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浙江的地质构造是什么意思

浙江的地质构造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2-25 12:43:54

㈠ 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征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

褶皱的特征:分为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节理的特征: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

断层的特征: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

㈡ 浙江宁波地质什么岩石

凝灰岩为主

㈢ 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是什么意思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专,外力作用有属: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质构造是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名称,主要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背斜和向斜,断层主要有地垒和地堑。

㈣ 浙江的地理特征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 浙江地形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
平原面积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萧平原(绍兴、萧山)、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甬东平原(宁波);
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该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浙江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㈤ 浙江以什么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为主

地形地貌

浙江地形(2张)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㈥  地质构造背景

浙江横跨“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其间以绍兴江山深断裂带为界,西北部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由“钱塘台褶带”和“苏庄台隆”两单元组成;东南部为“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称为“浙东南褶皱系”。

据《浙江省区域地质志》(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89),自元古宙以来,浙江经历了地槽、地台及陆缘活动等三大发展阶段。神功旋回时期,扬子地台处于优地槽发展阶段,随着神功运动地槽第一次褶皱回返,浙江“陆壳雏形”——龙门山岛链形成。晋宁旋回时期,扬子准地台为冒地槽发展阶段,华南褶皱系进入优地槽发展阶段,晋宁运动使扬子地槽全面褶皱回返,固结形成扬子准地台。华南地槽的东北边缘也被牵动而发生局部(浙江境内)褶皱隆起。加里东旋回(包括震旦纪)时期,扬子准地台进入地台发展阶段,地台盖层沉积厚逾10000m,晚奥陶世出现浊积岩型复理石沉积,因而属于准地台型。华南褶皱系(浙江境内)此时沉积了一套夹有中基性火山岩的砂泥质碎屑建造,具优地槽向冒地槽过渡的特征。加里东运动使华南地槽强烈褶皱回返,浙东隆起成陆,浙西上升形成大型的宽展型褶皱。至此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构成统一的地台,但两大构造单元的隆起幅度显然有较大差别,前者上升幅度小,而后者隆升幅度大。在鹤溪—镇海一线东侧的温州-临海坳陷带中,有晚古生代鹤溪群的沉积。印支运动以强烈的褶皱活动方式在浙江境内形成一系列NE向褶皱和断裂构造,并使之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时期——陆缘活动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地壳运动十分强烈,以断裂为主的剧烈构造变形及大规模的以酸性岩浆为主的喷发和侵入活动是本阶段的最大特色。由于地壳呈现差异性断块升降,沉积建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很大变化和差别,各地层之间的假整合和不整合极为普遍,表明了本区域在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时期独特的地壳活动性。

综上所述,自元古宙以来,浙江地壳运动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地壳耦合、交接,又多次改变汇聚、离裂格局和应力状态,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中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和侵入作用广泛而强烈,构成了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㈦ 地质构造是指什么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
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结合方式和面貌特专征的总称。构属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

尺度:
形成构造的构造运动也常称为地壳运动,地壳运动通常很缓慢,以地质年代作为时间的尺度,但也有快速突变的运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 构造的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大的构造带纵横几千千米,小的如岩石片理甚至矿物晶格位错,但通常所说的地质构造是较大尺度上的。

类型:
构造的类型按构造形成时间可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原生构造,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
如岩浆岩的流面,沉积岩的层理等。 次生构造,指岩石形成后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的构造,有褶皱,断层等等。

㈧ 什么是地质构造

中文名称:地来质构造
英文名称:geological
structure
定义自1: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㈨ 什么是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回,称为地质构造答。
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