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地质期怎么样
『壹』 什么样的环境容易生成铀矿石
请参考以下两个链接你就知道了。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dl/dzkc/135368.shtml
http://wenku..com/view/9f7eba9d51e79b8968022609.html
铀矿床是铀矿物的堆积体,铀矿床是分散在地壳中的铀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集中而成的,也是地壳不断演变的结果,这种地质作用称为“成矿作用”。按照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成矿作用”又可分为内成矿作用和外成矿作用。
内成矿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热能所产生的作用力引起的,可分为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地球的内力(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热液过程等)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的增高),引起原有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一种在固态岩石条件下发生的岩石转化再造过程
『贰』 西藏铀矿地质调查进展和新发现
孙泽轩1赵剑波1王四利1李宝新2李盛俊2
(1.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本文总结了西藏地区2005年以来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确定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类型铀矿,预测了铀矿成矿远景区7片;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阶段预测的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了铀矿找矿靶区8处。通过对左贡根多和南木林乌郁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落实了铀资源矿产地2处。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应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另一方面,加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找矿靶区;最后,逐步实施找矿靶区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
[关键词]铀资源;矿产地;找矿靶区;远景区;西藏
西藏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总面积约122.80×104km2。
西藏地区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地质构造独特,成矿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至2009年底,西藏已发现矿种102种、矿产地3000余处,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60%。西藏的优势矿产资源包括铬、铜、钼、铅、锌、铁、金、银、盐湖资源,以及高温地热和优质矿泉水等[1]。其中,铬、铜保有资源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以及高温地热资源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硼和锑资源量分居全国第四位和第六位[2~3]。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十五”之前,专业铀矿地质队伍极少在区内开展过系统的工作,西藏地区铀矿地质工作几乎为空白;“十五”后期,特别是2005年以来,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相继开赴西藏,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了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笔者在此对西藏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进行梳理、总结,旨在对今后在区内从事铀矿找矿工作的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西藏铀矿地质工作概述
西藏铀矿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56年,西南209队进藏沿青藏线(拉萨—西宁)和川藏线(亚东—雅安)开展了汽车伽马能谱测量,沿线发现了一些伽马能谱异常点。
1968年,北京第三研究所对藏东与川西地区进行了汽车能谱测量,发现了一些异常点带。1979年,基建工程兵205师641团普查二连在川西—藏东普查时,在芒康一带发现了火山岩型和碱性岩型铀矿点各1个及一些异常点带。1980年,基建工程兵205师281团三连对芒康拉屋7901铀矿点开展了揭露工作,认为其发展前景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云南省地矿局完成了区内20多个图幅1∶20万、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区内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1)组织实施的全国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编图[4] ,发现冈底斯东段铀元素富集规模较大[5~6],其成因可能与燕山早、中期壳熔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西藏地区系统的铀矿地质调查于2005年开始,工作地区基本覆盖了整个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
2铀矿地质调查进展
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确定找矿目标类型,并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阶段预测的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确定找矿靶区,该阶段对部分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力争落实铀资源矿产地。至2013年底,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个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先后完成了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图1)。
