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都江堰地质灾害有什么

都江堰地质灾害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5 09:47:59

❶ 都江堰的地震灾情

全国 地震已造成11921人死亡(更新)
四川 死亡人数近万名 震中约6万人仍杳无音信 入院伤员近7000人
北川县 死亡人数达到7000多人 广元 死亡52人
德阳 2300余人死亡7695人受伤(更新) 成都市 死亡人数达323人,1059人受伤
都江堰市 聚源镇中学死亡人数已增至50余人 资阳市 10人死亡,86人受伤
眉山市 8人死亡,逾3000人受伤 中江县 5人死亡
甘孜州 死亡5人 阿坝州 死亡59人,失踪5人,重伤67人,伤680人
内江 死亡4人 遂宁 死亡7人
茂县 死亡27人失踪4人
重庆 遇难者已达11人 房屋垮塌317间(更新)
梁平小学 死亡5人,掩埋20多人,100多人受伤
甘肃 甘肃死亡人数升至206人 2179人受伤(更新)
陇南市 武都区50多人死亡,西合县5人死亡,徽县6人死亡,礼县1人死亡 庆阳市 华池县新增1人死亡,西峰区一学校16名学生受伤,宁县新增1人受伤
平凉市 崆峒区大秦乡新增10人受伤 天水市 武山县新增3人受伤
甘南州 2人死亡
云南 死亡1人
昭通 1人死亡,9人受伤
陕西 92人死亡,718人受伤(更新)
河南 2人死亡,5人受伤(更新)

❷ 成都有地质灾害要发生吗

据报道,25日晚上20时,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与成都市气象局共同发布第1号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回警:预计从答25日20点00分起的24小时内,彭州、都江堰、邛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三级,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新闻配图

根据成办发[2014]16号文件要求,请二级预警区(市)县负责组织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按照防灾预案全部实施提前转移避让,撤出危险区域内游客等外来人员;三级预警区(市)县应限制游客等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和监测,发现险情及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避让。

来源: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成都)

❸ 谁有《四川省都江堰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报告》 2009版的!毕业论文急用!谢谢!

❹ 都江堰有什么特点

都江堰不仅设计合理,而且还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养护制度,提出了“深淘滩专,低作堰”的养护维修属办法。在技术上还发明了竹笼法、杩槎法,在截流戾陵堰示意图上具有就地取材灵活机动易于维修的优点。至今,这项水利工程仍在发挥其良好的效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❺ 都江堰龙池镇被地质灾害洪水和泥石流袭击,以后会怎样的情况

听说要移民,地震将山体震松了,很多地方都没法再住人,而且地震后很多人家是借钱再建,三翻五次的灾害,只能等救助了。最近又在加紧重建,估计没人愿意出资了,跟我家联建的房子刚修完,中午才签字准备办房产证,下午就洗白了。

❻ 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都江堰有哪些影响急求!

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都江堰地面上的建筑破坏比较严重,江边的护栏基本回都倒塌,但都江堰水利答工程在如此巨大的地震面前只是后来人们新加固的部分工程被损坏,原有的工程却基本完好,体现了古代人建筑艺术的高超、选材的精妙。
—— 08年汶川大地震后到都江堰亲自考察所见。

❼ 都江堰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http://ke..com/view/2240.htm

❽ 汶川大地震对都江堰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灾后重建200天 各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
昨(26)日,是“5

❾ 著名的都江堰有什么主要的历史影响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

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都江堰初成时以航运为主、灌溉为辅。《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岷江和长江因之得以通航,岷江上游盛产的木材还可以漂运成都,使得成都从秦朝时起便成为蜀地交通的中心。

除了水运之利,都江堰于农业灌溉的效益随着灌溉渠系的发展愈加为世人所倚重。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宝瓶口至玉垒山东侧之后,沿李冰开凿的两条干渠流向成都。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新开一条干渠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东部。

东汉时,“望川原”上“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过现在双流的牧马山高地。同时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时代开辟的羊摩江基础上不断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发展。

经过上百年开发,到汉朝时都江堰灌区已经从秦朝时的郫县到成都一线,发展到彭县、广汉、新都一带,灌溉面积达“万顷以上”(汉朝1顷约合今70亩)。《汉书·地理志》提到成都平原时称“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

到唐朝时,益州大都督长史高俭广开支渠,此后灌区渠系经过多次整修愈加繁密,灌田面积继续扩大。都江堰的功效从此转为以农田灌溉为主。

宋朝时都江堰灌区又有显著发展,据王安石的《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可知,当时灌区至少已达1府、2军、2州共12个县,其中仅陆广负责的灌区就有1.7万顷(约合今137.7万亩)。清朝时,灌溉范围达到14个州县约300万亩。

到了民国时期,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统计的灌溉面积为263.71万亩;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出版的《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述受益于都江堰的田地“计有川西14县之广……约520余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统。1960年代末,灌溉面积达到678万亩;到1980年代初,灌区扩展到龙泉山以东地区并建成水库近300座,灌溉面积扩大到858万亩。

此后进一步的灌区改造将灌溉区域扩大到1000多万亩,总引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9)都江堰地质灾害有什么扩展阅读:

相关古迹

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二王庙位于玉垒山麓,有“玉垒仙都二王庙”之称,是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它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崇德祠,后来几经兴废,清代重建后命名为二王庙。庙内有许多与李冰父子以及都江堰工程相关的匾额、对联和石碑。

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送生堂、圣母殿、老君殿、魁星阁等,依山势布局,穿插于山林之间,从各处殿宇都能俯瞰到都江堰的全景。整个庙宇崇楼丽阁,雄踞江边,气势巍峨。2008年5月12日,二王庙古建筑群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部垮塌,后按清朝建制修旧如旧,已焕然一新。

在离堆北端的最高处有一伏龙观。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降服江中的孽龙,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世便立庙祭祀此举。

该观始建于晋代,北宋初期改名为伏龙观。现存的三重殿宇,均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刻雕像,是1974年在江心发现的,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高2.9米,重4.5吨,胸前有题记和造像年月,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安澜桥俗称索桥,横跨岷江都江堰上。旧时以竹为缆,木桩为墩,承托竹索,连贯而成。上铺木板,旁设缆索,全长500余米。桥始建于宋代之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建。

❿ 都江堰的有关知识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一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践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特别是建国以来,共和国三代领袖及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要和专家学者,均莅临巡视、观览和考查。这里山水所在,胜迹如云,景观随步,令人流连忘返。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