图例,竖井左边的数字是黄海标高,右边的数字是深度。

Ⅳ 关于工程地质剖面图数据的意思

1、②-1、②-3A:-1和-3A是②的下标,是小字,表示第②层土体的亚层,你可以理解成第②层土体里面夹有很多的薄层,1和3A是这么多薄层的编号;
2、N是指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N=18就是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是18击;
3、-23.17和31.40:-23.17是该线所画位置的绝对海拔高程,31.40是所画的该线从地面向下的深度;
4、qc=5.67,qc上面有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值,qc表示双桥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qc=5.67表示在地面下21.30m-26.20m的土层所做的静力触探试验的平均锥尖阻力为5.67Mpa;
5、frb=25.43Mpa表示该层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25.43Mpa;
6、qc(MPa)[fs=qc/100]:fs是双桥静力触探试验的侧摩阻力,qc锥尖阻力的单位为Mpa,侧摩阻力等于锥尖阻力除以100;它左边(-51.77)60.00是与第3条是一个意思,只是这里的标高所在的位置是钻孔的底部;
7、6,12,18,24与上部双桥静力触探试验的侧摩阻力对应,从上侧的双桥静力触探试验的虚线向下做垂线,与该线的交点所在的数值,就是虚线所在的这个点的侧摩阻力数值;
8、17.8m左右两侧的黑粗线与上部的钻孔位置相对应,表示图中所画的两个钻孔在地面上的距离为17.8m
9、水位(深度/标高),表示地下水位的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的海拔标高。例如在第一幅图里面1.18/7.05就表示,水位的深度是地面以下1.18m,海拔标高是+7.05m。(对于这个数据我感觉可能是写反了,应该是海拔1.18m,位于地面以下7.05m),因为没有表头,不知道它在最左边的标尺是指的深度还是高程。

Ⅳ 地质学中的剖面图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把一个物体从上到下切开,然后看他的剖面。
地质学中作的剖面图大多是为了观察地层从最深处到地面(或是观察顶点)的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才制作的。
没什么,这东西。
再就是有一些作图规范之类的。

Ⅵ 地质构造综合解释

图5-12e为XB04-1剖面基于DCT法的欧拉反褶积向上延拓0~20km断裂轨迹追踪图划分的断裂和结晶基底(图5-12d)的合成图。图中看出,利用XB04-1线重力资料反演出断裂带13条。其中F21为得耳布尔深断裂,该断裂为超壳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另外,从拉布达林盆地重力场特征及断裂的性质看,F13、F16和F19也为较深大断裂,它们可能对拉布达林盆地起着控盆作用。

通过XB04-1剖面磁异常对比分析,将本测线分为五个异常区,推断出3条深大断裂,12条一般断裂。

图5-13e为XB04-2剖面采用同样方法得到的合成图。从中看出,利用XB04-2剖面重力资料反演的断裂带15条。其中F1为海拉尔东南缘断裂,该断裂走向北东;F10为海拉尔盆地北缘断裂;F'2为拉布达林东南缘断裂,该断裂走向北东;F'5为得耳布尔深断裂,该断裂为超壳断裂,走向北东,在该剖面中的倾向表现为南东。

另外,从海拉尔盆地及拉布达林盆地重力场特征及断裂的性质看,F4、F6、F8、F9、F10和F'2也为较深大断裂,这些断裂可能与海拉尔盆地和拉布达林盆地的形成有关。

通过XB04-2剖面磁异常对比分析,将本测线分为两个异常区,推断出2条深大断裂,4条一般断裂。

Ⅶ 【求助】地质剖面图怎样看啊

主要的就是这些内容西藏农民(站内联系TA)先找点普通地质方面的书学习一下阿里巴巴版zwl(站内联系TA)对地质,权我是门外汉,但钻井得会he200512(站内联系TA)晕啊~ :rol:geology1657(站内联系TA)按剖面前进方向与比例大小,把剖面图摆到地质图上,对照看一下,看两次就全会了。hxk321510(站内联系TA)地质剖面图上的信息主要有:剖面名称、比例尺、岩性、地层产状、倾向、倾角、地形线、高程、导线方向等。如果本剖面有断层等也会表现出来。万水千山(站内联系TA)读图步骤可概括为:线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层;先地层,后构造。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式和各项规格内容。从图名和图符代号,了解图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大小可以折算图幅的面积,同时了解反映地质构造现象的详细程度。出版年月和引用资料,可以了解图幅的编制时间并便于查阅原始资料。图例的分析是读图的基础,通过图例可以搞清楚图幅内采用的各种符号,出露的地层和岩石类型,它们的生成顺序和时代即地层间又无间断等等。