图1 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程度
1—前寒武基底;2—加里东期基底;3—华力西期褶皱;4—印支期褶皱;5—燕山期褶皱;6—喜马拉雅期褶皱;7—花岗岩;8—闪长岩;9—辉长岩;10—超基性岩;11—板块缝合线;12—深断裂;13—一般断裂;14—铀资源潜力调查范围;15—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范围;16—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范围
区内铀资源潜力调查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槽探等方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专项地质测量、土壤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槽探揭露和钻探查证等方法。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见表1。
表1 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
3主要成果认识和新发现
3.1铀资源潜力调查
通过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7~9],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和新发现:
1)全面系统地收集了西藏地区各类基础资料,建立了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资料库;编制了各类基础图件66幅,制作岩体卡片、盆地卡片159份。
2)完成调查面积55.00×104 km2,概略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背景。发现异常点(带)62个(条)、铀矿点1个、铀矿化点4个。其中,根多铀矿点、俄玛异常带、油恰异常带、布姆松荣异常带、江嗡松多异常带等强度高、规模大,受构造、岩性控矿作用明显,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3)将区内铀成矿作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即底铀层发育阶段(Pt—T2)、初次富集阶段(T3—K)和活化改造阶段(E—Q)。与铀成矿最为密切的时间是晚三叠世晚期、白垩纪与古近纪;最为密切的构造事件是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碰撞、造山和陆内汇聚作用及伴随的壳熔花岗岩侵位和火山喷发事件。
4)确定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类型铀矿。其中,冈底斯构造带北、中亚带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措勤盆地南部、南木林地区(包括乌郁盆地)是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
5)对区内高原湖泊进行了放射性水化学调查,发现9个高原湖泊存在水中铀浓度异常,并初步分析了水中铀浓度增高的控制因素。
6)预测了类乌齐-左贡、南木林、班戈-嘉黎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3片,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Ⅱ级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念青唐古拉、察隅Ⅲ级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图2)。
图2 西藏地区铀资源潜力调查远景预测图
1—前寒武基底;2—加里东期基底;3—华力西期褶皱;4—印支期褶皱;5—燕山期褶皱;6—喜马拉雅期褶皱;7—花岗岩;8—闪长岩;9—辉长岩;10—超基性岩;11—板块缝合线;12—深大断裂;13—一般断裂;14—远景区位置;15—Ⅰ级远景区及编号;16—Ⅱ级远景区及编号;17—Ⅲ级远景区及编号
3.21∶25万铀矿远景调查
通过在第一阶段预测的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并对仲巴县扎布耶茶卡盐湖开展非常规铀资源调查评价,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和新发现:
1)完成调查面积4.75×104 km2,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迁移、富集的分布规律。发现异常点(带)56个(条)。
2)对区内异常点带进行了解剖,进一步明确了调查区内铀矿找矿类型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左贡-类乌齐、班戈-嘉黎地区铀矿找矿类型为花岗岩型,南木林地区铀矿找矿类型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
3)通过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各种物化遥成果,落实了找矿靶区8处。
4)通过对左贡根多和南木林乌郁铀矿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落实了铀资源矿产地2处。
5)大致查明了仲巴县扎布耶茶卡盐湖水中铀浓度(北湖卤水中铀浓度平均值为1.82mg/L,南湖卤水中铀浓度平均值为3.27mg/L)和铀的富集条件[10],概略估算盐湖铀资源量×××t,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在“含铀盐湖铀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11]”项目中对该盐湖铀资源量估算的结果基本吻合。
4铀资源矿产地及其特点
4.1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
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位于左贡县北西部,距县城约5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左贡县美玉乡边玉行政村管辖。
4.1.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羌塘-三江构造区的南羌塘-左贡陆块上。区内出露地层为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中深变质岩系,新元古界酉西岩群(Pt3Y.)、下石炭统卡贡组(C1k)浅变质岩系,以及上三叠统东达村组(T3ddc)、甲丕拉组(T3j)、波里拉组(T3b)、阿堵拉组(T3a)和夺盖拉组(T3d)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晚三叠世(印支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位为主,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其次为侏罗纪(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侵位,呈岩株产出。该铀资源矿产地产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东达村组外接触带中(图3),距花岗闪长岩体仅350m。
