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图用什么软件制作
① 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1.地质图
广义的地质图包括所有反映地质内容为主的图件。狭义的地质图就是将一个地区的地层、岩浆岩体、地质构造及矿产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图件。
2.地质构造图
在地质图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构造分析,用规定符号标明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图件。
3.地质剖面图
指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所切割的地质体剖面,反映地质体深部地质特征的图件。可在地质图上切割绘制(图切剖面图:连接地质图相对图框上的两点A、B画一条直线,称为剖面线,沿此线将地形、地层、岩体、构造等地形地质内容及产状,投影到剖面上绘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实地测量绘制(实测剖面图)。
4.综合地层柱状图
在地质图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地层、岩体的岩性、时代、厚度及其接触关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顺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制在一个呈柱状的剖面图上,两侧标示出地层时代、岩性、化石、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等的图件。
根据生产任务或研究目的不同,还有各种类型的地质图,如地质矿产图、矿产预测图、岩相-古地理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勘探线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等。
② 怎么应用地质构造图看河流的走向因为什么因素形成的
地壳的构造运动尤其是上升运动对河流的地质作用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侵蚀等因素常内形成某些特殊的地形容地貌。
一、 深切河曲
河流的中下游长期的侧蚀作用结果形成了自由河曲,(蜿蜒回环)如果这时上游地壳出现上升运动,那些么整个河流纵比降增大(高差增大)河水获得了更多的动能。由于动能增加了,下蚀作用便迅速增强,在原来自由河曲育的中下游,河床由于下蚀作用切入到更深的基岩之中,同时,切入基岩中的河流保留了原来自由河曲的确良形态特征(蜿蜒回环,弯道很多)。如四川嘉陵江中下游。由于下蚀作用使自由河曲切入到基岩之中。
二、河流阶地
位于河谷谷坡上的不被水淹没的台阶状地形。
形成原因: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原来的河谷被抬高,不再有水淹没。
地壳多次间歇上升可形成多级阶地。
③ PKPM用的地质资料是什么什么软件做的
钢筋砼框架、框排架、连续梁结构计算与施工图绘制软件 (PK)
1. PK模块具有二维结构计算和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图绘制两大功能:
模块本身提供一个平面杆系的结构计算软件,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各种规则和复杂类型的框架结构、框排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简化成的壁式框架结构及连续梁,拱形结构,桁架等。 规模在30层,20跨以内。
在整个PKPM系统中,PK承担了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图辅助设计的工作。除接力PK二维计算结果,可完成钢筋混凝土框架、排架、连续梁的施工图辅助设计外,还可接力多高层三维分析软件TAT、SATWE、PMSAP计算结果及砖混底框、框支梁计算结果,可为用户提供四种方式绘制梁、柱施工图,包括梁柱整体画、梁柱分开画、梁柱钢筋平面图表示法和广东地区梁表柱表施工图,绘制100层以下高层建筑的梁柱施工图。
2.PK软件可处理梁柱正交或斜交、梁错层,抽梁抽柱,底层柱不等高,铰接屋面梁等各种情况,可在任意位置设置挑梁、牛腿和次梁,可绘制十几种截面形式的梁,可绘制折梁、加腋梁、变截面梁,矩型、工字梁、园型柱或排架柱,柱箍筋形式多样。
3. 按新规范要求作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核心、柱轴压比,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与验算,还进行罕遇地震下薄弱层的弹塑性位移计算、竖向地震力计算、框架梁裂缝宽度计算、梁挠度计算。