Ⅷ  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地质解释

为了解区内地壳结构、构造,依据区内重、磁及少量的地震、大地电磁测探等资料,对哈拉湖-金塔,湟源-金昌-北大山,合作-白银3条横剖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研究,资料来源于前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甘肃省地质勘查局及兰州地震局等单位。各剖面的主要成果概述如下:

一、哈拉湖-金塔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地质解释

按该剖面(图1-7)地球物理特征,可分为:

1.中祁连-北祁连构造区

该区为一由南向北增大,跨度大的梯级带,磁场以低、负值为主,夹有由中基性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引起的局部磁异常,反映了该区地壳厚度由南往北减小,为一无—弱磁性区。在中祁连北缘断裂附近存在一向北倾的低阻异常,相应有低速层的显示,表明该区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在深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的岩浆房。

地壳结构为上、中、下3层,其中上地壳厚21~23km,中地壳厚19~22km,下地壳厚22~31km,地壳总厚度66~73km,由南往北减小,其特点是各分层厚度,特别是下地壳厚度比较大,变化亦较大。由于南、北双向的挤压,下地壳物质塑性向下流动堆积,形成了大的山根;浅部脆性岩层向南、北两侧逆冲,形成“V”形山体,山脉整体构造抬升,形成了目前的祁连山脉。

2.阿拉善地块(西部)

该区为一重力缓梯级带和高磁异常带,高磁异常主要由前长城系引起,是阿拉善地块西延部分,似楔入于北山和祁连两构造带之间,向南俯冲于祁连造山带之下。

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地壳厚19km,中地壳厚18~20km,下地壳厚14~18km,地壳总厚度49~56km,呈一由南往北减小的慢坡。

二、湟源-金昌-北大山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地质解释

按该剖面(图1-8)地球物理的特征,可分为:

1.中祁连-北祁连构造区

位于龙首山南缘断裂(F4)以南,重力呈一由南往北增大梯级带,反映了地壳厚度由南往北减小。磁场基本为负异常,仅在河西堡附近由寒武系及基性岩类引起的磁异常。

区内电性结构较复杂,在MT26-28点间存在向北倾的低阻异常,其特征与上述哈拉湖-金塔剖面中低阻异常相似,表明该区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在深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的岩浆房。

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上地壳厚12~19km,中地壳厚18~20km,下地壳厚27~32km,地壳总厚度56~64km,由南往北减小,往南仍有变厚的趋势。

图1-7哈拉湖—金塔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图1-8湟源—金昌—北大山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图1-9合作-兰州-白银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2.阿拉善地块(南部)

位于龙首山南缘断裂(F4)以北,包括龙首山隆起带,潮水断陷盆地及北大山隆起带(南部)3个次级构造单元,重力呈一梯级带,磁场较复杂,在北大山地区出现由加里东期中酸性岩和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引起的高磁异常。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其中上地壳厚9~11km,中地壳厚15~20km,下地壳厚21~25km,地壳总厚度由南部的56km,往北减小到45km,在龙首山地区地壳厚度变化大,呈一向南西倾的缓坡。

在龙首山地区出现数条向南陡倾的滑脱面,并在深8km左右出现多处高阻(大于104Ω·m)异常,相应的有磁异常的显示,推测这些高阻异常是由地幔物质上涌所引起,表明该区曾发生过地幔上隆,地壳变薄乃至破裂,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古裂谷。在南北两板块双向挤压时,阿拉善地块南缘地壳重新活化、褶皱,形成了龙首山隆断带,古裂谷消失,上地幔变为一向北上升的幔坡,深部超基性岩随其构造侵位于浅部,因此,可以认为金川含矿超基性岩来源于上地幔,金川铜镍矿床是在地幔物质上涌过程中形成的幔源岩浆矿床,与幔源岩浆房大,矿源物质丰富有关。

