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作用怎么影响资源环境

地质作用怎么影响资源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5 05:00:23

❶ 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瞎说几句吧:
1、你抄先看看什么是地袭质条件,比如岩性,地层形成时间、形成原因,地形地貌,水文,地表地质作用等。
2、岩性基本决定了土地可以用来干什么,比如花岗岩、石灰岩地区,这种地方就不太容易形成耕地。长时间的风化条件使岩石破碎,沉积,冲刷等可以改变土地资源特征。

❷ 地表的地质作用有哪些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地表地质作用包复括:风化作用、制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

形成方式:地面大气、水和生物等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而形成的,可参见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原因。
影响因素与形成方式有关。

❸ 怎样回答一个地区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你该不会也是九中的,在做老刘布置的作业吧?

❹ 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

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是: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重力地质作用

❺ 地质环境影响

地质环境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入、流出的开放式系统,具有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的特征。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空间上则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

8.1.1 地质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紧密联系的,积极地与大气、水、生物圈相互作用着的岩石圈的接近地表的部分。地质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独立的环境系统,它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3种基本要素。

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影响而发生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的质量发生不良变化或遭到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的事件。按主要诱发因素的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地质环境问题与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即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与人类活动无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也称为人为地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中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的变化以及与其有关的地质作用和现象。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它是指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影响而发生的,可以对人类生命财产及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过程与现象。

环胶州湾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垃圾处置场的影响、城市建设对地下水和地貌景观的影响、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等。

8.1.2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说是对地质环境的形成条件、结构、状态、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作用下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了解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和进行宏观决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8.1.3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对于区域城市建设的地质环境评价,在经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之后,都必须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总结与归纳,而这个总结和归纳的过程即是评价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中的部分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快速处理。地质环境评价的一般方法程序见图8.1。

图8.1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区域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构建、权重的确定和数学模型的选取都是相当重要的步骤,贯穿于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之中。进行评价时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影响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舍去次要因素。

❻ 地质作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❼ 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概述

古老的地球在其几十亿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变化。沧海变桑田,是长期缓慢变化的积累;而地震与火山的瞬间爆发,则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改变地球面貌的巨大力量。这种施加于地壳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或地质动力)。由地球内部能量(如地球转动、地心引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产生的叫地质内营力;由外部能量(如太阳辐射、日月引力等)产生的叫地质外营力。

表1-6 岩石可钻性分类

由地质营力引起的,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地壳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外营力引起的叫外力地质作用;内营力引起的叫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如外力在河流上游不断破坏地表,又不断把破碎物带到下游沉积,形成新的陆地。岩浆喷发能造成巨大危害,但岩浆活动又能生成多种矿产。地壳中的物质在内外地质作用过程中迁移、聚集形成矿床;而围岩及上覆地层的风化、松散、倾斜、褶曲或断裂,又使钻探工程面对许多困难。

(二)外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概念

暴露于地表及其附近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联合影响下,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2)风化作用分类

1)按产生风化的原因和特征分,岩石风化作用可分如下三种:①物理风化作用:即只改变岩石物理性质、而不改变化学成分。②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大气、水及水中溶解物使岩石破坏,化学成分发生显著改变的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当形成的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岩石就会发生风化作用。

2)岩石按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A.国标《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国标《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A.0.3规定,岩石按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如表1-7。

表1-7 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注: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③岩石按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④花岗石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⑤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B.其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a.《GB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E对岩体风化带的划分规定见表1-8。

表1-8 岩体风化带划分规定

续表

注:使用此表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岩体风化带的划分可适当调整:

①当某一级风化岩体厚度很大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可再分出二至三个次一级亚带,分别采用上、中、下带命名。

②选择性风化作用地区,当发育囊状风化、隔层风化、沿裂隙风化等特定形态的风化带时,可根据岩石的风化状态确定其等级。

③某些特定地区,岩体风化剖面呈非连续性过渡时,分级可缺少一级或二级。

b.《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规定见表1-9。

表1-9 《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注: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与新鲜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之比。

③当波速比Kv、风化系数Kf,及野外特征与表列不对应时,岩石风化程度宜综合判定。

c.《TB10077-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对岩体风化程度分带划分规定见表1-10。

表1-10 《TB10077—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岩体风化程度分带

注:①Kf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未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②Kp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体的纵波波速与未风化岩体纵波波速的比值。

2.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海、冰川、风等外动力在运动过程中破坏岩石,并使破坏产物剥离的作用叫剥蚀作用。剥蚀作用一方面将风化产物剥离开来,让新鲜的岩石裸露并遭受进一步风化,另一方面它也单独地对岩石进行破坏。

3.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产物通过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水、海水、冰川、风及生物等外动力,将其从原地搬运到沉积地区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介质中分离、沉积下来的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和沉积物掩埋地下,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压固、胶结或重结晶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称固结成岩作用(或成岩作用)。