4. 按新规范和构造手册自动完成构造钢筋的配置。
5. 具有很强的自动选筋、层跨剖面归并、自动布图等功能,同时又给设计人员提供多种方式干预选钢筋、布图、构造筋等施工图绘制结果。
6. 在中文菜单提示下,提供丰富的计算模型简图及结果图形,提供模板图及钢筋材料表。
7. 可与“PMCAD”软件联接,自动导荷并生成结构计算所需的平面杆系数据文件。
8. 程序最终可生成梁柱实配钢筋数据库,为后续的时程分析、概预算软件等提供数据。
④ 哪个网站可以看一些地质构造的手绘图
去岩土在线看一下 应该很少 手绘都是历史了
⑤ 地质构造图
你是写勘查报告还是资源报告?一般这些报告中涉及到构造问题,在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回地质资料(答这种涉及学术的图件一般在学术论文或其他学术著作中都有),一般都有构造图的,用CorelDRAW软件矢量化后转成电子图件,贴在你的文件报告中即可。
⑥ 用什么软件可以通过钻孔数据生成立体的地质构造图
钻空数据
哪些内容啊
比如钻孔直径
什么的
还有其他的嘛
要是有
可以用三维建模软件
可以啊
或者只要能三维
都可
以
⑦ 构造图的绘制步骤及方法
1.资料的检查
因为绘制构造图的全部数据都是从剖面图(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取得的,剖面解释的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构造图的质量,所以在绘制构造图之前,应对所有剖面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标准层的地质属性是否准确,数量上是否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断层、超覆、尖灭等地质现象的确定是否合理,上下反射层之间和相邻剖面间的解释有无矛盾之处;各剖面交点闭合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小于等值线距之半)以内等。
2.选择作图层位和比例尺
(1)作图层位的选择:在所对比的若干反射层中,选择能控制地质构造特征的标准层作为绘制构造图的层位,目的层是必须选择的作图层位。如果目的层不是较好的反射标准层,甚至难以对比追踪波,也必须作假想层来绘制构造图。至于要选多少个层位制作构造图,则可根据勘探任务和地质要求而定。在角度不整合面上下,一般应各选一层分别作构造图。
(2)作图比例尺:比例尺和等值线距反映了构造图的精确度,而构造图的精确度又取决于测网的密度、地质情况、勘探任务和资料质量等因素。在资料质量好,构造复杂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大的比例尺和较小的等值线距,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勘探阶段,其构造图的作图比例尺和等值线距,都有一定的要求,详见下表。
地震勘探
3.描绘测线平面分布图
根据测量资料,用透明纸把所有测线的平面位置描下作为底图,注明测线号、测线起止桩号、交点桩号、已钻井位、主要地物及经纬度等。
4.取数据
在经过解释的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对所选的作图层位,按一定距离(通常在测线平面图上为1cm)及测线交点处读取t0值或深度值,同时将断点位置、落差、超覆点、尖灭点等数据标注在测线位置图上。对构造的主要部位及特征点附近应加密取值。
5.制作断裂系统图
在各条剖面上划分出断层之后,需要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在平面上组合起来,绘制断裂系统图(图5-15)。断裂系统图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构造图的精度。
(1)断点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方法
将同一层位的所有断点投影于测线上,如图5-16所示,把投影点的位置绘在测线平面位置图上,并用一定符号表示断层性质,如:正断层用 表示,逆断层用 表示,其中 代表下降盘,“↑”代表倾向(图5-15)。这样标记的断层位置,只有对水平界面或垂直断层走向的偏移剖面才是正确的,否则相对实际位置要出现偏移。所以这里所确定的断裂系统,如果是等t0图上的断裂系统,则由等t0图制作等深度图(构造图)要做偏移校正。
图5-15 断裂系统图
图5-16 断点位置确定
(2)在不同的剖面上识别同一断层的依据
1)在平行的剖面上,断层性质相同,断面、断盘产状相似。
2)断开的地层层位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变化。
3)断点位置靠近、断距相近或沿走向呈规律变化。
4)同一断块、地层产状变化一致或有一定规律。