4.1.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东达村组(T3ddc),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泥灰岩不等厚互层;上段为灰色厚层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黄色石英砂岩,地层产状为210°~260°∠38°~74°,呈单斜产出。矿区东部出露印支期花岗闪长岩
4.1.3矿体特征
含矿层呈北北西向带状展布,断续出露长度大于4km,产状200°~260°∠35°~55°,初步圈出5个矿段。矿化呈似层状、长透镜状,矿层(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层(体)一般长为115~200m,出露宽(厚)度变化较大,为0.4~13.0m不等,最大厚度13m,平均厚度为3m。矿石中铀含量为0.05%~0.86%,一般为0.05%~0.30%。含矿段之间相距500~900m左右。
图3 西藏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铀矿地质略图
1—上三叠统东达村组;2—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3—印支期花岗闪长岩;4一泥岩;5—砂岩;6—泥灰岩;7—变粒岩;8—花岗岩;9—花岗闪长岩;10—含矿层;11—铀矿体
4.1.4矿石特征
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硅酸盐型,按含矿岩性分为细晶花岗岩型和砂岩型两种,目前尚未查明主要含铀矿物和铀的存在形式。
图4 西藏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咱伦矿段铀矿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上三叠统东达村组;3—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4—泥岩;5—砂岩;6—泥灰岩;7—花岗岩;8—铀矿体;9—铀矿化;10—铀异常
4.1.5伴共生矿物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钛铁矿、磁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闪锌矿等[13]。化学分析结果:铜含量19.40%,铅含量0.08%,锌含量1.32%,金含量1.30g/t,铜、锌、金均达到工业品位,显示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为铀多金属矿产地。
4.1.6围岩蚀变
与矿化有关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角岩化和铜、锑等金属硫化物化。
4.2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
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位于南木林县东部,距县城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南木林县芒热乡、索金乡和达孜乡管辖。
4.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北部为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区内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AnZNq)中深变质岩系、古近系典中组(E1d)、年波组(E2n)、日贡拉组(E3r),以及新近系嘎扎村组(N2g)、宗当村组(N2z)和第四系(Q)火山-沉积建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火山活动以古新世—晚新世(喜马拉雅期)溢流相、喷发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和集块岩为主;北部地区中新世(喜马拉雅期)有花岗岩侵位,呈岩株状产出。该铀资源矿产地产于乌郁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的北西部(图5)。
图5 西藏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铀矿地质略图
1—第四系;2—新近系宗当村组;3—新近系嘎扎村组;4—古近系日贡拉组;5—古近系年波组;6—古近系典中组;7—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8—喜马拉雅期花岗岩;9—逆断层及编号;10—断层;11—剖面位置及编号;12—地质界线及不整合界线;13—砂岩型铀矿点;14—火山岩型铀矿点;15—工业孔位置及编号;16—矿化孔位置及编号;17—无矿孔位置及编号
4.2.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嘎扎村组(N2g)和宗当村组(N2z)。嘎扎村组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浅灰色凝灰岩、集块岩和安山岩、英安斑岩;中段为砖红色、灰色、深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夹薄层泥岩和粉砂岩,地层产状150°~170°∠25°~450;上段为灰白色凝灰岩和集块岩。宗当村组自下而上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砖红色、灰白色、深灰色凝灰质砂岩、砂砾岩;上段为灰色凝灰质砂岩、泥岩、粉砂岩。矿区北部为大面积中新世(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矿区构造表现为断裂构造和构造裂隙,近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F15及其次级断层横贯矿区北部,后期近南北向张扭性断层错断东西向断层,在断裂构造带内、不同岩性接触面上,以及脉岩中发育密集裂隙。铀矿化赋存于嘎扎村组和宗当村组砂砾岩和凝灰岩接触的裂隙带以及沉积间断面上(图6),且严格受其控制。
图6 西藏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15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新近系宗当村组;2—新近系嘎扎村组;3—古近系年波组;4—喜马拉雅期花岗岩;5—泥岩;6—砂岩;7—砂砾岩;8—凝灰岩;9—流纹质火山角砾岩;10—花岗岩;11—断层及编号;12—钻孔位置及编号;13—铀矿体
4.2.3矿体特征
