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地质血症是什么意思
『壹』 什么是血液异常综合症
你好,建议用菌必治,清开灵注射液输液治疗的同时,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
『贰』 这些血液指标异常会是什么病(如下图)
你好。从血常规化验上看提示贫血,但铁蛋白增高,与缺铁性贫血不符。建议查查贫血原因,肿瘤标记物异常的要检查有无肿瘤证据。
『叁』 异常是什么意思
看你是怎么理解喽。抄。。不同的句子中这个”异常“的用词也不同,下面有几个你参考参考。。。 unusual 不平常的;稀有的;奇特的 extraordinary 异常的;特别的,破例的;非凡的 exceptional 异常的;特殊的 abnormal 异常的;畸形的。。{其中normal是”标...
『肆』 血细胞异常代表什么
(一)红细胞数(RBC)1.增多相对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中有形成分也相对增加绝对增多:如慢性肺心病、某些肿瘤及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按病因分类,可将贫血分成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和失血三大类。(二)血红蛋白(Hb)1.增多相对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中有形成分也相对增加。绝对增多:如慢性肺心病,某些肿瘤及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按病因分类,可将贫血分成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和失血三大类。(三)红细胞压积(Ht)减少:贫血增多:红细胞增多症。(四)白细胞计数(WBC)1.增多急性感染: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等。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肿瘤时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2.减少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时,以及一引些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急性白血病理、化损伤:电离辐射、长期服用氯霉素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五)白细胞分类计数(DC)1.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在严重化脓性感染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增高。2.中性分叶粒细胞○1增多:急性感染: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等。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素症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肿瘤时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2减少: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时,以及一些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急性白血病。理、化损伤:电离辐射、长期服用氯霉素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3.嗜酸性粒细胞○1增多: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血清病、肠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达10%以上,并可见幼稚型。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白血病性嗜酸粒细胞可高达90%,以幼稚型居多。○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及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4.嗜碱性粒细胞○1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2减少:临床意义较小,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等5.淋巴细胞○1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肾移植手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排异前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增高。血液疾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2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在严重化脓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减低。6. 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六)血小板(PLT)1.减少临床出血的常见原因,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可有出血症状。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增多: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增多指血小板>400*109/L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手术后。
『伍』 血液异常怎么治疗这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血液异常,那要具体到医院检查,是什么异常,什么原因,因为血液病分很多版种的,不能一概而权论。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不要大意,到医院检查确诊。
一般血液病会有发厌食、乏力或者流鼻血、或身上有出血点的症状,情况但是也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才行。
如果血液异常,是不能献血的。
『陆』 凝血功能异常的病因是什么
(1)凝血因子缺乏。如先天性的有血友病甲、乙、丙,其出血倾向的严重程度视其凝血因子缺损的程度而定,严重时会有黏膜、关节腔、泌尿道、消化道及颅内反复出血。后天性的有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使纤维蛋白形成障碍而无法制造凝血因子等。另外,维生素缺乏也会导致凝血因子II、Ⅶ、Ⅸ、X的合成不足。 (2)凝血因子消耗增多。如外伤、恶性肿瘤、烧伤性休克、胎盘破裂、败血症等使组织受损,造成广泛的凝血平衡被破坏,血管内到处产生凝血做用,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最后反而造成多处流血的现象,RPDIC。 (3)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出血倾向轻重不一,轻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大,而重者则可有危险。慢性血液流失会造成机体贫血:急性出血,则在贫血尚未出现前便因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休克,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冷汗等,接着昏迷,甚至死亡;关节出血则有关节肿胀,日久还会有关节畸形、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心理上,会造成患者恐慌、焦虑、不安的情绪。 摘自 http://www.sd1861.com/xianghealth335.htm 引自 http://www.sd1861.com/
满意请采纳
『柒』 异常是什么意思
异常抄
【拼音】:袭yì cháng
【注音】:ㄧˋ ㄔㄤˊ
基本解释
◎ 异常 yìcháng
(1) [unusual;abnormal]∶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
异常现象
(2) [extremely;exceedingly]∶非常
任职期间异常紧张
详细解释
释义:1.不同于寻常。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异常之事,非国休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钟繇 ]尝数月不朝会,意性异常。”
【示例】:宋 苏轼 《叶嘉传》:“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凤之姿。”峻青 《黎明的河边·血衣》:“有谁能把 李老头子 ……那种异常的表情描绘出来呢?”
释义:(2).副词。非常;十分。
【出处】:《北史·魏南安王桢传》:“其母病笃,忧毁异常。”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御史佯失告状,惊惧异常。”
【示例】:曹禺 《雷雨》第二幕:“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捌』 什么是血液症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内出血、发热为特征的容疾病。造血系统包括造血器官和血液。胚胎时期肝、骨髓、脾、淋巴结等都参与造血过程。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为骨髓。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传统习惯常将造血器官和组织分为髓样组织和淋巴组织。髓样组织包括骨髓和骨髓中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即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组织包括胸腺、脾、淋巴结和分散的淋巴组织。造血系统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造血系统各种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诸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是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产物,从而使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以说,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
『玖』 血常规异常是什么意思
血常规异常大多情况为血常规单项异常。血常规异常的常见问题解答如下:不同疾病血常规的也有不同的表现,一般的血常规异常表明是什么情况呢?下面介绍一些血常规异常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3.0~8.0 % 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50~70 %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 0.0~2.0 %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血常规异常所反映的疾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都是从血常规的检查中发现: (1) 全身各部位感染性疾病,可以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发生变化,大多是增高; (2) 白细胞降低:多见于病毒感染、建议复查,长期明显减少可见于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放射线的影响,使白细胞总数降低及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疾病,建议客人可短期复查; (3)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血球压积三者同时降低时,提示贫血,根据细胞的大小及染色分为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建议客人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4) 血小板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女性月经期。长期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