5)区域性大断裂一般平行区域构造走向,断层两侧波组有明显差异。
(3)断点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两条断层相交时,应该用构造地质学理论加以分析,按断层发生的先后分为主干断层和派生断层。晚期的新断层应切割早期的老断层,而老断层在新断层两侧发生错动(图5-17a)。当两条断层相接触时,一般应是小断层的一端触到大断层上(图5-17b),其中长支是老断层或者是同时伴生的深断层,而浅层不断的一般是老断层;深浅层都断,落差基本一致时一般为新断层;落差上小下大者属于边沉积边发育的断层。
图5-17 断层年代判断
②一些断点很清晰的断层,在平面连接时不能穿过无断点显示的剖面。
③经平面组合后剩余的孤立断点,应是断距小,延伸较短的小断层。
④当地层倾角较大(20°以上)时,确定断层和组合断点时应结合偏移剖面,但剖面平行走向时,断层仍不能实现偏移归位,有时会存在假断点。在图5-18中,剖面E5在F'两边,分别收到来自断层F上、下盘的反射,因而出现了假断点F'。
⑤在断点组合时,应将剖面与平面相结合,反复对比,使组合方案达到最合理为止。
图5-18 假断点的形成
6.绘制等值线
按规定的等值线距(如前面表中所示),根据展在平面透明底图上的t0值或深度值描绘圆滑的等值曲线。先勾出大致的轮廓,如构造的高点和低点,构造轴线等,然后再考虑构造的细节。在复杂断块区,应以断块为单位描绘。描绘等值线应注意下述规律:
(1)所绘出的平面图,在构造形态、范围、高点位置和幅度等方面的特征上,都与有关的剖面图基本一致。
(2)应符合构造规律(图5-19):①在单斜层上,等值线间隔应均匀变化,不允许出现多线或缺线现象(图5-19a、b)。②两个正向(或负向)构造之间不能存在单线,如图5-19c中虚线是错误的。③正负向构造,在无断层影响时,都应相间出现,构造轴向大体一致。④绘制断层线两侧的等值线时,应考虑断开前构造形态上的联系,如图5-19d的勾法是错误的,图e是正确的。另外,断层上升盘某点等值线的数值加上断层的落差,应等于下降盘等值线的数值,如图5-19f所示。⑤同一断层,在上下层构造图上的位置不能相交,当断面直立时,深浅层构造图的断层位置应当重合;当断层倾斜时,同一断层在各层构造图上应彼此平行,且在深层的位置较浅层的位置往断层下倾方向偏移。⑥背斜构造断开后,下降盘等值线范围比同深度上升盘的范围小。对于正断层,其上下盘断点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错开,如图5-19b所示;对于逆断层,其上下盘断点投影到地平面上的水平位置出现叠掩,如图5-19a所示。
图5-19 绘制构造图等值线正确性的判别
(3)构造图的规格要求及常用地质符号。在构造图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经纬度、井位、主要地物、图例和责任人等。常用的地质符号见图5-20。
图5-20 构造图上所用符号
⑧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一)信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往往不是一个点上的观察,而是由多个点构成的一条地质路线的观察。在这条地质观察路线上,地层层序、岩性变化、地质构造以及所出现的岩脉、矿脉等的出露位置需要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将这些沿途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绘制在剖面图上,不是建立在实测资料基础上,称为信手地质剖面图,也称为路线地质草图。它是以平面图的形式将观察路线上的地质现象按比例绘制的,在路线穿越法中适用。一般应标在野外手图上,可以在方格纸上按适当的比例尺绘制,其精度较低,是将地质观察路线上的各种地质构造、地层层序、地层的时代、岩性特征以及含矿层位分布情况,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岩性的花纹和代号等信手绘制出来,能够表示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内容等总体的特征。
绘制方法是,首先选定剖面方向,可以利用较为明显的地物如公路、陡坎等,在图上标出,沿此方向前行,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信手地质剖面图的方位与观察路线要一致,选择观察路线时应该注意其方位应该基本垂直于地层的走向或主要构造线的走向,一般剖面线的方位和地层走向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0°,在野外手图上起点、终点连线应该垂直主要的地层和构造线方向。