含矿层呈北东向顺层展布,在矿区东部断续出露长度大于4km,产状150°~170°∠25°~45°;在矿区西部断续出露约3km,产状130°~150°∠25°~35°。铀矿化呈似层状、板状,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一般长约100m,厚度一般2~5m,最大厚度为7.2m。矿石中铀含量为0.05%~1.94%,一般为0.05%~0.11%。
4.2.4矿石特征
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硅酸盐型,按含矿岩性分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两种,铀以独立铀矿物、类质同象或以分散吸附状态存在于基质中。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铀石,火山岩型铀矿中铀矿物主要为磷钙铀矿、钒钾铀矿、钡铀云母、钙铀云母。
4.2.5伴(共)生矿物
主要金属矿物有雄黄、雌黄、辉锑矿等。
4.2.6围岩蚀变
与矿化有关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以及砷、锑等金属硫化物化。
5结论
通过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有新的发现。笔者认为,西藏地区具备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但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程度总体较低,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5.1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
西藏地区总面积约122.80×104 km2,目前仅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面积为55.00×104 km2 的范围开展了铀资源潜力调查,调查面积不及西藏总面积的45.00%,尚有67.80×104 km2为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因此,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确定找矿目标类型,优选一批成矿有利地区,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
5.2加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找矿靶区
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的7片铀矿成矿远景区中,仅对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开展了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尚有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铀矿成矿远景区未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因此,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继续在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的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迁移、富集的分布规律,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异常点(带),落实找矿靶区。
5.3逐步实施找矿靶区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
根据西藏地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进展,在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的找矿靶区内逐步实施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
参考文献
[1]张影.西藏矿产资源概况.西藏科技.2005,146(6):33-34.
[2]德吉.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对策.资源与产业,2012,14(1):92-95.
[3]梁锦,吕文超,何俊国,等.西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综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9,30(3):32-39.
[4]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球化学图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杜光伟,程力军,赵咸明.西藏冈底斯东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西藏地质,2001,19(1):73-79.
[6]孙忠军,任天祥,向运川.西藏冈底斯东段成矿系列区域地球化学预测.中国地质,2003,30(1):105-112.
[7]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冈底斯构造带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四川地质学报,2012,32(2):156-160.
[8]陈友良,王四利,杜小林,等.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铀矿地质,2012,28(5):257-264.
[9]王四利,赵宝光,何涛,等.比如盆地地质特征与铀矿找矿方向.四川地质学报,2009,29(1):1-4.
[10]韩军,王志明,郝伟林,等.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盐湖铀富集特征初探.铀矿地质,2011,27(5):160-165.
[11]王志明,郝伟林,王俊虎,等.含铀盐湖铀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
[12]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西藏左贡县根多地区铀矿化特征.中国矿业,2012,21(3):44-47.