(三)内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指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2.岩浆作用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中的高温岩浆冲破地壳软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随温度、压力降低,最后冷凝成岩。通常将岩浆的形成、活动以及冷凝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有喷出和侵入两种表现形式。

3.变质作用

已形成的岩石在温度、压力或外来化学活性物质参与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类型叫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不同于风化作用,常常发生于地表以下的高温高压环境。

4.地震作用

地震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它是地球内部聚蓄的能量迅速释放时,地壳产生快速颤动的现象。孕震、发震和余震的全部作用过程称为地震作用。

❽ 内外力地质作用是怎么影响地质地貌的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构造运动,会形成山地、盆地、火山等,从而影响地貌。

❾ 地表的地质作用有哪些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如题!!速度求答案!!

你想问的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吧?

外动力作用包扩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搬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一 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物理或机械风化造成岩石分解。机械风化的主要过程为海蚀,海蚀把碎屑物及其它微粒的大小减少。但机械风化与化学风化环环相扣,如机械风化造成的裂缝会増加进行化学风化的表面面积。而化学风化在裂缝造成的矿物亦会帮助岩石分解。
2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例如,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 化学风化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结合成碳酸,能溶蚀石灰岩;某些矿物吸收水分后体积膨胀;水和岩层中的矿物作用,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矿物。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促使岩石分解。
3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的风化作用,是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如树根生长对于岩石的压力可达10千克每平方,这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缝,劈开岩石;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也可以使岩石分解破坏。此外,植物死亡分解可以形成腐殖酸,这种酸分解岩石的能力也很强。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机质的物质——土壤。
二 搬用作用:
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不同营力有不同的搬运方式。
1 水流搬运:具有上述各种搬运方式,搬运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的水流能挟带砂砾等较粗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河床底部以被推移或跃移的方式前进,据测定被搬运的球状颗粒的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6 次方成正比。粉砂、粘土以及溶解质在水流中则分别以悬移和溶移方式搬运。水流搬运悬移泥沙的能力称为水流挟沙能力,只要含沙量不超过一定限度,挟沙能力约与流速的3次方相关。
2风力搬运:与流水搬运有相似之处,具有推移、跃移、悬移3种搬运方式。当近地面风速大于4米/秒时,粒径0.1~0.25毫米的砂粒就被搬动形成风沙流,但风沙流大部分集中在近地面10厘米的薄层内,悬移物质的数量远小于推移和跃移的数量。一般说,被风吹扬的颗粒大小与风速成正比,风速越大,搬运的颗粒越粗,移动的距离越远。
3海浪搬运:只在近岸浅水带内发生,具有四种搬运方式。当外海传来的波浪进入水深小于二分之一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发生变形,不同部分水质点运动发生差异。在海底附近,水质点由原来所作圆周或曲线运动变为仅作往复的直线运动,并且向岸运动的速度快,向海运动的速度慢。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使得波浪扰动海底所挟带的碎屑物质发生移动,其中粗粒物质多以推移和跃移方式向岸搬运,细粒物质多以悬移方式向海搬运,最后在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地方,波浪发生破碎,所挟带来的物质堆积下来。由于波浪的瞬时速度快,能量一般较高,搬运物多为较粗的砂砾。潮流和其他各种海流与波浪不一样,在较长时间内作定向运动,流速也较慢,故搬运的物质多为较细的粉砂和淤泥,呈悬浮状态运移。潮流作用使细粒淤泥质向岸运动,而粗粒向海运动。
4冰川搬运:具有特殊的蠕移方式,特点是能力大。随冰川的缓慢运动,大至万吨巨石,小至土块砂粒,均可或被冻结在一起进行悬移,或在冰底受到推移。冰川泥石流可使一些风化物产生跃移。
三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按沉积环境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物质沉积三类引。广义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指介质(如水)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
四 成岩作用
形成岩石的各种地质作用的统称。如岩浆成岩作用、变质成岩作用、沉积成岩作用、花岗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等。通常所说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至岩石固结,在深埋环境下直到变质作用之前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以及埋藏后演示又被抬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直到固结为岩石以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或生物)变化过程。一般包括沉积物的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结晶作用、淋滤作用、水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等。这些作用通常是在压力、温度不高的地壳表层发生的。当成岩物质被覆盖之后,由于厌氧细菌的作用 ,有机质腐烂分解 ,产生H2S 、CH4、NH3 和 CO2 等气体 ,促使碳酸基矿物溶解成重碳酸盐 ,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硫化物,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此时沉积物质发生重新分配、组合,胶体矿物脱水陈化、压缩胶结,最终固结为岩石。

❿ 地质作用问题。

什么是地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部和太阳能量的作用,会使地表形态、地壳内部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等不断发生变化,如海枯石烂、沧海桑田、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等,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种种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什么是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表现为火山作用、构造运动及地震等。
什么是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什么是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到分解或破坏的过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