剖面线的位置应该选择露头较好、便于通行的地方,而且一般选择地层层序较为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岩层的接触关系清楚,同时化石较为丰富、岩性组合以及岩层的厚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先在第1个观察点,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记录;再到第2个观察点,目估点1至点2的水平距离和地形起伏状况,按地形的实际起伏、地面坡度的自然变化勾绘出地形线,地面的坡度也可用罗盘测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在图上。比例根据情况确定,总体来说剖面长度适中,不能过长或过短。信手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是估算的大致比例尺,我们一般用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各种高程可参照地形图或用气压测高计测出。将点1到点2的地层、岩性、产状、地层或岩性分界点、地质构造等用不同的符号绘制在该段剖面的相应位置上,将采集到的标本、样品及其编号以及产状等数据标注在图上相应位置。再继续前行至第3观察点,按上述方法类推,将观察内容沿路线标绘在平面图上,直到路线的终点。在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时,如果观察路线改变了方位,在图上相应位置应作出标记。最后,画出图例,注明图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观察点号码、采集标本的号码、地物名称等,对于断层构造、褶皱构造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在路线地质图上无法表示或表示不清楚时,可另附局部素描图或写出简要文字说明。
图7-4 迎山亭-锅底山信手地质剖面图
(二)地质剖面图的测制方法
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实习,为了了解地层出露情况、地层顺序、岩性特征、岩层厚度接触关系等,常常需要选择一定剖面,进行实地测量,一般选用导线法进行。
1.剖面线的选择
实习区域如果露头相当好,可以选择相当长的剖面线,一般应尽可能使剖面线和地层走向相垂直,选择通过所有地层和露头好的地方,尽可能反映构造特征,由于地形限制或露头分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方向上测定一个长剖面时,可以采用略有拐弯的连续导线法,或采取顺走向平移的方法[41]。
2.实测剖面的测量
实测常采用导线法。导线法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2~3人协作完成,从剖面线起点开始,用皮尺或测绳量坡距,用罗盘定向,用坡度仪测坡度。
测量人员主要是后测手和前测手。后测手站立在起点零上,持测绳或皮尺零点一端;前测手持测绳或皮尺的另一端站在已选好的一点,即第一导线的终点上。选好的点是导线所跨越的地形坡度的转折点、地层的分界点、岩性的分界点,以及构造点等。两测手将测绳或皮尺拉直,由前测手读出测绳或皮尺长度,并由记录员记录在剖面测量表格上,这个数据为导线长度,也可称为导线斜距。两测手测出导线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并进行相互校正,以后测手所测数据为准,地形坡度角上坡为正,下坡为负。高差和累积高差在室内计算得出,高差根据坡度角和距离计算,累积高差自零点起至每点都有累积高差。然后测量地层产状、采集各类标本和样品、填写标签。记录员将以上的数据资料填至实测地层剖面登记表中,并详细描述地层标本,同时绘制地层剖面草图,即信手剖面图。
表7-3 地质剖面测量记录表
第一导线工作完毕后,后测手至第一导线的终点,站在刚才前测手原来的位置上,前测手前行至选定的第二导线的终点,按照第一导线的方法测量第二条导线,以后按照该方法依次测量第三导线、第四导线…….最后到剖面终点。
每一个导线点依次编号,导线编号可编为:第一导线是0~1,第二导线为1~2,第三导线为2~3,依此类推。各地形变化点、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和构造分界点等必须作为编号点。导线的方向用方位角表示,测量时由后测手读出前视方位角,再由前测手回视进行校正,记录员记录后测手测得的方位角。导线距离测量时测绳要拉直,不可弯曲,实地读出的导线长度为导线斜距,填入记录表中斜距栏内,导线平距须在室内计算后再填入平距栏内。坡度角测量时由前测手和后测手施测,两者读数相差不大,取平均数填入表内。两读数相差较大时,需重新测量。高差是根据坡度角和斜距计算的,是前后两点的高程差。自零点开始每个点都要计算积累高差。在表中还要记录地质描述,记录两点之间或某地点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分界、岩性分界、产状要素、断层、不整合、化石以及其他地质现象,用简单文字简明扼要地记录在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中,如果导线露头不好,可向两侧一定范围内追索,并采集代表性的标本、化石,标本和化石均要编号和记录位置,还可作素描图或拍照。