[13]王四利,陈友良,郭晓杰,等.藏东根多铀矿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铀矿地质,2013,29(4):215-222.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孙泽轩,男,1966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铀矿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起任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总工程师。主持完成铀矿地质生产与科研项目25项,参与8项。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地质报告二等奖1 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在国内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合作发表论文9篇。
『叁』 核工业208地质队(包头)怎么样
本人是学核工业地质的,208队是核工业集团公司最看重的一个地质队,也是回核工业系统内唯一一答个局级地质队,实力在全国都是靠前的。208现在的项目很多,有国家项目,核工业集团的项目还有市场项目,几乎每一个下属项目部都有一个矿山,可以说是包头最好的单位。至于包头的生活水平,可以这么多,只要你进了208,这些都是不需要考虑的。知道中国最大的那个砂岩型铀矿吗,就是208队发现勘探的。不论是以后的前途和实际的工作生活,208都是上上之选。至于铀矿的核辐射,作为一个从事核地质4年的人,可以明确告诉你,中国 的铀矿品位非常低,0.3 %都算富矿,它的核辐射量是极其轻微的,完全不用考虑。
『肆』 铀矿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编写了铀矿地质勘查调查报告。
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队伍情况
(一)人员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核地质系统共有职工5699人。其中在职职工为3149人。
核地勘队伍在职人员3149人,铀矿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为1821人,其中地质专业492人,物探专业321人,分析测试141人,水文地质135人,钻探、测量等其他专业732人。现有45岁及以上的职工为927人,35~45岁职工为1460人,35岁以下的职工为762人。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1003人,其中博士42人,硕士97人,大学864人;大专及以下人数为2146人,其中高中及以下的人数为1286人。
(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技术水平
地质科研生产能力。“十五”以来,在国防科工委、中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铀矿地质勘查科研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特别是经过两期地勘装备更新改造,核工业地勘队伍已具备了每年完成25万米钻探施工及相应地质工作的能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勘查方法基本配套齐全,其能力与25万米/年钻探生产能力基本适应;岩(矿)分析、化验及工艺试验能力,基本满足资源储量估算、技术经济评价所需的参数采集、分析的要求。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
(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资质情况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
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系统职工总人数为5869人。其中:在职职工3319人,离退休人员为2550人。在职职工中,地质勘查人员0.51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189人;矿业开发人员15人;其他人员0.14万人。在地质勘查人员中,技术人员有1567人。
截至2006年,局系统实现总收入6.55亿元。其中:地质勘查业收入3.78亿元,工程勘查施工业收入0.49亿元,其他收入2.28亿元。在地勘业收入中,中央财政拨款的地质勘探费3.44亿元,地质专项拨款0.33亿元。2006年局系统总支出6.22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2.83亿元。
截至2006年,局系统总资产9.17亿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4.04亿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09亿元。总负债4.34亿元。
(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037号)“……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骨干力量,将其余地质勘查单位逐步改组成按市场规则运行和管理的经济实体……”的要求,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制定了《核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科工改字〔1999〕225号),明确了“……保留一支精干的核地质勘查队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任务,满足国家对铀资源的需求;绝大多数核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的目的。并要求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改建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组建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核工业地质局业务支撑单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的规划、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以6个地区性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承担覆盖全国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及三个地质大队作为铀矿勘查的专业勘查队伍,承担重点地区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
因此,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是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公益地勘队伍,主要从事国家铀矿勘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在确保铀矿地质勘查任务的前提下,部分地勘单位利用一定的生产时间,从事国家急、缺的煤、金、多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查,承担国家危机铀矿矿山资源补充的勘查工作。
