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山洪地质危害坚持什么相结合

山洪地质危害坚持什么相结合

发布时间: 2021-02-25 09:59:05

A.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什么相结合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量治理。

B.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什么结合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版,权始终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专业预防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应急转移和避灾安居相结合,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准确把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实施机制……

C. 什么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

山洪是自然灾害一种,属水利部门分管;地质灾害是滑坡、崩落、塌陷、泥石流等等地回质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答,归国土部门分管;地震是特殊地质灾害,归科技部门下属的地震机构分管。
因此应当描述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说明该区岩土裸露,风化强烈,岩石破碎、疏松,雨季易发山洪,诱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应当植树造林,涵养水土。

D. 遇到山洪地质等灾害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逃生

今年注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前有疫情来势汹汹,甚至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年中的时候多地又有暴雨,接着就引发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虽然国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泄洪战士,不少人民群众也自发走上第一线抗洪,但我们从种种媒体上放出的视频里还是可以看到,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地渺小和不堪一击;学习防灾避灾地知识又是多么地有必要。

如果你很不幸地遇见了山洪也不要过于害怕和慌乱,应该保持冷静,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向楼顶、山顶、避洪台等地势较高的地方跑。但切记千万不要从洪水经过的路径上跑或者是尝试涉水过洪流,这样极有可能会直接被汹涌的洪水给带走。

另外,可以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积极向救援中心求救,如果手机没信号或进水没法用的话也可以挥动自己身上颜色比较鲜艳的衣服来呼救,方便自己被发现,也节约了救援人员的时间。

E.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与什么相结合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

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5)山洪地质危害坚持什么相结合扩展阅读:

山洪的成因:

1、地形条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2、森林覆盖条件

大范围树林、毛竹覆盖,汛期当暖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3、水源条件

水体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自降雨。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山顶土体含水量饱和,土体下面的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的压力剧增。当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积;致使原有土体平衡破坏,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覆盖层,瞬间从山体中上部倾泻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湿气流遇山体阻挡,产生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在山顶和迎风坡形成冷暖锋面产生雷暴雨。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发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山洪

F. 山洪是不是地质灾害

山洪属于地质灾害,一般多发生在山区。当大雨下来,地面没有树木和植被的保护,被雨水混合泥土冲下来,瞬间淹没良田,公路,使河水暴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G.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什么相结合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始终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专业预防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应急转移和避灾安居相结合,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准确把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实施机制。

(7)山洪地质危害坚持什么相结合扩展阅读: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通过提高防洪标准、调整人类活动方式、增强山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可以达到减少山洪灾害发生频率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规划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远期以植物措施为主。

成因:

地形条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森林覆盖条件

大范围树林、毛竹覆盖,汛期当暖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水源条件

水体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自降雨。

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山顶土体含水量饱和,土体下面的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的压力剧增。当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积;致使原有土体平衡破坏,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覆盖层,瞬间从山体中上部倾泻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湿气流遇山体阻挡,产生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在山顶和迎风坡形成冷暖锋面产生雷暴雨。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发了。

山洪的成因除山体结构条件外,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所致,形成短历时雷暴雨,引发山洪。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H. 山洪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区别

山洪地质灾害主要指由山洪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而地质灾害包括很多,除了滑坡、泥石流之外,还有火山、地震、山崩、地裂、崩塌等

I. 山洪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一,山洪灾害的成因及气象因素 山洪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其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影响山洪灾害的气象因素:(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直接影响着夏季大陆上的降雨。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边缘常常形成长时间、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洪水。1999年瓯海发生的“9.4”洪灾持续性强降雨,即是副热带高压偏强、稳定少动的结果。(2) 锋面雨。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空气相遇时,形成一条温度和湿度高、密度小,被冷空气抬升到高空,形成锋面降雨。(3)切变线影响。高空风声上风向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如西南风和东南风之间,或偏南风和偏北风之间)。切变线附近上升运动强烈,容易发生强降雨,暴雨区大多分布在切变线附近区域里。(4)低涡。高空天气图上气压比四周低的旋涡,称为低涡。影响我国的低涡常由西风带延伸槽切断而成,或气流经特定地形后产生。按照地区分为华北低涡影响而成。(5)气旋。气旋指地面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即低气压。在气旋中心,由于冷暖空气相互作用,常有大雨或大暴雨出现。(6)台风。台风是形成暴雨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台风”是在西太平洋热带海洋上生成的,直径约为几百公里的暖性涡旋。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即风速为13.9 m2/s~17.1m2/s)时,称“热带低压”;风力达8级~9级(即风速为17.2m2/s~24.4m2/s)时,称“热带风暴”;风力达10级~10级(即风速为24.5m2/s~32.6m2/s)时,称“强热带风暴”;当中心风力达12级(风速在32.7m2/s以上)时,称“台风”。台风登陆时风大雨急,如深入内陆后与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则会发生强暴雨过程,以致发生灾害性暴雨洪水和山洪灾害。 二、山洪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点 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首先同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吹北风,空气干燥;夏季吹南风,空气潮湿,雨季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概括地讲,山洪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有以下三下方面的原因;(1)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时期,且多以台风暴雨形式出现,6月~9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2)季风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导致降雨地域的阶段性稳定。夏季风始于5月,由南向北推进,相应有三个雨季,即华南雨季(南方各省,4月~6月),江淮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各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华北及东北各省,7月中下旬至8月),此时季风到最强盛。9月以后,季风减弱并南撤,雨带也逐渐南退,10月以后,季风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其次夏秋频繁的台风活动,也是形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台风沿海登陆后,一般在300N~350N附近转向北上,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若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就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和山洪灾害。另外,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大面积的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开发项目的建设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也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发性强,预测预报难度大;二是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三是季节性强,频率高;四是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五是范围集中,灾后恢复困难。 三、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一)要科学预测及时预报 今年,山洪灾害来势凶猛,从5月31日到6月10日短短的11天,湖南、贵州、黑龙江相继发生暴雨山洪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认真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谋划防治对策、方案以及防御应急预案,科学防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雨季来临前,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应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遇紧急情况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有险情征兆时提前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常识 预防山洪灾害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大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的普及工作,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真正普及到每个村和每位村民。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来避灾、救灾,这是最好的手段。群众有了自我防护意识,了解了山洪形成的原因,了解了山洪的特征,就会提高警觉性。各村要明确突遇洪灾时的撤退路线等一系列自救工作。 (三)加大执法管理,规范工程建设 首先要规范山区建设,避免因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人为造成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另外要加强山区城镇和居民点建设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沿河(溪)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切实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四)建立完善预警体系 首先要落实防灾巡查员,利用山塘水库巡查员这人力资源,加强对他们进行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及预警报告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的通信工具,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防灾知识,拥有能够及时沟通联络的工具。其次,各巡查员在发现突发短历时暴雨和山洪灾害时,要立即向当地(或上级)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和下游群众报警。当地(或上级)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会商,及时启动预警预报体系和防灾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应急措施。从而为紧急撤离群众、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救灾工作取得主动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五)加大水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降低山洪灾害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在建工程的在建工程的监督,若在建工程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只有切实加强监督,促使建设单位按水保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恢复山区被破坏的植被,提高山区雨水涵养能力,减慢降雨后形成地表径流的速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灾害的发生。

求采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