3.室内计算和剖面绘制
计算高差、累积高度和岩层真厚度:将野外实测的斜距换算为水平距离,计算出两个导线点间的高差和累积高度,及岩层真厚度。计算方法如下:
设L平为水平距离,H为高差,L为斜距,β为地形坡度角,则
H=L×sinβ
L平=L×cosβ
岩层真厚度D计算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α为岩层倾角;γ为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用负号,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正号。
绘制导线平面图:根据导线方向或导线的平均方向,将图纸定向,在图上用箭头指出N的方向;在图纸上设计好导线平面图的位置和范围,将导线自零至终点,按其方位、水平距离,依据比例尺画在剖面图上;将各点的累积高度、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地层产状、断层位置等,按照相应位置,标记在导线上。
绘制地形剖面图:在导线下画一水平基线,基线与导线间留足够的空间,用以填绘地形及必要的文字符号。水平基线与导线的平均方向大体一致,表示剖面的方向;在基线的两端画出垂直比例尺。以各点相对高度和累积高差为距离,按垂直比例确定其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将导线上的累积高差数据投影到相应高度上,把各点用折线连接起来成为折线,然后参考野外绘制的地层剖面草图所反映的地形起伏特征,将绘制的折线修改为圆滑曲线,表达近似实际的曲线地形,绘制完成地形剖面图。
投影地质内容:将导线上各点的地质现象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导线平面图上首先确定要标绘的地质内容的位置,随后从此点上垂直投影,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于一点,此点就是该地质内容的位置。根据各分层的产状绘出各分层界线,按照各分层的主要岩性填绘各岩性的花纹符号。产状和规定符号绘在地形线下,在相应位置标明地层符号,标出岩层的产状、断层面的产状。如果剖面线走向与岩层、断层面走向斜交,可以把倾角换算成视倾角。然后整饰图件,标出图名、比例尺,以及重要地名、图例、制图日期、制图者等,也可标上剖面图的起止点坐标,剖面方位用数字标在剖面图的侧上方(图7-5)。
⑨ 求中国构造地质图CAD或Mapgis版本的
哈,抄我也是学地质的,Mapgis画地质图,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之类的。而CAD是用来画地质图中的柱状图的。因为他精确度高啊(本来是建筑设计用的)。但现在大多用CAD和CORALDRAW12作图,他们可以转化为MAPGIS。
申明一点:最后你的地质报告要用mapgis,因为中国地质行业通用。中国地大的软件,垄断啊 。那是必须的。据说编着程序的挣了几亿。
顺便问一句,你是哪所学校的啊。那是gis必修课程和地质软件基础。
⑩ 地质构造纲要图的编制
地质抄构造纲要图是以地质图为基础进袭行编制的,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色调表现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状况的一种图件。它是地质图的速写,概括地反映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总体状况。
本次实习用透明纸编制。编制方法和步骤如下:
(1)描图框并标明标志性的地形地物
将工作区的图框描到一张透明纸上,并将标志性地形地物(如主要村庄、山峰、河流、道路、第四系界线等)的符号也描上,并写上名称。
(2)描断层线
描上断层线(用红色)。对已知性质和产状的断层,应标明断层性质和断层面的产状。
(3)描产状
把地质图上的岩层产状、劈理产状、流面产状等符号描到本图上。
(4)画构造层界线
将各构造层的分界线(即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界线)描到图上,并写上各个构造层的时代代号(即构成该构造层地层的区间时代代号)。
(5)画褶皱轴迹
在褶皱轴迹所通过的位置,画上褶皱轴迹线的符号。
(6)构造层上色
不同构造层着上不同的颜色。构造层的颜色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按时代愈老色调愈深、时代愈新色调愈浅的原则进行。
(7)书写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和图框修饰等
在地质构造纲要图主图的图框外,正上方是图名和比例尺,右边是图例,右下角是责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