(三)矿业开发基本情况
二○八大队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矿业,先后进行金矿,石灰石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开发,该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资建设图古日格黄金选冶厂,使黄金产量达到200公斤/年,成为大队支柱性经营项目,现在二○八大队有一个黄金选冶厂,三个黄金堆浸厂,年产黄金300公斤以上。
二四三大队与有关公司联合开发内蒙赤峰红山子铀钼矿,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二四三大队投资686万元,占49%股份。该矿已建成日处理100吨矿石的钼选厂,2006年7月开始试生产。
(四)工程勘察施工情况
我局仅有二七○和二八○所近年来开展工程勘察工作,二七○所具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该项目年产值已达千万元以上,收入700万元左右,二八○所具有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年产值逐年增长,收入突破200万元,该项目已成为研究所支柱经营项目。
我局二○八大队,二○三研究所开展工程施工工作。二○八队虽然借用华东建设集团公司资质,承揽路桥工程项目,既增加经营收入,又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更重要的是熟悉了解市场规则,为将来打起中国核工业地质牌子奠定基础,二○ 八队近年承接的工程项目愈来愈大,2006年工程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二○三所自从取得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二级施工资质以来,2005年实现工程收入500多万元,2006年已签订的项目合同超过1000多万,目前项目正紧张实施,力争今年有好的成绩,并为今后资质升级作各项准备。
(五)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各单位依托地质勘查技术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开展地质技术、延伸技术及相关技术服务。
二○八大队专门成立地质技术开发公司,积极争取市场地质项目,主要开展地质勘查、钻探、测绘、综合测井等技术服务,2006年计划收入1500万元,利润300万元,该队将其努力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一六大队主要发挥技术优势,在确保完成铀矿找矿任务的前提下,积极面向矿业开发的大好市场,近年承揽多项钻探施工任务,年收入500万元左右。
二四三大队也承揽大量市场钻探施工项目,年收入300多万元,还积极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开展矿产勘查项目合作。
二○三所在技术服务方面开展样品分析测试,环境影响评价,石油开发技术应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施工、危险性评估等,其中样品分析收入近年保持在100万元以上,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收入在150万元,有望达到300万元,石油开发技术应用正积极推进,目前已完成和签定合同项目费用近400万元,研究所为其进一步发展投资购买了仪器设备,力争使技术服务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二七○、二九○所对外主要开展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应用,环境评价等技术服务,年收入在300万~400万元。
航测遥感中心主要开展航空物探,地面物探,遥感,测绘,环境监测等技术服务,年产值1000万元,收入700万~800万元。
二八○所主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施工,危险性评估,成立了工程勘察院,在西南地区的灾害治理工程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使该院年收入近200万元,利润25万元。
二四○所主要开展放射性环境评价,2004年、2005年收入保持在60万~70万元,2006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该项目也是该所主要经营项目。
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1)“十一五”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国防科工委制定的《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工作安排资金落实上,基本得到落实,地质工作费用逐年增加,但与规划要求提交的铀矿资源储量目标,相应安排的工作量,特别是配套的工作费用有一定的差距;铀矿地质勘查工作费用标准偏低。
(2)地勘费基数10%转增国家资本、财政转产贴息政策基本落实。
(3)下岗职工再就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政策没有落实。
(4)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国有划拨土地匮乏,普遍存在科研生产用地紧张,严重不足,特别是属地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资产被划转地方,不仅地勘单位经济发展难以实现,职工生活生存也存在问题。因此不存在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
(5)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九五”、“十五”除安排了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外,没有其他基本建设投入渠道。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没有落实。
(6)住房改革支出政策基本不落实。
(7)增加工资政策已落实。
(8)医疗、养老等政策没有落实。
(9)地方出台优惠政策由于资金的问题而没有落实,职工收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与属地化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差距在加大。
四、核地质铀矿勘查“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认真贯彻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改革的精神,按照“转型升级”的战略总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满足国防建设要求的新的核地质铀矿勘查工作体制,全面提升铀矿勘查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寓军于民,小核心,大协作”的调整方针,逐步形成专业分工合理、协调配套有效、竞争有序规范的地质科研生产组织格局和结构层次,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一)建立新的铀矿勘查工作体制