三、合作-白银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地质解释

按该剖面(图1-9)地球物理的特征,可分为:

1.秦岭造山带(北部)

位于秦岭北缘断裂(F1)以南,磁场较为平静,重力呈一由南向北增大的梯级带。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其中上地壳厚15km,中地壳厚12km,下地壳厚25km,地壳总厚度51~52km,由南往北减小。

电性结构较简单,变化较小。在上、中地壳之间存在一滑脱面。秦岭向北俯冲时,受到祁连的阻挡,导致秦岭上地壳向北仰冲,古生界向北逆冲于北部中新生界之上;中、下地壳向北俯冲,祁连造山带似楔入于秦岭地区。

2.祁连造山带(东部)

位于秦岭北缘断裂(F1)和北祁连北缘断裂(F4)之间。磁场以负为主,夹有由中基性火山岩引起的弱异常,重力场总体较平稳。电性结构比较复杂,有数条由南向北上翘的电性构造层,导致元古宇由南向北逆冲推覆于古生代之上。于711号点深60km处电阻率大于104Ω·m,可能是元古宇—太古宇的反映,表明华北陆块向南俯冲,插入于祁连造山带之下。

在白银地区深7km处有一高阻体,相应为一低缓磁异常,据地震测深资料在20~30km间有一高速层(7.5km/s),可以认为该高阻、高速异常可能是偏基性岩浆房的反映,白银厂铜、多金属含矿岩体可能与该偏基性的岩浆房有关。

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其中上地壳厚13~15km,中地壳厚16km左右,下地壳厚21~23km,地壳总厚度51~55km,由南往北逐渐减小。

四、区内地壳结构基本特征

区内地壳结构按地震波场特征,层状结构比较明显,总体可分为上、中、下3层,综合上述各剖面的成果,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构造基本特征概述如下:

1.祁连造山带

地壳厚度从总体看,由南往北,由西往东逐渐减小,其中南北向的变化比东西向的变化大;主干断裂主要为NW、NWW向,反映了区内地壳结构、构造演化主要受南、北两板块构造动力相互作用的制约,东、西部的地壳结构、构造存在一定的差异,西部的地壳分层厚度相对东部比较大,变化亦大。

地壳厚度与地形呈镜像关系,表明祁连山存在正常山根,地壳已基本达到重力均衡。由于它处于南、北两板块的双向挤压下,双向挤压力大于重力均衡作用,祁连山迄今仍在缓慢抬升。

2.阿拉善地块(南部)

呈一狭长的南凸弧形,向西楔入于北山构造带和祁连造山带之间,似为青藏高原的北界。在其南缘地壳厚度变化大,呈一向南西倾的幔坡变异带,插入祁连山之下,沿幔坡变异带分布有基性、超基性岩,包括金川含矿岩体。

金川含矿超基性岩是在古裂谷、地幔物质上涌形成的,在南、北两板块双向挤压时,裂谷消亡,随着伴生的断裂,超基性岩构造侵位于地壳浅部。

3.秦岭造山带(北部)

地壳厚度总体由南往北,由西往东减小。秦岭造山带向北俯冲时,受到祁连造山带的阻挡,其上地壳沿上、中地壳间的滑动面向北仰冲,中、下地壳向北俯冲,似把祁连夹于秦岭上、中地壳之间。

Ⅸ 工程地质剖面图如何看懂

桩下面的数字应该是桩的埋深,剖面线上的数字是坡降吧?
看不到图,具体也说不上了!
你仔细看图例呀!

Ⅹ 地质剖面图 地下水位如何解读

这图你看不明白?钻井深13.2m,意思就是钻井最底处距离地面13.2m,所以钻井最底处高程是236.02m。同理专,地下水位7.8m,意思就是距离属地面7.8m,地面高程是249.22m,所以7.8m水位对应的高程就是249.22-7.8=241.42m。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