充分发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业务支撑作用,整合地质局(机关)与地研院管理及专业技术力量,实现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对全国铀矿勘查的高效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勘查规划的制定,项目立项、设计和组织实施,生产、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及资源储量成果的审查提交,标本和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开发应用,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贯彻实施,探矿权的申请和管理,等等。
积极利用社会地勘力量,尤其是属地化管理的核地勘单位,按照招标竞争、项目联结、合同管理等市场机制,完成部分地质勘查工作。
(二)全面提升铀矿勘查的能力与水平
确立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所属地勘队伍在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和完成铀资源储量战略任务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其在铀矿勘查中的中坚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精干的铀矿地质勘查专业队伍。全面提高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掌握铀矿勘查各专业的关键技术。提高核地勘队伍的找矿装备能力,完善铀矿勘查各专业能力发挥的配套设施等保障条件。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队伍保留50万米/年钻探能力,且配置相应的各专业需要的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更新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整体水平上处于国内地矿行业中的一流水平。
(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队伍职责及专业调整
核工业二○八、二一六、二四三地质大队继续作为铀矿勘查的专业队伍,侧重于利用钻探施工手段进行区域铀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床地质勘查。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由过去单一的航空测量,增加地面物化探任务,承担全国范围内航空及地面物化探测量工作,同时作为核地质勘查技术中心,承担放射性标准计量及档案、地质标本管理工作。
六个地区性研究所由过去以区域性地质研究为主,逐步改造成为地质科研与勘查生产紧密结合的地质调查所,承担铀矿远景评价、区域调查评价和普查等地质生产任务;同时,在二○三研究所建设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分析测试中心和北方地浸地质工艺试验研究技术中心,在核工业二三○所建设南方硬岩型铀矿分析测试中心。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建设全国铀矿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勘查、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及基层难以解决的地质疑难问题等。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解决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地勘行业的地位和定位,切实保证国家赋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职责和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对铀矿资源储量和成果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
按照现行法规、文件规定及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和要求,鉴于铀矿资源军工保密等特殊性,为保证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铀矿资源储量和成果档案资料应实行统一管理,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代国家管理。
(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处)
『伍』 铀矿石特征
2.5.2.1 矿石类型
据矿田内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最明显的围岩蚀变对矿石类型进行划分,相山矿田主要铀矿石类型有:铀-赤铁矿型、铀-绿泥石型、铀-萤石型和铀-硫化物型(表2.10)。此外,矿田内还见有铀-碳酸盐岩型及铀-钠长石型矿石。
各矿床的矿石类型一般有几种,但主要类型为1~2种,并且各矿床中均发育有铀-赤铁矿型矿石。矿田西部赋存于火山岩中的铀矿床,其矿石类型以铀-萤石型、铀-硫化物型为主,而矿田北部赋存于次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铀矿床,矿石类型以铀-赤铁矿型和铀-绿泥石型为主。
一般来说,不同矿石类型表明其成矿流体性质之间存在差异,相山矿田北部与铀成矿有关的热液为碱性溶液,而矿田西部与铀成矿有关的热液为酸性溶液(Chen Zhaobo,1981)。矿田北部铀矿化习惯称之为碱交代型铀矿化,矿田西部的铀矿化类型被称之为萤石-水云母型。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温度、压力亦存在差异,碱交代型铀矿化成矿温、压值较高,其成矿压力约为5×107Pa、成矿温度约为200℃;而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的成矿压力值约为2×107Pa、成矿温度约为150℃。
在相山矿田各矿床中普遍存在铀-赤铁矿型矿石。因此,赤铁矿化成因的认识,对矿田这种普遍存在的铀成矿作用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表2.10 相山矿田部分矿床的矿石类型
2.5.2.2 成岩时代和成矿年龄
相山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成矿与火山岩浆活动阶段的时间关系,而且对成矿溶液及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也具重要意义。
(1)成岩时代
相山矿田火山岩的地质年代,前人采集了众多样品应用多种定年方法进行了岩石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尽管结果并不完全吻合,但相山火山岩地质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得到了公认。本次研究未重新采集岩石同位素年龄样,现将有关单位和学者近年来测定的岩石同位素年龄结果列出如下:
1)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成岩年龄为(158±0.2)Ma(蒸发法)和(169.29±22.59)Ma(Rb-Sr等时线法)(余达淦,2001)。
2)鹅湖岭组碎斑熔岩年龄值为140Ma(Rb-Sr等时线法)(陈迪云等,1994)和140.3Ma(单颗粒锆石U-Pb法)(陈小明等,1999)。
3)矿田北、东部次花岗斑岩,其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分别为(129.5±2.0)Ma及(125.1±3.1)Ma(范洪海,2001)。
(2)成矿年龄
1)中国主要火山岩带铀成矿期 纵观中国主要产铀火山岩带,尽管其铀矿化产出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各不相同,但统计规律表明同一火山岩带内一般只有两个主成矿期,并与相应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相关联(表2.11)。
第一期矿化与火山岩或次火山岩成岩时差很小,成矿时间跨度约20Ma,成岩成矿基本同步。第二期矿化成矿时间跨度也多为20Ma,但其矿岩时差可以相差数十至百余百万年,且成矿与拉张构造环境下的岩浆热事件有关。
表2.11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主成矿期
2)相山矿田铀成矿年龄 据U-Pb同位素资料,相山铀矿田各类矿石的同位素年龄值介于94~143Ma之间。可见,矿田铀成矿期属燕山晚期。不同类型矿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是:铀-赤铁矿型、铀-绿泥石型、铀-萤石型和铀-硫化物型(表2.12)。
表2.12 相山矿田部分矿床铀矿石同位素年龄
相山矿田铀-赤铁矿型矿石同位素年龄主要介于120~140Ma之间,与次花岗斑岩成岩年龄接近;铀-绿泥石型矿石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05~125Ma;铀-萤石型矿石的成矿年龄主要集中于90~110Ma。三种类型矿石同位素年龄值在时间尺度上相对连续,累积成矿时间跨度约为50Ma,而且各类型矿石成矿延续时间大致为20Ma,按矿石形成时间先后不同类型矿石间彼此有5Ma的重叠时间段。从时间尺度看,相山矿田铀成矿作用自第Ⅱ火山旋回碎斑熔岩大规模喷溢和侵出之后,伴随着次火山岩侵入开始发生,钠交代型矿化成矿时间相对较早,萤石-水云母型矿化成矿时间较晚,但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时间界限,矿田成矿作用是一个时间跨度约为50Ma的相对连续过程;从空间上看,钠交代型矿化主要产于矿田北部,与花岗斑岩体相关联,萤石-水云母型矿化主要产于相山火山盆地的西部,与岩性组间界面与构造复合空间相关联。由此可见,相山矿田不同矿化类型的高强度成矿作用相应发生于某一时空域内。
『陆』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怎么样
简介: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成立于1956年5月6日,是为寻找原子铀矿而组建的一只铀矿地质专业队伍。其前身为:地质矿产部第三局182大队第九分队。
『柒』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前身为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组建于1957年2 月。是一支专业的铀矿地质队伍,承担东北全区、冀、鲁、内蒙古东部铀矿地质工作。
『捌』 做铀矿地质勘探工作会收到过量辐射吗
不会,真的不会,现在铀矿冶从业的职业病卫生防护措施和制度很健全,单纯从事铀矿地质勘探(包括钻探、测井、编录等)不会受到过量辐射,甚至说除了放射性探管外,接触不到什么辐射。
『玖』 急:关于铀矿山的问题
铀矿山抄属于非煤矿山,但其开采不同于一般非煤矿山。一是对矿石的识别,一般用肉眼难以做到,主要依靠放射性物探方法;二是铀具有放射性,氡不断地从矿岩暴露和矿井水析出并衰变成氡子体,因此,铀矿开采多了一项放射性防护的内容;三是对比其他非煤矿山,铀矿床品位低,仅为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多数采用湿法冶金。因此,铀矿山在矿山地质工作、采矿方法和通风防护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
矿山井下通风防护3项指标样品合格率达到:粉尘95%,氡85%,氡子体85%;水冶车间防护3项指标样品合格率达到:粉尘100%,氡95%,氡子体95%;安全生产合格班组达标率大于85%。
『拾』 天然铀矿有辐射吗
天然铀矿有辐射。
矿物中所含的铀,几乎全是放射性较弱的铀-238(俗称“贫铀”),只有极少量是制造核燃料、核弹头所用的同位素—铀-235。更重要的是,铀元素的放射性(又称“核辐射”)主要表现为穿透力很弱、一张纸就能挡住的α射线,以及玻璃就能挡住的β射线,而穿透力强的γ射线剂量很小。
吸入铀矿物的粉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粉尘通过鼻子和嘴过量进入人体,最弱的α射线也会造成辐射伤害。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贫铀弹在爆炸后产生粉尘,就被许多士兵和当地平民吸入体内,使他们患上癌症等重病。
(10)铀矿地质期怎么样扩展阅读:
电离辐射是能够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的总称,其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高能粒子束和高频电磁波两类。高能粒子束由重原子核的裂变产生,如α射线、β射线和中子束。高频电磁波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如γ射线和X射线。
电离辐射的来源很广,自然界中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石头、泥土、放射性气体(如氡气)等放射性物质,还有来自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宇宙射线等(如X射线,γ射线)。以上几种辐射源构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辐射。这些辐射的剂量对人们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也有很多电离辐射源。在某些地质特殊的地区的总体辐射量会比较大,如临近铀矿的人类居住区;在家装方面,很多建筑材料也具有放射性,如大理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